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郭超)部分高铁动车组列车的一等座、二等座票价,将由过去的政府指导定价改为市场化自主定价,这也是中国铁路市场化运营的重要一步。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从今年1月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铁路总公司自行定价。据悉,目前还没有针对线路价格调整的具体计划,最终将由铁路总公司统一安排。
《通知》要求,对在中央管理企业全资及控投铁路上开行的设计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铁动车组列车一、二等座旅客票价,由铁路运输企业依据价格法律法规自主制定;商务座、特等座、动卧等票价以及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新建铁路客运专线旅客票价,继续实行市场调节,由铁路运输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等自主制定。
据了解,目前比较繁忙的热门高铁线路包括沪杭高铁、京广高铁长沙到衡阳段等,许多线路每天100对车次以上。
对于是否会调整部分线路票价,铁路部门昨日并未回复,但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没有收到任何价格调整的通知,铁路总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就在不断探索市场化,铁总的自定票价是市场化的必然事件,但是怎么涨、怎么降,都会建立在供给与需求的不断平衡基础上,铁路总公司也在探索制定一套科学的票价浮动机制。
●新票价
铁路运输企业制定高铁动车组一、二等座票价时,应当制定无折扣的公布票价。
同时,可根据运输市场竞争状况、旅客承受能力和需求特点等实行一定折扣,确定实际执行票价。
公布票价和实际执行票价要及时通过网络和售票窗口告知旅客,调整公布票价应当提前30天对外公告。
●旧票价
在此之前,高铁动车票价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主要是按照公里数乘以一个固定的基准价。
在2007年原铁道部发布的《铁运电〔2007〕75号》文件中,规定了旅行速度达到每小时11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列车软座票价基准价,如二等座票为每公里0.2805元,可上下浮动10%。
观点
在客运量不足的地方下调票价
铁路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孙章认为,2008年高铁运行之前,铁路客运票价普遍不高,高铁运行之初,高铁的票价相比起来定价是高的,但运营仍是亏本的,靠货运来补贴,高铁客运的票价经过了一个适应过程,今年春运的时候在开通高铁的地区,60%至70%的乘客会选择高铁出行,这也说明乘客已经接受了现在这个价格。
孙章认为,铁总掌握定价权以后,要从消费者得实惠的角度加以调整,他建议应该在现在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在客运量不足的地方下调票价。
东南沿海线路或首先涨价
“发改委放开高铁票价之后,东南沿海等热门的、票源比较紧张的线路很可能涨价。”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坚说。
孙章也认为,东南沿海一带会首先中招,因为那的消费较高,对票价涨幅不敏感,所以东南沿海的高铁就会上浮。
此外,孙章预计,高铁票价浮动最快将在今年下半年左右推出:“要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12306系统的软件更新,这是要准备的,包括预测,最好还要做大数据的调查,必须摸清供给和需求是怎样的,接下来这样订的票价浮动才不会引起负面的东西太多,我觉得这样的大数据的调查是必不可少的。”
追问1
为啥把定价权交给铁总?
业界普遍认为,这一定价机制的改变是铁路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放开高铁动车定价权,将给铁总更大的供给调整空间。
由铁总自行定价,大势所趋,并不出人意料。今年之前,铁路客运跟航空、公路、水路客运的竞争局面已基本形成,但另三个领域都是自行定价,唯独铁路、特别是高铁,仍由中央政府定价。这样,一是铁路企业失去竞争中的价格手段,二是政府管得太宽,三是铁路收益不佳导致民营资本不愿投资铁路,四是不利于形成旅客在“铁空公水”之间做自主选择的常态。总之,高铁票价不放开,弊端不少。
追问2
高铁票价是否会上涨?
根据《通知》要求,铁总可以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实行一定的折扣票价。有专家预计,部分热门线路的高铁票价存在上浮的空间,铁路客运也可以对高铁动车试行淡旺季票价。
铁路目前面临着与民航、公路等激烈竞争的局面,决定了它不可能全面涨价。热门线路上浮、冷门线路下浮,旺季上浮、淡季下浮,甚至同一时段同一车次的不同等级座位有上浮有下调,有望成为常态。
铁路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孙章认为,“根据市场因素决定价格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做法,这也将打破高铁票价的一成不变,我想大家也不必要担心票价大幅上涨,是应该在现在的基础上慢慢调整。”
追问3
票价是否会失去监管?
孙章认为,放开定价权并不是发改委放开了监管,铁路票价还有铁路总公司指导建议,发改委价格部门监管。“旅客是用脚投票的,如果票价离谱了,大家肯定会转去买打折机票,坐汽车。”他说,铁路不但有盈利性、还有公益性的特征,建议铁路总公司做一些大样本的调查,使供给和需求更加匹配。
在把定价权交给企业的同时,政府就担起了更大的监管责任。这一点,管铁路票价的,跟管药价的、管别的很多已放开定价权的,都一样。如果铁总因某线路热门而大幅提价、远离其正常成本,如果有任何涉嫌违反《价格法》、《反垄断法》等的企业行为,执法部门若不管,就是不作为。
本版稿件/综合央视新闻、央广网(除署名外)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