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一名高知孕妇在北医三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先是死者单位中科院理化所发函,请求医院给出真实的调查结论;紧接着,北医三院回应指出死者家属打砸物品,追打医务人员;16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声明力挺院方,质疑中科院理化所发声明的程序合理性。数日来,当事双方仍然对事件的表述各执一词。1月21日上午,警方通报称患者家属在此过程中曾滞留病房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后医患双方已同意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对此公众怎么看?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旁边评论
医患“罗生门”
一桩看似普通的医疗纠纷,在一周内持续发酵,变成一个舆论漩涡,在这个漩涡里,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想要加以评价的部分:当事人中科院女博士的“高知”身份、双方“娘家”的“公文助战”甚至孕妇既往孕史、丈夫家庭背景等,引起了社交网站上大大小小的争论,多少人为此耗干了口水和脑细胞。
对此,“京报调查”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双方应该以事实为依据,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此事。最后警方的通报也证明,之前网络上的“数十人专业医闹”、千万索赔等传言并不属实,但涉事双方在非理性的状态下的一系列行为、传言纷纷以及舆论的站队互撕,不仅无益于事情的解决,对医患双方的信任也是一种消耗。
一起医疗纠纷,沦为几方“互撕”的口水仗,也并非当事双方所愿。医患纠纷本身并非无解,在法制轨道上对每个个案的妥善解决,是避免医患关系拧成“罗生门”式死结的基础。
新京报评论员 闫曼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