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老年大学学员不想毕业:回家没人 说话也没人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不肯“毕业”的老年人!

  《新闻1+1》2016年3月28日完成台本

  ——不肯“毕业”的老年人!

  节目导视:

  解说:

  老学员不想走,新学员进不来,老年人为何如此留恋老年大学?

  刘弟:

  回家家里没什么人,说话也没什么人。

  解说:

  人满为患,一座难求,学员爆满的老年大学怎么办?

  河南省老年艺术大学校长 李永平:

  好多学员想进进不来,为啥呢,进来就要多开一个班,多开一个班老师费用从哪儿出来,没地方出。

  解说:

  最寂寞,最脆弱,拥有大把时间的老年人去向何处?《新闻1+1》今日关注:不肯“毕业”的老年人!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我们的节目从两张照片开始说起,这张是在黑龙江的哈尔滨,你能看到一屋子人,仔细看以老年人为多。

  第二张发生在湖北的襄阳,从照片上看到,这是两位老年人看的比较详细,她们在报名,虽然不同的地方两张照片,但是说的是一件事,那就是老年人在排队给自己报名,报什么呢?上老年大学,以来以为只有在幼儿学、上小学,或者上好的初中的时候才会发生这样一种爆满,一票难求的一种情况。但是没有想到在老年人上大学的时候,这种情况还是发生了?为什么老年人想上大学这样的愿望比较难满足,今天就来关注这个话题。

  解说:

  一到幼儿园入园季,各地家长彻夜排队报名;与幼儿园入园一样火爆的,还有各地的老年大学。

  最近,河南省老年艺术大学招生。为了给新学员腾出名额,老师们只能劝该毕业的学员如期毕业,但仍有很多老学员来到校长室求情,让自己留下。

  河南省老年艺术大学学生 刘弟:

  我不想毕业,什么时候我不能来了我再不来,你看我们就这几个人,你让我们在这学吧,不多我们这几个,旁听行不行。

  解说:

  77岁的刘阿姨,在朗诵班已经学了两年半。上课对她来说,是一种“享受”。

  河南省老年艺术大学学生 刘弟:

  自己我觉得是一种享受。老师教你朗诵知识,老师还不定时请朗诵名家,讲知识做示范,所以现在刚开始有点入门了,知道怎么回事儿了,又让毕业了,我就特遗憾。我这人不爱歇着,看电视也不是都喜欢的节目,也不能老看电视,也不能老在电脑前玩游戏。

  解说:

  刘阿姨以前在一家贸易公司上班,1995年退休后就开始带孙女。孙女上初中后,她就想着拾起她的“朗诵梦想”。

  刘弟:

  年轻的时候我就喜欢,上学的时候也喜欢,喜欢但是不会,后来工作以后就把这个事给放下了,我们这个系统有时候也搞搞朗诵比赛什么的,有时候也接触接触,但是基本上就是没有时间,这退休了就想起这码事来了。

  解说:

  眼看今年6月就到了毕业时间,她决定转战其他学校继续学下去。

  刘弟:

  毕业之后那这个学校不让上了,河南省不还有一个河南省老干部朗诵艺术学会,还有一个就是大河涛声诗社,我就一直想上,我上到什么时候去不了了我才结束。

  解说:

  除了追求年轻时的梦想,“怕孤独”,也是老人们不愿毕业的一大原因。

  河南省老年艺术大学学员:

  孙子画画游泳呆在家里面受不了没啥事,想学点啥找点乐趣。

  河南省老年艺术大学学员额 丁惠萍:

  一到星期三早晨早早就醒了,用我孩子的话说就是精神支柱。

  解说:

  丁惠萍今年56岁,以前在部队上工作。退休刚刚三四年,清闲的日子,她一时还不能适应。

  丁惠萍:

  一说该退休了,然后就觉得心里边不好受,根据自己那个身份证到退休那天就掉下来了,然后到家里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就像走在云中似的。

  解说:

  后来,女儿有了孩子,她就肩负起照顾外孙的任务。如今,外孙开始上幼儿园,她就在在老年大学里,报了声乐、摄影、朗诵好几门课。

  丁惠萍:

  然后带他的时候,就是觉得累,就是累就是心累,就觉得我要把这孩子带好,这种,然后就是说的,一上学我就觉得我心情可轻松可开心。退休以后通过上这个老年大学,学到了东西,交到了朋友。

  解说:

  对老人们而言,老年大学不仅解闷,还是一种精神寄托。

  谢阿姨,在南昌市老年大学度过9个年头。学校每次搬迁,她就跟着搬家。因为老伴过世以后,这里就承载了她的全部时光。

  南昌市老年大学学员 谢祥祯:

