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政法委连开座谈会 司法改革进入攻坚期

来源:侠客岛
原标题:【解局】政法委连开座谈会,司法改革进入攻坚期
从1月7日到14日,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马不停蹄,连开三场座谈会。

  从1月7日到14日,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马不停蹄,连开三场座谈会。

  头两次,在北京政法委院内,7日见了12名律师,8日见了12名法学专家。第三次是在14日,移师广州,约会了19个媒体大咖。

  司改

  一位政治局委员,在短短一周内,连续亲自主持三场座谈会,并不多见。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兹事体大!

  究竟什么事情如此重要?通稿有云:“司法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

  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四中全会更是以“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关键词。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之后,第二次会议就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明确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制定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对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确定了政策导向。

  作为领衔这一领域改革的中央政法委,可谓任重道远。2014年12月18日,中央确定的7个试点省市的司法体制改革方案全部获得通过,批复同意、“签字画押”的,就是中央政法委。到现在,这几个试点也搞了一年多了。

  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搞试点,从试点中吸取经验教训,然后再推出更具科学性也更大规模的改革动作。

  因此,从近期政法委的密集调研动作,特别是此次刚刚开年,孟建柱便亲自召开座谈来看,司法改革议程推进速度很快,应该在总结试点经验,摸底改革进度,广泛征求意见,准备接下来的攻坚战。


【解局】政法委连开座谈会,司法改革进入攻坚期
  外脑

  孟建柱要求善于借助“外脑”。这三场座谈,涉及三种身份的“外脑”,分别是律师,法学家和媒体人。具体是哪些人,岛叔就不过多介绍了,零散说几点印象:

  第一,学界的几位,名气很大,而且基本都是在80年代接受了比较全面的学术训练,对西方现代法治历史很熟悉,但又很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并不迷信西方。包括中央党校卓泽渊、北京大学强世功、上海交大季卫东等等。

  第二,媒体界的代表,确实有代表性,有中央媒体,也有广东在公众视野中一向比较活跃的一些媒体,大家都谈得比较开。

  第三,没啥废话,没走过场。孟建柱一般上来就要求大家畅所欲言,不听赞歌,要听不同意见,“闻过则喜”。大家看起来也都没顾上客气,各种问题建议提了不少。“有建议和反对意见,我们都很尊重,即使我不一定完全赞同,也能帮助我思考。都唱赞歌,这个会就没意义了,就变成自娱自乐了,我就白开了!”这种直白坦诚的画风,也是很赞的。

  岛叔看了微信公号“长安剑”的爆料文章,看得出来,大家之所以能够比较放得开,也孟书记请的这碗茶,既体现了诚意,也体现了专业。从他座谈开场白的关键句,就能感受到。

  对律师,他这么说:“一个国家律师事业的发展程度,也体现了这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程度。”

  对法学家,他这么说:“只有正确的法学理论指导,才能让我们在司法改革中‘站在高山上看问题’。”

  对媒体人,他这么说:“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有两个指标:一是司法发展文明程度,二是媒体发展成熟程度。”

  岛叔以为,一个领导,在特定场合体现礼贤下士的风度并不难,难的是什么呢?是真正把自己和对方都摆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中,找到各自的角色定位。孟书记的开场白,就体现了这种邀请大家一起担当、一起把国家事业做起来的姿态,体现了对专业人士的尊重与信任。


【解局】政法委连开座谈会,司法改革进入攻坚期
  问题

  当然,约人座谈,茶也喝了,意见也提了,最终,还是要解决问题的。

  司法体制改革的问题都比较专业,岛叔简单梳理几个这三场座谈中公开报道的问题。

  但要说明两点,第一,公开报道的肯定不是学者律师媒体人讲的全部。岛叔梳理也不准备全面爬梳。第二,公开报道的,不能等同于马上要下手做的,但说明这些问题是上上下下都十分关心的。了解了这两个前提,来看大家都聊到了一些什么问题。

  “一刀切”的问题。北大教授强世功明确表示“司改不能一刀切”,“适用法官的逻辑不一定适用检察官,适用上海的改革不一定适合中西部”。因此,司法改革不仅要强调中央的顶层设计,更要推动各地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鼓励各地法院自己探索、试点,形成符合本地的一些改革思路和模式。媒体界,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杨华也提出建议:“现在中央的司改方案是原则性、宏观的顶层设计,要和地方实际做差别化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话题上,孟建柱都有十分积极的回应。

  “员额制”的问题。这个词语需要解释一下,员额制对应法官职业化没有问题,但是在各地试点中,有一些以固定比例(一般定百分之三十多)“一刀切”,确定谁当法官、检察官的问题,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提出,当前员额制“一刀切”,以39%的固定比例确定员额,更科学的方式应是与案件数量挂钩,每年由司法机关编报缺额数量。而员额确定后,谁能入额也至关重要,考试是最为客观、公平的办法,并建议将入员额考试与司法考试结合,分成两步进行,重点考察对案件的分析把握能力。

  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何勤华提到,“有一些地方法院、检察院领导进入了员额,一线青年法官、检察官的空间就被占掉了,我们很担忧这批人感觉没有希望流失。”“上海司改试点落实得还比较好,进入员额制名额最年轻的法官、检察官,有1985年生的。同时,也允许一些法院院长、检察长通过遴选进入员额制队伍……”听到这里,孟书记一扬手:“但是他要实际去办案!年轻人有奔头,老人也安心,是改革最理想的模式。”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最近比较热的,就是庭审直播。南方周末报系党委书记黄灿向孟书记推荐《南方周末》头版头条写快播案的文章。孟书记马上追问:“你觉得是不是庭审直播要多搞一点?多搞一点,对老百姓了解法律有好处,对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也是有好处的,形成倒逼机制。你们同意吗?”“因为对庭审直播也有不同意见,有人希望门开大一点,有人怕直播太多了,会变成舆论审判。其实关键看怎么把握。”

  懂中国的人都知道,这句话里,“其实”这个连词,其实也是很有态度的。

  文/呼延点赞

news.sohu.com false 侠客岛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M2NTIwMA==&mid=401607366&idx=1&sn=06bc00199b8f3455c793335a99a53a19&scene=0#wechat_redirect report 3559 从1月7日到14日,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马不停蹄,连开三场座谈会。头两次,在北京政法委院内,7日见了12名律师,8日见了12名法学专家。第三次是在14日,移师广
(责任编辑:钟庆辉 UN660)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