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中国海军护航驱离可疑船2500余艘次 天天有突发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中国海军护航驱离可疑船2500余艘次 天天有突发

  勇闯大洋壮筋骨,逐浪蹈海腾蛟龙。回顾7年护航历程,我海军护航官兵取得的成绩令人称道:护送中外船舶6000余艘,自身和被护船舶百分之百安全;收获更令人欣喜:实战化背景、多元化任务、长时间部署以及与外军交流互动,不仅锻炼了护航官兵的打赢本领和对外交往能力,更培育了他们开阔的国际视野。

  挺进深蓝,练就过硬本领

  能打仗、打胜仗,这是每一名军人的必备素质。打胜仗的本领从何而来?实战无疑是最佳途径。

  亚丁湾护航,中国海军虽然没有面对惊天动地的炮火,却不乏惊心动魄的考验。

  2009年1月7日,首批护航编队抵达任务区的第二天,险情不期而至。当天中午,武汉舰、海口舰正在护送4艘商船航行,2艘疑似海盗母船各拖带一艘小艇突然出现。两舰迅速进入反海盗部署,采取示警驱离措施,可疑船只见无机可乘,只能逐渐远离护航编队,这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第一次与可疑船只打交道。此后一周,编队又两次逼退企图以夜幕为掩护劫持商船的可疑船只。

  “发现可疑船只!”“一级战斗部署!”“直升机起降部署!”“发射震爆弹!”“开枪警告射击!”……这是护航舰艇扩音器里经常传出的声音。截至2015年底,各批护航编队共解救被海盗追击船舶43艘,查证驱离可疑船只2500余艘次。平均下来,护航7年多,编队几乎每天都要处置突发情况。

  与此同时,各批护航编队还紧贴任务,广泛开展不同内容的实战化演练——

  第六批护航编队组织各类比武竞赛活动20余次,完成个人能力认证考核456人,值更官合格考核3人;第十三批护航编队各舰训练时间均超过1800小时、完成单舰10个模块以上的补差训练和62.7%以上全训课目考核,组织实弹射击训练14次;第十四批护航编队组织全过程武力营救演练5次,特战分队舱室搜索突入训练111次,组织指挥所演练4次,海上授课53次……

  接踵而至的实战和频繁展开的训练,让每一名护航官兵经受了实打实的磨砺,军事素质显著提高——护航7年前后相比,舰艇完成一级反海盗部署速度快了5倍;直升机紧急出动时间快了3倍;特战队员部署到位时间快了1倍……

  踏浪大洋,提升交往能力

  海军之所以被称为国际性军种,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其活动范围不只局限于本土,与外界交往互动机会很多。因此,对外交往也是海军官兵尤其是各级指挥员的一项重要能力。

  亚丁湾并不算大,面积和5个渤海相当,可这里最多时却云集了20多个国家的40多艘护航军舰。与各方海上力量交往合作,不仅关乎中国海军形象,也关乎护航任务的顺利进行。

  首批护航编队抵达亚丁湾后,如何与各国海军开展交流合作,成为摆在护航官兵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为便于与外国护航舰艇联系,编队专门在互联网上设立电子邮箱,与各国海军和商船建立热线联系。与此同时,他们还与相遇的外国军舰互致问候,及时通报海盗信息、护航和巡逻行动、航空器飞行等有关情况……

  随着护航持续展开,中外海军在亚丁湾的互动也不断深入,从编队指挥员登舰互访到互派青年军官驻舰考察;从直升机互相着陆对方军舰到实施联合护航、联合演练;从事先商定的会晤到随机临时的见面……中外海军护航力量的合作内容日趋务实,交往方式更加灵活。几位执行护航任务的舰长不约而同地表示:“正是护航,让中外海军的友好交流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这些交往活动不仅向外界展示了中国海军的良好形象,也让护航官兵特别是舰长们的对外交往能力显著提升。2015年初,中国海军舰艇长代表团赴美访问,其中一多半人参加过护航。会见时,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感慨地说:“没想到,你们思想这么开放。”

  驰骋远海,开阔国际视野

  视野决定未来,大国海军不仅需要先进装备,更需要国际视野——谈起护航感受,多位编队指挥员和舰长如是说。

  “论单舰,我们的装备不比别人差,论操舰,我们的技术甚至更强,可说到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人家确实有长处。”徐州舰副舰长石磊曾3次参加护航、访问过15个国家,与欧美多个国家海军接触的经历让他记忆犹新:“欧美海军舰长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思维层次普遍较高,不仅仅立足本舰,更站在舰队、海军乃至国家的高度来看问题。”

  和石磊一样,欧美海军军官开阔的国际视野,几乎在每名护航编队指挥员脑海中都曾激起波浪,一系列变化也悄然发生。

  刚刚归来的152环球访问编队指挥员王建勋曾两次执行护航任务,回忆征战亚丁湾的岁月,他说,随着护航行动的深入开展,大家的视野更开阔,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护航行动对海军走向深蓝的带动作用。比如,长时间的远海任务中如何保持和提高战斗力、如何组织后装保障等。同时,周边海域情况和国家安全形势也成为大家经常思考的问题。执行第二十批护航任务前,针对也门当时局势动荡不安的实际,王建勋带领编队官兵专门制订了撤离中国公民行动方案,准备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编队还依据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方向,加强了对相关海域安全形势的研究。

  “因思而变”体现在护航的诸多方面:比如,以前编队与外军交往时简单互动多,如今则是注重设计,积极利用各种场合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理念。

  “国际视野是在具体任务中形成的,课堂里是学不到的。”军事专家尹卓说,需求是事物发展的牵引,有需求才会有动力。以前舰艇出海训练最多一周,可去亚丁湾不一样,至少都要4个月左右,其间可能还执行其他任务。补给点选在什么位置、任务区各个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如何、周边哪个港口可以停靠大型战舰……这些都是指挥员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正是这些需求培育开阔了指挥员的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

  令人欣喜的是,经历一道道深蓝航迹的洗礼,每一名护航官兵想问题、看世界的方式都发生了多多少少的变化。

  历史昭示未来。数百年来,大国海军的发展无一不是以思想为先导。如今,通过亚丁湾护航等远海多样化任务的历练,越来越多的海军官兵对海军、海洋、海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对中国海军意味着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本报记者 罗 铮 特约记者 莫小亮

news.sohu.com false 中国新闻网 https://www.chinanews.com/mil/2016/02-25/7772078.shtml report 2946 勇闯大洋壮筋骨,逐浪蹈海腾蛟龙。回顾7年护航历程,我海军护航官兵取得的成绩令人称道:护送中外船舶6000余艘,自身和被护船舶百分之百安全;收获更令人欣喜:实战化
(责任编辑:李辉 UN659)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