  我家老爷子(老伴)身体不好,脾气也不好,我们要照顾他,还得忍受这些东西,所以到了这个学校以后,人家都说我,越活越年轻了。

  董倩:

  我们来说一下,这个河南的那所老年大学是2012年开班的,开班那一天本来就想招100名学生,但是没想到这个消息一出去来报名的就有500多位老人,所以到今天我们联系这位老年大学校长的时候,校长真的有点犹豫,说别再宣传我们了,做宣传下去我们就真的难以招架了,说到这所学校,有几个数字很有趣,我们来看一下。河南省老年艺术大学现在在校生240位,应届毕业生今年该毕业的是5位,但是这5位都说,今年不想走,不想毕业,再来看看往届毕业生才有几名,有3名,也就是说今年还要入学50名,从这个数字你就能看出来,基本上这个学校老年大学是只进不出,老年人为什么想到这个学校里面呆着,除了学习这点很重要,因为他们也需要补充新的知识,但是比学习最重要的他们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他们在这儿能够找到自己的朋友,能找到说话的人。

  我们来看看老人自己怎么说,有一位叫刘弟的老年艺术大学,回家,家也没什么人说话也没什么人,我不想毕业,什么时候我不能来了我再不来。

  我们还一位老年人说“一到星期三的早上我早早就醒了,高兴啊,今天有课上还可以见到老师,还可以唱歌,还可以见到同学,可高兴,可开心,用我孩子的话说,这就是精神支柱。”

  老年人的话说的非常的朴实,但是说的又有点让人心里面不是滋味,我们再来看我们看到是河南老年大学的一些老年人的说的一些话,我们再来看其他的一些地方一些数据和一些评价,你看,在2014年的时候,《半月谈》就有这么一个标题,老年大学招生热,最牛留级生,在校24年不肯毕业恐怕跟刚才那几位老人的心声是一样的。

  再有2015年10月,有一个《华西都市报》有一个标题叫八旬学霸婆婆读了28年老年大学,拿了8个毕业证这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一个典范。

  再看2015年青岛电视台有一条新闻,说在浙江安吉:老年人甘当20年“留级生”等等,对于老年人来说他舍不得毕业,是舍不得这样的一个环境,但是问题出来了,老年大学进去的不愿意走,但是有更多的老年人想进去都进不去,为什么现在的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呢,我们继续关注。

  解说:

  在河南老年艺术大学里,除了留级不想走的,还有想进进不来的,而现在待在学校里学习的老年学生们,也已经人满为患了。

  记者:

  每次是不是都要加凳子?

  河南省老年艺术大学学生:

  是的是的是的 人再多的话就要站起来了。

  记者:

  那你愿意不愿意站起来啊?

  学生:

  没问题啊愿意。

  解说:

  其实学校每次只能接收大约200名学生,可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每次上课课堂上都能出现近三百人。场所的限制,师资的压力,这些对于这所老年大学来说,想要改变并不容易。

  河南省老年艺术大学校长 李永平:

  需要文化厅出钱,文化厅要是不给钱的话,你就改不了,咱们因为是公益单位,现在文化馆(老年大学)都是公益单位,所以说学费都是全免的。我们每年的经费只有5万块钱,老师讲课费你发一年就发没了,发没了以后就多没有多余的钱,现在就给你5万块钱,你只是在这5万块钱里面进行学习教学,多了没有,又不许收费,就是几个框框卡着那,你就壮大不起来。很多学生想进进不来,为什么呢,你进来就要多开一个班,多开一个班老师费用从哪儿出。

  解说:

  而在很多其他城市里的老年大学里,“人满为患”、“一座难求”已然成为很多老年学生们共同的烦恼。

  老年大学学生:

  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现在人太多了,太多报名了。

  老年大学学生:

  刚刚你看我们做操的时候,不就像下饺子一样的,前面的站到最前面,后面都站到后面。动作展不开。

  解说:

  在江西南昌市老年大学里,一共有七个系,35个专业,105个班,然而整个学校一共却只有14间教室。因此有一些教室实在放不下桌子,老人们就在教室后面加上一排座,勉强听完一节课,而学生超载也让老师们压力倍增。

  南昌市老年大学舞蹈教师 朱晓卉:

  学校就不停地加班,就多开班,我们学校连礼拜六和星期天都已经用上了。

  解说:

  南昌市老年大学的学生人数,从2004年开办时的30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9543人,在12年的时间里,人数翻了30倍。但由于南昌市老年大学地处于市中心,很难在原基础上对场地进行扩建。因此,对于爆满的现状,只能采取限制的措施。

  南昌市老年大学副校长 邱宝华:

  我们一直在想什么办法呢,就是建立学籍档案,建立学籍卡,比方说你在这里学了两期的,我们下一次报名的时候,我们不做优先考虑,就是让那些还没有报过名的,没有学过的让他先进来。

  解说:

  实际上,在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物质、医疗、文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因此,眼下不管是河南郑州还是江西南昌,出现的老年大学爆满情况,是在给我们提了醒,该如何尽快重视和满足老年人的各项需求?

