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经济话题热度颇高。新闻发布会上,人民大会堂前,“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中高速增速能否稳得住”等问题频频被提及。为什么?就是因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大。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市场主体。中国经济温度是冷是热?企业家的感受最敏锐。与代表、委员交流可知,不少企业目前确实遇到了困难,受国际市场萎缩、企业成本上升、去产能、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影响,一些企业感到阵阵寒意。来自企业界的委员坦承,目前遇到了“思想上的困惑、生存上的困境、发展上的困扰”,要破除这“三困”,急需提振企业家信心。
央行2015年12月发布的四季度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家信心指数为46%,较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企业家信心指数降低,投资就会趋冷,创新动力就会减弱,这种现象值得重视。
历史证明,每次困境挑战中都蕴含着巨大的机遇。越是困难时,优秀的企业家越善于抓住机遇,赢得逆势增长。不少政协委员的共识是——当前的结构调整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机遇。结构调整会倒逼企业加快转型,抢抓机遇,更坚定地推动科技创新,更坚定地推动职工培训,更坚定地推出优质产品,更坚定地开拓国际市场。
要学会用辩证思维看形势,应该看大势、看走势、看趋势。中国经济前景光明,这种底气来自过去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来自我国经济具有的巨大潜力,来自我国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的实力。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联组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时强调,“一时一事上中国经济发展会有波动,但长远看浩荡东风。广大非公有制企业要准确把握大势,提振信心。”这些殷殷话语将帮助企业家看清大势,对未来充满信心。
要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归根到底要靠企业。面对世界经济纷繁复杂、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企业不能坐等观望,而是要抢抓机遇、敢闯敢试、主动转型。只有着力改革创新,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在市场搏击中强筋健骨,提升竞争能力,努力冲出传统发展方式的“重围”,实现提质增效的“新生”,才能赢得未来。
分析中国经济时,一位经济学家曾说,“经济学有一半是心理学”。昔日,中国企业家敢闯敢拼,曾勇立市场潮头,为“中国奇迹”贡献巨大力量。今天,提振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坚定转型脚步,中国的企业家还将释放巨大创造力,创造新的奇迹。(经济日报记者 王 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