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全国两会 > 2016两会20年特稿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公车改革议案提案20年:从独唱到制度破冰

来源:搜狐网 作者:姚舜
原标题:公车改革议案提案20年:从独唱到制度破冰
 

  “屁股坐着一座楼。”这曾是百姓对官员坐公车带来的浪费的形象比喻。不合理的公车消费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黑洞,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之一。

  1994年中央发布公务用车使用规定到现在,公车改革历经20年磕磕碰碰,终于破冰。

  2014年,国家发布全面推进公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改革方案,从中央到地方,公车改革走向现实。

  这与历届代表委员在两会的呼吁献策是分不开的。

  被称为“公车改革第一人”的全国人大代表叶青,2004年就在两会上提出公车改革议案,此后10年连续上书。从“一个人的车改”到获得社会和政府回应,叶青坚持到了“胜利”。

  “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决心问题。”在接受搜狐新闻专访时,叶青依然率性。

哪天我当官,第一天就车改”

  在中公车改革逐步深入之际,2016年2月17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中央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两个意见,这标志着包括央企在内的中央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10年呼吁后,“叶氏车改”终于从讨论走向制度破冰。

  2014年7月16日,国家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出行方式,以及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这距离1994年公车改革制度开始施行后,刚好20年。

  中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事业不发达情形下形成的产物。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公车浪费现象开始显现。大庆市拉开了中国第一次公车改革的大幕。

  当时大庆纪委的一个工作报告显示——大庆公车只有用于1/3办公, 1/3被干部私用,有些地方甚至只有1/4用于办公。叶青被这则报告震撼了。

  1998年,大庆市尝试处级干部每天车补50元,一个月车改补贴1500元,但遭遇官员的阻力,不久改革搁浅,一切退回到从前。

  但大庆的这次尝试,让“车改”二字真正开始在叶青心里萌芽。当时还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的叶青放话:“哪一天我要是当官,第一天就车改!”

  2003年5月,叶青起任湖北审计局副局长,上任第一天就骑自行车到岗,不久后向领导提出,自己不要专车,要对自己进行“车改”。叶青的专职司机也从第一天就“失业”,被重新分配到车队负责开公共车辆。

  叶氏车改就这样开始了。

  “说句实话,以武汉为例,我们上班除了在武汉几个城区活动,一年去不了几次很远的地方。”为官后的叶青看到身边公车私用比较严重,在一次武汉电视问证上,一个武汉市委秘书长承认,他的家人曾坐过公车。

  “既然存在浪费问题,那为什么不改呢?”

  2004年起,叶青首次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上书两会,要求进行“公车改革”。在其他官员的不解中,叶青乐此不疲坚持了10年。

一个人的车改

  “既然我说车改,就一定要做到。”学者出身的叶青身充满“学究”气,说话慢条斯理,但面对质疑时却争论到底,不怕得罪人。

  2004年,叶青首次提出公车改革议案。

  2006年提出“关于压缩行政支出的建议”——控制公车、公宴、公游、公礼、公品、公楼“六公问题”。

  2008年,提出官员出行的“3510”(3公里内步行,5公里内骑自行车,10公里开车)建议。他还特意将平日“座驾”——一辆银灰色折叠自行车带上了“两会”,进行了一场推销公车改革的“行为艺术”。

  自己编写议案,坚持上书。叶青一直在车改路上狂奔,却一直被轻视。有人对他说:“你再怎么说,国家都不会改,车改太麻烦了。”甚至有官员开玩笑:“你这个民主党派挺能提意见,你想怎么说都行,但不会用你的意见。”

  远在福建的父亲也告诉叶青,“放弃吧,全国车改太难了。”“这些年我推车改,很多大学同学见到我父亲都会说,感觉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父亲和一些同学并不太同意我这种行为,但是这些对我并没有影响。”

  这些年,叶青“得罪”了许多人。

  2013年两会期间,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曾邀请叶青进京参与车改节目的录制,但很快,节目组告知他“录制取消”。

  几个月后,节目终于开始录制,一开始就剑拔弩张。“我对面坐了6个官员,我和其中4个吵。”

  一位白发苍苍的原厅级领导最先发难:最重要的不是公车改革,而是“怎么给政府公务员创造好的工作条件”。

  在叶青看来,老领导的逻辑好像是:一辈子做这么大的贡献,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算得了什么……

  现场的一段争论最终没能播出。一位女观众跟叶青吵了起来。叶青说:“我的妻子、小孩,没坐过一次公车。”女观众发出挑战:“不用公车,一定用公款加油。”叶青解释:“只有一个月1200块钱的补助。”女观众干脆为“叶氏车改”盖棺定论:“我不相信!”