  李永平:

  现在大家都对老年大学这个事,都不是很重视,还没有意识到现在咱们国家提倡文化养老,真正的含义,文化养老是为啥,就是老年人精神上的文化需求,我们能不能满足他,我们是不是应该满足他。

  解说:

  不知道您刚才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数字,就是在南昌老年大学180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上,活跃着将近1万名老人,这样的一个及其不协调的比例,不管是河南还是南昌的老年大学,面对同样问题,首先就是场地有限,扩建难,我们刚才说河南老年大学它本来就是在一个省群众艺术馆办公室改建的,旁边还有其他单位办公,因此先天条件就不大可能扩建。

  我们再说南昌市的这个老年大学,它在市中心,更是寸金难以扩建,这一个共同的问题。

  再来看刚才河南的老年大学说了,无学费或者低学费,师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限制这个大学无法扩招,只能严格限制人数。有需求有市场,为什么市场为不能及时满足老年人的迫切需求,我们接下去请一位专家给我们解释,中国老年学会的副会长杜鹏,先生,同时杜先生也是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所的所长,首先杜先生,您先给我们解答一个迫切的问题,就是刚才河南老年大学的校长说出来的,为什么不允许他们收费,每年就是财政拨款5万块钱,老年人又这么愿意去上学,我交点费他们又不敢收,这个问题根源在哪儿?怎么解决?

  中国老年学会副会长 杜鹏:

  我觉得从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可以看出来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老年教育形式,过去的一种体制是把它当做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当做是一个不能够收费的这样一种少数人才能够参与的活动所以限制了它的发展,但是我们社会发生很大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老年,由于他的身体条件越来越好,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有这种文化养老的需求,所以我觉得原有的这样一种形式,证明了就是老年大学是受欢迎的,起了积极的作用,面对这个问题就是收费难,场地的问题,应该现在转变原有的做法,能够多去开拓这样一个渠道,甚至比如说适当有一些收费,能够增加师资,也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

  董倩:

  我们现在老说用市场去配置资源,当市场老年人的需求这么强烈的时候,为什么现在看到包括老年大学的收费,这个问题居然说是不可以收费,因为收费不敢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杜鹏:

  我觉得原有的教育形式还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过渡形式,老年人的需求扩大许多倍,但是原有的这种形式还是把它当做一个单位体制下的面对自己的,有限的这样一些员工提供的服务,但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生活在社区里,希望在社区里面就近得到教育的资源,但是我们按照社区的体制,又没有下达相应的经费,没有运作的场地和相应的队伍建设,所以我觉得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说,应该是意识到我们现在进入到一个大量老年人需要这种老年大学的时代,同时需要转变这种原来按条条来进行教育,转变当中,我们依托社区面向更多的老人提供这样的服务。

  董倩:

  杜先生您说,现在有没有可能让民间的一些资本进入这样的领域,一方面可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一方面他们是不是可以做这样的事赚钱?

  杜鹏:

  目前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尝试,但是存在这种可能,但是不可能是一个非常盈利,像少儿的培训一样,但是老年人适当的收费能够使他获得一个教育的资源,我觉得有一些地方做了一些尝试,一方面有一些街道多投了一些钱,请一些文化服务的公司到社区来,为老年开办相关的培训。另外一种形式,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有些城市,利用社区学院,就近为老年人开设了上百人的课程,适当的收费,也使老人得到了这样一个教育的机会。

  董倩:

  杜先生您来看这么一个数字,这个是2014年的,截止到2014年全国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已经有49000多所,在校人数超过587万,这个数字和我们国家2.22亿老年人来说是不是比例太小了。

  杜鹏:

  对,应该这也是从80年代到现在还是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相比我们2.22亿老人来说,特别是其中83%都是健康的老人来说,这个还是只是满足非常小的一部分,应该是开辟更多的资源。

  董倩:

  刚才我们关注的是老年人的大学,对于老年人来说到了老年大学里面当然可以派遣自己的孤寂,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渠道,我们可以共同想办法继续关注。

  昀昀:

  起来干活了,十点了还不起来干活,叮铃铃,船长表又响了。

  昀昀姥姥:

  还没刚睡到那儿,你就让起来干活,这船长咋这样呢,船长同志,船长的姥姥要睡觉。

  昀昀:

