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政府6日发表声明,宣布当天成功进行首次氢弹试验。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朝鲜“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并强烈敦促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采取任何恶化局势的行动。外交部长王毅在外交部2016年新年招待会上也强调,中方坚定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制。
朝鲜此前宣布分别于2006年、2009年、2013年成功进行了3次地下核试验。
朝鲜氢弹试验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
针对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强烈敦促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采取任何恶化局势的行动。
延吉珲春等地有震感
昨天上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发布信息,格林尼治时间6日1时30分(北京时间6日9时30分),朝鲜发生4.9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1.3度、东经129.1度,震源深度0公里。
据央视报道,位于中朝边界的延吉、珲春、长白县等地均有明显震感。延吉市民反映,当时桌椅摇晃持续几秒,有单位对室内人员进行了疏散。一所高中操场地面出现裂纹,学生全部疏散。
中方事先一无所知
在昨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华春莹首先宣读了一则外交部声明,声明称:“今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华春莹在回答有关朝鲜核试验的问题时说,这次朝鲜进行核试验,中方事先一无所知。在朝核问题上,中方有关立场是明确、坚定的。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防止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是中方的坚定立场。
对于朝鲜试验的是氢弹还是原子弹的问题,华春莹说,中方注意到了朝方宣布进行核试验的声明,中方有关专家正在加紧研判。中方坚决反对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敦促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任何恶化局势的行为。
环保部门正实时监测
记者会上,华春莹表示,中方主管部门正在全面核查了解此次试验对中国的影响,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障中国境内公民的人身安全。
“据我了解,环保部门正积极实时监测有关数据,将全面开展边境地区辐射应急监测,加强对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研判和信息公开。目前环保部大气辐射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数据表明,伽玛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均在当地本底范围内,从目前看是正常的。”华春莹说。
北京晨报记者 韩娜
环保部启动辐射应急监测
朝鲜核试验尚未对我国环境造成影响
北京晨报讯(记者 张璐)据环保部网站昨晚消息,针对朝鲜第四次核试验,环保部于第一时间启动辐射应急监测,从监测结果来看,朝鲜本次核试验目前尚未对我国环境和公众造成影响。
1月6日9时30分,朝鲜在丰溪里核武试验场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具体位置距离我国边境最近处不足100公里。环保部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启动了应对朝鲜核试验辐射应急预案,于10时30分进入二级(橙色)应急响应状态,利用自动监测站和实地取样分析等渠道,全面开展东北及周边地区辐射环境应急监测、人工放射性核素采样分析以及技术研判工作。
截至1月6日13时,边境地区25个自动监测站实时空气剂量率监测数据在65至95纳戈瑞每小时之间,监测结果均在当地本底范围内。
据了解,环保部后续将全面开展边境地区辐射应急监测,及时汇集、分析、报送中朝边境地区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并及时对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展开分析研判和信息公开。
“载入朝鲜5000年的历史”
朝中社援引政府声明报道,试验于当地时间6日上午10时进行,“这是令全世界大吃一惊的事情,载入朝鲜5000年的历史”。
声明说,这次试验是基于朝鲜自主的智慧、技术和力量进行。试验充分证明了朝鲜“新开发的氢弹试验技术的精确性,科学性地证明了小型化氢弹的威力”。
朝鲜政府说,只要敌对势力不侵害朝鲜自主权,朝鲜“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不会在任何情况下转移相关技术手段”,但同时警告,“只要美国不根绝敌视朝鲜政策,朝鲜绝不会停止核开发,也不会弃核”。
声明没有提及试验地点,没有提供更多细节。不过,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报告,格林尼治时间6日1时30分(北京时间6日9时30分),朝鲜东北部发生5.1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1.3085度、东经129.0337度。
另外,朝中社当天还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代表朝鲜劳动党于2015年12月15日下达了进行首次氢弹试验的命令,2016年1月3日签署最终命令。
平壤平静面对核试验
据朝中社6日报道,朝鲜政府当天发表声明,宣布成功进行首次氢弹试验。朝鲜首都平壤当天一切平静,没有举行大规模民众庆祝活动。
截至当地时间下午3时,平壤街头一切正常,民众生活秩序如常,没有举行大规模庆祝活动。朝鲜官方目前没有进一步动态,尚不清楚是否会组织民众进行庆祝。
朝鲜政府的声明说,试验是在当地时间6日上午10时进行的,但未提及试验地点。当时新华社记者正在平壤市区采访,未感到震感。中午12时,朝鲜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朝鲜进行首次氢弹试验并取得成功的消息,此后电视台不断播放《人民的欢喜》《走向白头山》等歌曲。
