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医改“放大招”
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伟 | 北京报道
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医疗卫生领域格外激动。因为,国家在医改上“放大招”了。这个“大招”就是“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普通百姓,对于这一“大招”的关心和期待则更为直接和实在:有了三医联动改革,“看病贵”“看病难”就会解决了吗?
对于政府来说,这一“大招”的设计初衷和追求的目标更具战略性考量:既蕴含惠民生,也期待稳增长。一个月内,顶层三次力推“三医联动改革”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2016年重点工作”时,明确要求“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 “三医联动改革”,并将其列入当年工作重点。
更令各界关注的是,在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之前和之后,关于“三医联动改革”各有一次大举动。
先是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的2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首要议题就是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更好服务惠民生稳增长。李克强强调,医药产业发展首先是“民生需要”,同时也是“发展需要”。要把加快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更好服务惠民生、稳增长。为此,会议确定了四项旨在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的举措,其中一项就是:结合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加快临床急需药物和医疗器械产品审评审批。
随后,全国两会期间,在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之后的3月11日,被医药领域人士誉为“春风吹”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公布。意见指出,实施三医联动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一个月内,顶层三次密集动作,且分别以国务院常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指导意见等高级别、高规格的形式,推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的顶层设计,引发了各界高度关注。
“这是个重大政策信号,一方面表明中央政府对医改要动真格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医改的艰难性和复杂性。”《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季晓磊分析说。
3月12日,《中国经济周刊》和中国经济研究院共同邀请了医药、医疗行业的多位院士、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产业代表和行业政策专家等,围绕“推进‘三医联动改革’ 加快医药产业创新升级”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交流和深度探讨。3月12日,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和中国经济研究院共同举办“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加快医药产业创新升级”专家研讨会。《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专家:中国医改的症结,就在于三医不联动
“医改是世界难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副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专题座谈会上介绍说,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初参加竞选打的就是医改牌,现在任期届满却依然无果。欧洲的医改同样艰难。
张伯礼院士说,去年克强总理说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这一世界难题,医改重要的问题就是“三医联动改革”。三医,医疗是基础,它在一线,主要是用药;医药产业则是支撑,想用药没有药只能进口,或者干着急;医保则是导向。三医联动的作用并不一样,各自有各自的任务,三者之间应该是有序的、动态的、协同的,围绕一个医改目的——维护老百姓的健康。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宋瑞霖评价“三医联动改革”提得特别好,他的表达干脆、直接:“中国医改之所以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症结就在于三医不联动。”“我们的部门相互之间掣肘,三医联动不仅仅是三个部门的联动,是三套体系必须联动。如果三套体系不联动,就像我画的这张图,它实际上是一个皮带下的三个传动轴,如果三个轮子有一个不转,只是飞快地转一个轮子,那么,这个皮带要么断了,要么飞出去,它不可能让一个轮子转起来。”他画了一个简单的图示分析说,“三医各自的现有政策都是孤岛,政策碎片化”。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的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坦承,现有的医保体系,确实存在一些不合理甚至是奇怪的事,“比如医保负责出钱,却不出面谈判,由国家卫计委谈判,但是国家卫计委对药以谈判确定的价格能不能卖出去不负责;换我是药企董事长,谈判前我先得头戴三尺帽,把价格抬高;医院院长最知晓这个药什么样价格进才卖得出去,但他无权参与谈判。结果呢?国家卫计委忙的事儿,社保部不接茬,把企业搞得半死。”
三医联动改革的目标:让百姓用上便宜的好药,国民健康得到提升
张伯礼院士用“创新药进不了医保”作案例解释三医不联动的弊端。他说,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凯美纳,是建国以来第一个获得此奖的国产化学药。与它相同的还有两种进口药。同样的药,凯美纳要比进口药价格低很多,病人吃了以后,病情得到控制,药费又低。做到了政府希望的让老百姓、让农民吃得起药、吃得起好药。
“但是国产的创新药不能进入医保,和进口药不能平等竞争,对创新药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和约束,是非常不利的。”张伯礼院士提示说,一是企业研发了新药好药,老百姓却享受不到;二是挫伤了药企的积极性,不愿意投资搞创新;三是背离了国家重大专项当初研发新药的目的。“结果是各方都不高兴”。
对于张院士反复强调的三医联动改革与国民健康的关系,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副主任石远凯深有感触,他表示,“自己刚入行的时候,感觉癌症是很少见的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亲戚朋友常打电话咨询,我发现发现癌症变成了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对老百姓来讲,原来是心血管病比较严重,现在心血管病治疗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其可控性、病人长期生存都做得很好,肿瘤病人面对的情况差很多。”
而要改善这种情况还是要靠药物的创新,石远凯认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设立了医药重大专项,国产创新药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进入“十三五”之后,中国创新药研发与国际上差距越来越小,研发热情越来越高,也会陆续有一些新药上市。这时候讨论怎么加快中国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
如何通过三医联动,让自主创新药尽快进入医保,让百姓享受到疗效好、价格低的好药,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CLCU主席支修益的建议是:给予创新政策支持,营造好的创新环境。“中央对国家科技进步奖非常重视,国家领导人都出席了颁奖现场。但是,给荣誉也要给待遇,英雄有英雄的待遇,五保户有五保户的待遇,科技进步一等奖也应该有一等奖的待遇。不能只给一个获奖证书,还要给配套的政策支持,如直接进入医保,确保让百姓尽快用上好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