  铃铃铃,我就不关表,我老是响表,叮铃铃铃。

  昀昀姥姥:

  哎呀,船长你叫我休息一会儿吧。

  解说:

  这是纪录片《姥姥》中的一个片段,它集中呈现了一群“姥姥”的生存状态、情感和困惑,生动地刻画了城市老人的生活现状与精神状态。

  昀昀姥姥:

  你们掏两千块钱也找不来我这样的保姆,我这样的保姆多忠诚啊,连个自由都没有了。这比我上班管的,比我领导比制度啥管的还紧呢。

  解说:

  和昀昀姥姥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很多老人,都和她过着同样的晚年生活。虽然她们不得已失去了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但还算有事可做。

  而对于郑州的另一位老人来说,她把自己的大把时间交给了公交车。

  郑州B3路区间公交车调度员:

  拿着大包小包上来了基本上,基本上她上车以后,比较喜欢坐这个位置,基本上一坐坐一天。

  郑州B3路区间公交车调度员 崔凯

  这个老太太经常坐我们的车,很多司机都拉过她,在坐车过程中,这一天基本上也不和别人交流,都是坐在那也不动。

  解说:

  据了解,老太太今年82岁,丈夫去世了,所住的城中村改造了,只要家里没人,她就会来坐公交车。

  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 胡雄:

  能够跟社会接触的方式,就找到了公交,不断地变化车站 不断变换风景,这样她是愉悦的满足了她老年以后寂寞,一个人无法排解的内心的渴求。

  解说:

  而在北方的一些城市,一到冬天为了找到一个能相互交流的去处儿,让很多老年人伤透了脑筋。

  【字幕】2015年12月6日 新闻

  太原居民 商嘉友 73岁

  记者:

  这么冷的天,在这里打牌冷吗?能受得了吗?

  商嘉友:

  这是消磨时间。

  太原居民 臧恒元:

  我们没地方去,没有活动室没人管,我们就只好在外边挨冻。

  商嘉友:

  建个活动室,哪怕条件不好也算,老有所乐就行了。

  解说: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0年,我国符合标准的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要覆盖所有城市社区。

  【字幕】2015年12月6日 新闻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中心主任 谭克俭:

  这是属于公共服务的内容,也属于公共政策必须关注的方面 ,政府应该承担一部分,开发商也应该承担一部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马雪松:

  建立更多的社区养老中心,在这个社区养老中心里面也应该有一些学习的机构、设施,可以让跟他们互教互学。

  董倩:

  围绕老年人的这种生活如何安排有很多问题,我们继续连线杜先生,您说老年大学属于文娱类,跟教育没有关系,为什么会是这样?

  杜鹏:

  我们到现在为止很多老年大学归文化部门管,当做一个文化娱乐的一项活动,实际上我们只有个别的学校是在教育部门注册,我觉得这个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说真正把老年教育纳入到终生教育的体系里面来,把它作为一个教育活动,还能够在体制上给它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董倩:

  也就是说我们今年关注的老年大学不在教育体系范围内,被看成文化娱乐类,跟教育不沾边?

  杜鹏:

  对,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它是游离在现在正规教育体系之外的,所以说在下一个五年里面,能够和我们教育发展规划,和我们的终生教育体系更好的融合在一起,逐渐成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对于这个老年大学有一个极大的促进。

  董倩:

  还有一个杜先生,就是说应该说,现在越来越多的部门,从国家层面各级都意识到老年问题迫在眉睫,我们看到具体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恐怕还没有人牵头做,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杜鹏:

  所以说,明确了这个部门的责任接下来就是说,过去一年多应该说2013年到现在出台的许多相关的政策,具体到社区里面,我怎么提供场地,怎么提供人员和经费,使这么老人就近获得这些教育的活动,这就需要有一个落实问题,哪一个部门出来真正协调好,这个地方的老人有这些需求,把他满足这些需求,使更多老人有一种丰富的文化生活。

  董倩:

  好,非常感谢杜先生。

  我们可以看生活周围,游乐场、少年宫,虽然不是那么多,能够满足我们需求,但是应该说好找,看我们培训机构各个年龄段细分到如此细化的程度,可是我们回头想想,我们为我们老人提供了一些什么,我们为他们做了些什么,是时候该给他们做些事了。

  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news.sohu.com true 央视网 https://news.sohu.com/20160328/n442631551.shtml report 8777 《新闻1+1》2016年3月28日完成台本——不肯“毕业”的老年人!节目导视:解说:老学员不想走,新学员进不来,老年人为何如此留恋老年大学?刘弟:回家家里没什么
(责任编辑:刘盛钱 UN649)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