各方反应
韩军戒备
就朝鲜进行氢弹试验,韩国政府予以强烈谴责并警告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惩罚朝鲜。韩国总统办公室国家安全事务副主管赵太庸在一份声明中说,韩国强烈要求朝鲜遵循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规定,“以可检验的、不可逆的方法销毁全部核武”。韩国军队已处于戒备状态并加强对朝鲜的监视。当天晚些时候,韩国总统朴槿惠说:“现在,(韩国)政府应与国际社会密切合作,确保朝鲜会为其核试验付出相应代价。”她呼吁韩国军队与驻韩美军合作、保持戒备。
美不确认
美国白宫6日说,无法确认朝鲜所说成功进行氢弹试验,但谴责任何违反联合国决议的行为。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内德普赖斯说,美国不会接受朝鲜成为“核国家”,“我们将继续保护和防卫我们在这一地区的盟友……对朝鲜的任何和所有挑衅行为将作出相应回应”。
多国反对
对于朝鲜核试验,国际社会予以谴责。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有分析指出,联合国安理会可能决定对朝鲜进行新制裁。
日本安全委员会当天下午紧急碰面商讨对策。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说,朝鲜进行核试验“是对核不扩散条约的重大挑战”。
俄罗斯、欧盟、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对朝鲜核试验予以谴责。
背景资料
原子弹与氢弹区别
原子弹
原子弹又称为裂变武器或裂变弹,其核装料选择易裂变原子核的铀-235或钚-239等,利用铀、钚等原子核分裂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进行杀伤和破坏。原子弹的威力通常在几百到几万吨级梯恩梯(TNT)当量之间。1945年,美国曾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核武器用于实战。
氢弹
氢弹是指利用特制的原子弹作为引爆装置,点燃氘、氚等轻原子核的自持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核武器,又称聚变弹或热核弹。氢弹的威力小则几十万吨梯恩梯当量,大至几千万吨。它可通过设计增强或减弱某些杀伤破坏因素,其战术技术性能比原子弹更好,用途也更广泛。
新闻分析
朝鲜为何进行核试验?
分析人士认为,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选择在这一时间进行核试验有其考虑,一方面在于宣示其拥核立场,另一方面是希望在外交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显示实力、促进内部团结。韩国世宗研究所统一战略研究室室长郑成章认为,朝鲜此次核试验是为了让美国放弃战略性容忍政策,促成朝美直接对话。
将带来什么影响?
朝鲜问题专家张琏瑰说,从震级上判断,这次试验与朝鲜上一次核试验时引发的地震震级差别不大,威力可能相近。但是,张琏瑰认为,朝鲜这次核试验“表明了朝鲜推动核武计划的决心。”
张琏瑰说,国际社会应该克服认为制裁无效的挫败情绪,相反,应当更加严格执行制裁措施,例如对前往朝鲜的飞行器和船只进行更加严格的查验。从过去来看,对朝制裁措施实际上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朝鲜仍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一些物质和财富。张琏瑰说,朝鲜过去一直奉行“战争边缘”政策,这种政策非常危险,“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失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政治室主任董向荣判断,朝鲜这次氢弹试验后,韩国方面可能会暂时切断南北交流,先前的一些交流计划可能将搁置。在联合国方面,这次试验极有可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针对朝鲜实施新的制裁,制裁内容可能着重于贸易金融方面,美国在这些方面还有一定的制裁空间。
新华社前驻朝鲜首席记者高浩荣说,美韩定于下月进行例行联合军演,不排除美韩会调整演习规模的可能,而朝鲜有可能作出强硬表态,如宣布进入战时状态等。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朝鲜历次卫星发射及核试验
1998年8月31日
朝鲜发射“光明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但美国等一些国家认为朝鲜发射的是“大浦洞-1号”洲际弹道导弹。
2006年7月5日
朝鲜向日本海发射了数枚导弹,其中包括“大浦洞”2型远程弹道导弹。朝鲜外务省称此举是朝鲜“加强自卫国防力量的军事训练的一部分”。
2006年10月9日
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称,朝鲜成功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韩国情报部门称核试验的地点在朝鲜东北部的咸镜北道地区。
2009年4月5日
朝鲜宣布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然而美国、日本、韩国官员宣称,朝鲜发射的可能是“大浦洞-2”型洲际弹道导弹。
2009年5月25日
朝中社发表新闻公报说,朝鲜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地下核试验”。
2012年4月13日
朝鲜发射“光明星3号”地球观测卫星,但该卫星没有进入预定轨道。
2012年12月12日
朝鲜成功发射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
2013年2月12日
朝中社报道说,朝鲜在北部地下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韩国国防部估计爆炸当量为6000吨至7000吨梯恩梯。
2013年11月28日
国际原子能机构称朝鲜宁边核反应堆有重启迹象,但无法最终确认。
2014年3月26日
朝鲜宣布于当天凌晨先后发射了两枚弹道导弹。从650公里的飞行距离推测,韩美等国认为朝鲜发射的是“芦洞”系列的弹道导弹。
2015年9月15日
朝鲜方面确认宁边核设施“经过重新整修开始正常运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