习近平将军旗郑重授予陆军司令员李作成、政治委员刘雷。
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
本次授旗仪式标志着本次中国军事改革正在全面启动,且改革的力度远远大于此前外界预期,甚至比当年百万大裁军的力度更大。不仅涉及基层单位,总部机关的改变更是能用“脱胎换骨”来形容。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则是本次授旗仪式中最为令世界瞩目的消息。众所周知,第二炮兵是承担战略导弹打击任务的核心部队,可以说是中国国防力量中的定海神针。此前“二炮部队”的一举一动都是各国军事研究机构的关注焦点,这次更名为火箭军更是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本次更名到底是否意味着导弹部队的定位有所改变?对未来中国国家战略又将有何影响呢?
地位模糊的第二炮兵
在中国军队的序列中,二炮部队的定位一直相当特别。此前,外界普遍将二炮部队视为一个兵种,因此很多报道都称此次火箭军正式成为“第四军种”。然而从“第二炮兵”过去的组织架构和功能形态来看,都绝非低于军种的兵种规格。
首先从编制上来看,二炮部队总部机关的规格一直为正大军区级别,司令员和政委军衔均为上将,且拥有非常完整的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体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炮部队的装备研发和预算均为独立运作。以上特征是与海军、空军这样的法定军种是毫无区别的,因此基本可以认定在改编为火箭军之前,二炮就是事实上的军种。那么为何有部分报道认为本次火箭军授旗是升格为军种呢?在第二炮兵部队成立之初,二炮部队的确被列为兵种,且当时各大兵种均有自己的兵种司令部。如装甲兵有装甲兵司令部,防化兵有防化兵司令部等。此类兵种司令部同样拥有独立的司政后体系,甚至各自有各自的军事教育体系。如著名的装甲兵工程学院,在建立之初,就隶属于的装甲兵司令部。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军事兵种体系和军区的管理体系,是相互重叠覆盖的。改革开放后的百万大裁军,几乎将兵种司令部全部撤销,此后兵种业务归入总参谋部兵种部管理,而原兵种司令部也降级为兵种管理局,且不在负责日常管理和指挥。其中部分兵种如铁道兵则干脆被整体裁掉,归入地方铁路系统的。这样大刀阔斧的削减兵种条块的结果是,中国已经不存在事实上的、独立兵种的军政体系。尤其在2011年,总参兵种部更是干脆和作训部合并成为总参军训部,兵种业务彻底不复存在,成为部队训练的指导部门。早在兵种司令部撤销后,各专业兵种就被归入各自的军种及军区管理范围内,如装甲兵业务彻底归入军区。
现在,兵种已经成为军事专业区分,而非军政体系的区分。当然,其中二炮原有的兵种司令部地位并无动摇,且被升格为正大区级。尤其是二炮的作战部队,并未被归入陆军军区管理体系之内,完全独立运作且直接接受总部领导指挥。一方面是兵种制度在中国已经自然消亡,一方面是二炮部队的待遇规格与海空这样的军种全面看齐,基本上已经可以把二炮视为一个与陆海空三军平级的军种。从这个角度来看,二炮早就是中国的第四军种,只是并未完成进行公开的认定而已,本次改名授旗仪式等于正式承认过去二炮的“事实军种”地位,同时强化其未来的作用和定位。在中国无论是第二炮兵还是火箭军,都代表战略导弹部队。其地位极高,并且其拥有的远程弹道导弹在配备核战斗部之后拥有轻易毁灭一个国家的强大威力,这是其他军兵种所不具备的强大战略威慑力。从定位上来看,火箭军是当仁不让的战略打击力量,那么是否真的需要独立成军才能完成历史使命呢?