  在一片质疑声中,叶青坚持开私家车、骑自行车、坐地铁,去讲座、去开会、去上班。开自己的车带科长、处长们下乡。时不时,还要来一场“舌战群儒”。

  2013年,叶青与一些官员乘坐中巴车去考察。途中,一车人开始讨论“即将到来的公车改革”。有人指出:“这是一次非常糟糕的改革,这让我们以后没有了车坐。”面对一车的市长、乡长、镇长,叶青坚持论述自己的车改理念,“和一车人吵架”。

  “公务用车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阶段。公车私用滋生腐败,成为反腐重地。与其让公车私用人人喊打,不如轰轰烈烈进行车改。应该注意到,这次车改(2014年启动)是在中央八项规定等背景下出台的,伴随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行动,体现了党中央坚定的反腐决心。”

破冰

  孤独的呼吁逐渐有了回响。

  除了公众的支持,公车改革也得到了两会代表和部分地方政府的响应。

  2005年11月,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元慎证实,国家已开始了公务用车改革的试点,车改基本思路是自下而上,改革到厅局级领导干部,厅局级及以下的干部将可能取消专用公务车。

  2009年开始,杭州开始了大规模的公车改革。改革后,所有局级领导干部全部取消专车,自行解决出行问题,杭州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

  媒体报道,经过两年车改,杭州市政府的公车数量从1200辆减少到400辆左右,总量减少了三分之二。两年节约公务交通费用总计3442万元。

  公车上缴统一处理,向公务员发放“车贴”,杭州的车改方案和叶青的想法,很多地方吻合。

  叶青对此次车改赞赏有加。他分析;“每月的汽车补助是1000元,一年给我1.2万元。而25万元的公车,开10年,一年折旧2万,加上一年的司机工资,以及车险、汽油费、过路、过桥费等费用。算下来,自己开车上班,每年给国家节省8万元。”叶青说。

  “自己开车每年还要多掏两三万元钱。拿补贴自己养车,又多花很多钱,这是很多人不愿公车改革的原因所在。”他举例说。“但如果很多干部都这样想,我们的公车改革就很难进行。只要每个人都摸着良心来思考问题,都不会反对车改。车补少一点,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2014年7月16日,公车改革方案下发,公车改革在全国展开: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如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等等。

  叶青“胜利”了,但对公车改革的质疑没有消失。有基层官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车补这么低,以后不出差了。

  对此,叶青回应:这些人是不理解车改的方案,车改后官员的出行有两种,一种是在车改区范围内的出行费用,从每个月“车补津贴”里面支出,厅级1690元、处级1040元、科级650元。另一种在报销区,官员去偏远地区开会,是由单位负责,会根据人数租一辆车保障出行。

  此轮车改的结果,叶青很满意。

  至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消息称,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车改已全面完成,地方党政机关车改正积极推进。

  中央和国家机关140个部门共取消车辆3868辆,保留符合条件的2391辆。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按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执行。

  车改提案落实后,曾有官员当面对叶青说,“你现在不是全国人大代表了,就不要说国家的事,说说湖北的事就好了。”

  “人大代表的身份,让我说话有了最高的平台;副厅级干部的身份,职务不大不小,有公车不用,让老百姓觉得有希望。”叶青笑着评价自己这十年的坚持。

 

news.sohu.com true 搜狐网 https://news.sohu.com/20160312/n440206506.shtml report 4639   “屁股坐着一座楼。”这曾是百姓对官员坐公车带来的浪费的形象比喻。不合理的公车消费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黑洞,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之一。 
(责任编辑:杨磊 UN873)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