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19日报道美媒称,金鑫十年前刚开始销售进口优质啤酒的时候,他的酒吧经理预计或许一、两个月才能卖出一箱。但过了几年,酒吧生意就兴旺了起来,顾客很快开始在这里流连,饮用印度淡啤酒和其他欧洲啤酒。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18日报道称,金鑫的一个酒吧牛啤堂坐落在北京老城区里的一块休闲之处,现在有很多中国年轻人光顾这里,饮用Delirium Tremens、Lindemans Framboise和Brewdog Punk IPA之类的进口啤酒。金鑫甚至把苏格兰酿造的高度数麦芽啤酒Brewmeister Snake Venom卖到了大约2700元人民币一瓶。
“慢慢的,中国人口袋里钱多了,”43岁的金鑫在他的公寓里说,酒架上摆放着6000多瓶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酒。“有了钱之后,有的人就向往更好的口味,更好生活方式,尤其是年轻人。”
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迅速变化,他们正在从大规模生产的本地啤酒转向国内外的精酿啤酒。
百威英博斥资1060亿美元收购对手南非米勒啤酒公司,就是看准了这样的机遇。虽然在欧美主要市场一直低迷,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市场为他们提供了不断扩大的顾客群和较强的盈利潜力。
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正在蓬勃壮大,年轻富裕的专业人士更愿意把钱花在品牌上,经验丰富的旅行者回到国内后也想追寻其他国家的滋味。而在中国,人们仍然认为大多数啤酒的价格很亲民。因此,虽然像葡萄酒、白酒和其他比较昂贵的酒类受到了中国反腐行动和经济放缓的冲击,但啤酒的销售形势相对较好。
在中国,百威英博和南非米勒把赌注押在了高端产品上。
这两家啤酒巨头都属于1990年代进入中国,与本地酿酒商合作的第一批跨国公司。当时,中国国内的酿酒厂生产的啤酒质量很不稳定,但产量很快就成倍增长,销量也随着民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飙升。
雪花啤酒是目前中国销量最大的啤酒品牌,南非米勒持有这家合资公司49%的股份。百威英博后来收购了中国的另外两个顶级品牌哈尔滨啤酒和雪津啤酒。整体来说,国际酿酒商占据了中国啤酒市场的大约1/3。
鉴于百威英博和南非米勒的市场支配地位,双方在寻求兼并的时候,可能会削减在中国持有的资产,以免引起管理机构的不满,不过目前还不清楚具体将如何调整。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从财务角度看,它们出售像雪花啤酒这样的中国大品牌是合理的,因为市场正朝着高端产品迁移。
对于中国的关注源于近几年市场的变化。
啤酒进口额从2009年的3.35亿元人民币迅速增长至2013年的14亿元,但啤酒在中国的总体销售量最近有所下降。本土精酿啤酒正受到人们的青睐。北京本地有大约六家小型精酿啤酒商,中国其他城市也纷纷涌现出这样的啤酒商。
北京的京A啤酒酿造作坊的老板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州和加拿大多伦多,他们将美国风味与本地特色结合起来,供应工人淡色啤酒、空气大爆表双IPA和京城特白小麦啤酒。
现年28岁的纪晨在银行工作,他在比利时留学的时候喜欢上了精酿啤酒。回到中国后,纪晨开始购买超市的进口啤酒,流连于精酿啤酒酒吧。“我觉得不贵,”纪晨在京A酒吧抿了一口飞拳IPA说。“你去任何一家酒吧,买什么酒都得花这些钱。这里的精酿啤酒质量非常好。”
百威英博和南非米勒都在深挖公司旗下历史悠久的品牌,希望吸引更多目光挑剔的顾客。它们的部分策略是宣传品牌的起源。
生活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卖点。
其他广告展示了戴着白手套的服务员在餐厅为客人倒百威金樽啤酒的场景。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北京三里屯看到一些20多岁的女性,身穿印有科罗娜或百威商标的裙子,有时还穿着白色长靴,穿梭于各个酒吧与顾客聊天。
“他们花了很多钱营销,宣传品牌传承,促使顾客花更多钱消费,”市场调研机构明特尔全球饮品行业分析师容尼·福赛思说。“这是中国缺乏的东西,年轻人更容易接受。”
这种理念已在消费者当中传开,他们愈发愿意为啤酒花钱。在有着背包客气质的酒铺兼酒吧天堂超市,30岁的陈晶和男朋友在浏览各种进口啤酒,两人都拿了每瓶价格大约50元的啤酒。而隔壁小卖部的雪花啤酒每瓶才卖1.9元。
陈晶在中国及东南亚旅行之后便开始喝外国啤酒了。她深爱啤酒文化,正在计划去比利时度假。“我宁愿花钱买几瓶好酒,也不愿意买一堆便宜货,喝完了感觉很胀,还头疼,”她说。“这不只是喝酒的问题,更多的是我选择的生活方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