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胡锡进:对吴建民公开批评环球时报的回应

来源:环球时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对吴建民公开批评环球时报的回应

  对吴建民公开批评环球时报的回应

  吴建民大使3月30日重回他曾担任院长的外交学院并发表演讲,其中批评环球时报经常发表一些“很极端的”文章,批评我本人眼里没有全局,搞不清楚(世界的)状况,看不到世界大势,抓不住主流。最早听说这事,我没准备回应。但因此演讲流传很广,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几句。得罪这位大使先生了。

  我觉得吴大使代表了少数中国旧外交官的思维方式:只有他们懂外交,而且应当由他们完全主导外交,媒体插嘴完全是添乱,是民族主义的祸源。他们希望媒体突出报道中国的“外交成就”,只报道中外友好合作的进展,别碰问题,说话严格以外交部表态为基调,鹦鹉学舌就行了。他们遇事最希望媒体不报道,低调报道。

  吴大使当过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在他之前的新闻司司长是李肇星。吴说话中规中矩、让人感觉像“背稿子”的发言方式与李之前的开放式发言形成强烈反差,给当时跑外交部的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这么“懂外交”的人都这么说话,不希望媒体“乱说”也就可以理解了。

  环球时报这些年刊登了一些与“外交部基调”不太一样的文章,包括同样遭到吴建民批评的罗援将军的文章,以及被认为观点“强硬”的一些学者文章;也包括王占阳等反对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文章,还有主张中国应警惕民族主义膨胀的文章等。吴大使本人也多次在环球时报上发文,最近一次是今年2月15日,再早一次是今年1月19日。他反对的是前一类文章,认为它们“极端”。

  吴大使自己通过环球时报发声的同时,反对环球刊登与他相反的观点,这与民主、多元的时代精神不符。我们注意到,吴大使是外交圈子里典型的“鸽派”,但他对国内媒体上的“民族主义”很“鹰”,有种高高在上的严厉。

  环球时报能够在中国的现实舆论环境下发出一些多元的声音,是中国外交的正资产。媒体永远会比外交“鹰”一些,全世界都这样,西方善用这一点,而吴大使这样的外交官不善于使用媒体的这种资源,也没想把它们与“外交部基调”的距离变成中国外交的新空间,这很可惜。

  说个小插曲。早年我在国外当记者时,有一次开车过一个小国的边界。我持公务护照,根据两国协议免签。然而该国边防将我拦住,要求我回出发地办签证,很蛮横。经艰苦交涉,我进入了该国。我对中国驻该国大使表示,我要向该国媒体投诉,促该国重视,以防今后持公务护照的中国人过境时再有我的遭遇。这位大使是这样对我说的:过来了就好,千万别招事了。别说你了,连我过边境也经常被拦住不让过。我愕然。吴大使让我想到了那位大使。

  我想说,今天的外交部开放多了,我几次受邀去外交部做交流,陈述媒体与外交的不同之处,希望外交部主动适应媒体的多元。我能够感觉到,他们对我的说法报以了积极的态度。环球时报能够在外部的大量争议中生存下来,这是国家开放和政府转变作风带给我们的幸运。我想就今天外交部新闻司等部门以及很多驻外使节对媒体的尊重点个赞。

  听编辑说,吴大使又给我们发来一篇文章,我们会很快刊登出去。争议不影响我们继续视他为一位我们的重要作者。吴大使一惯主张准确认识这个世界,我们很赞同。只是我们认为,每个人的认识都有局限,不同人的更多视角加在一起,才会带来认识的丰富、全面和准确。

news.sohu.com false 环球时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k1NzQzMQ==&mid=405587982&idx=2&sn=6631635de0f8f82c30eafb35b029f1dc&scene=0#wechat_redirect report 1591 对吴建民公开批评环球时报的回应吴建民大使3月30日重回他曾担任院长的外交学院并发表演讲,其中批评环球时报经常发表一些“很极端的”文章,批评我本人眼里没有全局,搞
(责任编辑:钟庆辉 UN660)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