现代军队中拥有远程战略导弹的国家并不多,因此关于战略导弹部队的军制,可供分析的样本也不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英国和法国在冷战后已经彻底放弃了陆基战略导弹的部署,其核打击力量主要依靠水下力量,因此导弹部队可以说全部隶属于海军部队。美国则是极少数依旧拥有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国家,不仅配备了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远程战略轰炸机,还拥有颇为强大的陆基弹道导弹。
由于美国和苏联在冷战中多次达成了裁减核武器及弹道导弹的协议,同时基于冷战后自身对国际局势的判断,其陆基弹道导弹,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已经处于历史上的低谷,仅装备了民兵III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450枚。尽管民兵III型导弹可以配备三枚弹头,但根据美苏之间的协议已经全部改为单弹头战斗部,而这些洲际导弹全部装备美国空军。事实上,美国海军和空军均具备发动战略核打击或者反击的能力。而美国陆军在削减掉所有战术核导弹和核炮弹之后,已经成为彻底的无核军种,只能执行战术战役级的攻击。
美国的洲际导弹之所以装备空军,其实是其历史原因造成的。美国空军成立时间较晚,二战后才将陆军航空兵独立发展成为空军军种,而这支新生的空军却是全世界唯一一支执行过核打击任务的空中力量。在美国核武器发展初期,主要依赖空军的远程轰炸机作为投送力量,为了便于管理也将新生的弹道导弹武器归入空军之列。然而由于军种利益的需要,美国陆军和海军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展自身的核打击力量。只是为了平衡军种利益,五角大楼和美国政府一直禁止陆军发展远程弹道导弹。陆军的核打击力量仅限于战术战役级别,用于支援地面部队进攻或者防守。
美国和苏联在1987年签订《 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后,根据条约精神美国削减了所有的中程弹道导弹,以及可以运载核武器的中远程巡航导弹。这些装备恰好是介乎于战略和战术战役之间的核打击武器,此后美国陆军仅保有射程为150公里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作为战区支援武器使用,且销毁了所有核战斗部。总之,从美国经验来看,导弹部队并未成为独立的军种,只是以特殊兵种的角色散见在陆海空三军之中。
俄罗斯的经验则与美国大相径庭,早在1959年苏联红军就开始筹建独立的“战略火箭军”,这次组建新军种的起因是苏联在1957年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对美国造成了极大的战略震撼。当时的苏共领导人认为有必要全面组建以弹道导弹兵器为主的全新军种,以便在未来的核战争以及太空竞赛中占据制高点。
1960苏联战略火箭军成军之后,不仅拥有令人望而生畏核武器库,而且随后组建了航天器中央局,负责研制、发展和使用航天器。1970年,随着战略火箭军的航天科研规模扩大,航天器中央局更是升格为航天器总局。在冷战的大部分时间中,战略火箭军不仅是核打击力量,同时承担了类似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角色。
作为独立军种,战略火箭军一直被苏联领导人格外器重,尤其是赫鲁晓夫,他更认为导弹才是未来的主战武器,其他陆海空军只是核战争中的靶子。这也是为何战略火箭军能够在其担任苏联领导人期间独立成军的原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俄罗斯已经将战略火箭部队从军种降格为兵种,2001年俄军将军事航天力量和导弹太空防御部队从战略火箭军中分离出来,组建为一个独立兵种—太空兵,并将战略火箭军降格为独立兵种——战略火箭兵。2011年,俄军宣布进行军事改革,形成了新的三军种三兵种结构,即陆海空三军种和空降兵、空天防御兵和战略火箭兵。今年俄罗斯更宣布要将空军和空天防御兵合并,组建一个新的军种—空天军。等于推翻了此前的三军种三兵种的2011年体制,至于战略火箭部队在这一轮军事改革中是否能够保住兵种地位,都还是未知之数。
从俄罗斯的火箭军经验来看,其地位是一路缓缓下降的。早在苏联时代的1981年,苏联国防部就决定将航天器总局从战略火箭军编成内划出,将其直接隶属于国防部。战略火箭军的职能数十年来被不断削弱,现在已经仅剩下战略核打击功能模块存在。300公里射程以内的战术级弹道导弹则已经直接下放给陆军使用。由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签订的《中导条约》,因此也已经销毁了全部的中程弹道导弹,战略火箭军自然也不会有中射程的武器来执行常规打击任务。
从美国和俄罗斯的经验来看,战略导弹部队地位逐渐弱化,功能开始分流进入其他军种是大势所趋。尤其是美国的战略导弹部队,从来都未曾独立成军,而苏联的战略火箭军则逐渐降格。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似乎火箭军独立成军并不符合国际潮流,那么这次强化火箭军地位的调整背后究竟有何玄机?这不得不从二炮现有的武器装备说起,由于中国并未加入美苏签订的《中导条约》,因此中国的二炮部队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程弹道导弹武器系统。中国军队装备的中程导弹不仅包括著名的东风21系列,甚至连被称为短程弹道导弹的东风15系列,射程也超过600公里属于《中导条约》中定义的中程导弹。除了弹道导弹之外,中国军队还装备了长剑-10型远程地对地巡航导弹,射程远可达1500公里,且能够配备核战斗部执行战略打击任务。在去年阅兵中备受瞩目的两款中远程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和东风-26,更是中国军队的独门兵器,是全球独家的两款反舰弹道导弹。尽管中国政府从未公布自己拥有的中程导弹数量,然而外界普遍估计各型号导弹的数量总和应该超过了1000枚。
这支兵力庞大的中远程导弹部队,与现在和过去所有的战略导弹部队都非常不同,不仅能够执行核打击任务,同时也能够执行常规精确打击任务,更能够执行制海反舰任务摧毁敌方舰队。这种任务多样化的火箭部队,是前所未有的一种作战力量。尤其在横向对比美俄的部队后我们会发现,中国的火箭军在战争中是一支首战可用、全程可用、终结战争可用的全能型部队。而美俄的战略导弹部队则主要作为战略威慑力量存在,除非爆发核战争否则几乎不可能参与战斗。
冷战结束后,爆发全球核战的概率已经很低,战略导弹部队地位降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国火箭军则得益于后发优势和国际制度的局限,发展成为一个全新形态的导弹部队。由此可见,第二炮兵部队更名火箭军确实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