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部长在和大会工作人员约好后,为避免出现堵车等意外因素“爽约”,甚至早上八点就到达人民大会堂北大厅。
每年两会,位于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部长通道”都是参与两会报道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本为列席会议人员通道,不过,由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一把手”多数也以列席人员身份参加会议,因此,近年来这里已成为记者们集中围访各部委“一把手”的最佳位置。虽然“部长通道”年年开启,但今年的变化和亮点尤其值得一提。
今年的第一个特点是接受采访的部长多。在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当天,即有7位部长在这里接受了媒体集中采访;3月9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会议时,有10位部长在这里接受了采访;3月13日,更是先后有11位部长在这里集中回应了社会关切的23个热点问题,可以说是上演了部长信息发布的“超级星期日”。虽然3月16日闭幕大会时间较短,但大会新闻中心工作人员依然考虑安排多位部长在这里接受采访。
第二个特点是发布的信息权威有分量,回应的问题均是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回应了深圳12·20滑坡事故调查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回应了营改增进展计划、住建部长和国土部长均回应了房价问题,等等。这个特点有别于一般的记者会。在普通的记者会上,获得提问机会的媒体往往有自己的关注点,而在“部长通道”上,部长们回应的问题往往是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有时,工作人员甚至在部长到达话筒前,先行向记者了解最希望提问什么问题,只有多数记者都表示愿意提问的问题,主持人才会请部长回应。这样,确保了部长们回应问题的社会关注度。
第三个特点是高效。一般来说,部长们一般都是在会议开始前半小时左右到达人民大会堂,会议结束后不久就离开。能供安排采访的时间非常有限,但就是在这非常有限的时间里,一次会议用于采访的时间最长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却能够安排超过10个部长,回答二十多个问题。实际上,每个部长回答问题的时间都只有5分钟左右,要在5分钟里就2个热点问题给出权威回复。因此,都直接提供“干货”,直来直去,不回避不绕弯。
第四个特点是部长们更加积极主动。许多部长都表示,愿意积极回答记者们的提问,乐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有的部长在和大会工作人员约好后,为避免出现堵车等意外因素“爽约”,甚至早上八点就到达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有的部长因时间限制未能回应记者们提出的问题,还专门委托新闻中心工作人员联系提问的记者,在会议结束后专门送去相关的回复,将采访延续到会后。
部长纷纷主动走到采访台前,直接回应社会各界关切,提问没有禁区,回答坦率真诚,现场没有满足的采访要求,会后继续回应。从以前的围追堵截,到今天的积极互动,甚至主动“加课”,百米“部长通道”正在成为向世界展示开放自信中国的重要窗口。
□朱恒顺(人大工作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