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调 > 民调消息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近半数网友不看好高考状元 四成认为会出国发展

来源:搜狐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近半数网友不看好高考状元 四成认为会出国发展
你怎么看高考状元 调查数据
你怎么看高考状元 调查数据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了一份《201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1952-2015年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3000多名省级高考状元展开追踪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世界一流大学和中国顶尖大学,其中,1977-2015年中国大陆状元最青睐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实现十连冠,成为中国大陆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大学。

  2016年全国高考刚结束没几天,下周各批次录取分数线将确定,考生高考成绩也随之发布。“高考状元”又将成为考后的热议话题。究竟谁是高考状元的推手?你如何看待高考状元呢?搜狐新闻民调频道为此发起了调查,截止12日14时,近1万名网友参与调查,“你认为谁是热捧“高考状元”的推手?”问题上,42.79%的网友认为“媒体、高中母校、招录高校、地方政府”都有责任;“你是否看好高考状元今后的发展?”问题上,49.36%的网友表示“并不看好”;另有32.01%的网友则表示“不关心”;在“你认为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会去哪里?”问题上,41.59%的网友认为“会出国”。

  新闻观察:教育部明令禁止高考状元炒作 热捧之风为何难消?

  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公布高考状元”,但各种炒作现象仍屡禁不止—— 追捧“高考状元”的热情为何难消?

  请“状元”代言,给“状元”赠送房产,出重金奖励“状元”,这段时间,围绕“高考状元”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为何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公布、不炒作“高考状元”,但以上现象仍屡禁不止?

  “高考状元”热捧之怪现状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社会上都会出现一些追捧“高考状元”的现象。比如2015年,

  7月14日,甘肃某旅行社推出“与状元同游泰国”项目。

  7月11日,吉林某基金举行颁奖仪式,“让‘状元’们戴大红花走红毯、过状元桥、拜谒孔子先师、感恩老师,并共同接受5000至2万元的奖励基金”。

  7月9日,湖北某文化园为省文理科“状元”等颁发奖学金,还让“新科状元”骑上大马游园,专人鸣锣开道、牵马执鞭,引来众多游客和媒体围观。

  同是7月9日,福建泉州高考理科原始分第一名获某房地产公司“奖励”价值20万元的单身公寓。

  外因:媒体要利益大众看热闹

  尽管教育部门一再要求“高考成绩不排名、不公布高考状元、不炒作高考状元”,但这种现象还是屡禁不止。不少媒体刊发评论文章分析缘由:

  金羊网刊发评论《热炒“高考状元”究竟带来了什么?》,认为,今日之热炒“高考状元”,已经成了某种商业手段。它实际上和选拔人才无关,和教育制度无关,和激励人才无关,甚至于和高考状元本人无关。

  搜狐网刊发评论《热炒“高考状元”的时代该过去了》,分析人们热捧“状元”的利益诉求:一方面,媒体为了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而极力拔高“状元效应”,从而吸引眼球,媒体要的是“利”;另一方面,学校也配合关于“状元”的宣传而提高知名度,那么学校图的是“名”。

  新浪微博网友“Emily-vv瓜西”认为:很多人其实不把“状元”当回事,只是看热闹而已。

  但也有评论认为,让媒体不热捧“高考状元”并非易事。中国新闻出版网发表评论《媒体不炒作“高考状元”有多难》:虽然社会有关“不炒作‘高考状元’”的呼吁初衷非常美好,但不可否认,这只是一个提议,难说是道德约束,更妄谈是制度硬规定。

  内因:学校图名政绩观偏颇

  除了这些外围因素,分析热捧“高考状元”的现象,不可忽视教育系统的内在因素。

  中国青年报刊发评论《不要热捧“高考状元”上头条》:热捧“高考状元”也是教育政绩观偏颇的反映。由于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缺失,对于学校办学成绩的认定也很模糊与随意。于是,便出现了极度功利化与浮浅化的教育政绩观,而“高考状元”是学校优质教育最好的证明。正因此,学校才不惜一切代价,对“高考状元”大肆宣扬。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考分数是学子进入大学的通行证,分数高则能进好大学,分数低可能与大学无缘。而社会在评价人才时,通常也会认为,考高分、进入好大学才是人才。事实上,高考通常只考查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高考成绩并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在功利的社会氛围下,企业、媒体、学校以及家长和“高考状元”自己对“高考状元”都产生了不恰当的期待和评价,不利于打破“唯分数论”“唯学历论”,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十七八岁心智尚未成熟的“高考状元”自己来说,顶着“状元”的光环,可能会“迷失自我”,进入大学后不好好学习,也可能因为背负过大压力反而不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

  蒲公英评论刊发评论《“状元”应该退出现代生活舞台了》,作者李兴旺认为,“状元”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因而它是科举制度的代名词。时至今日,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还在用“状元情结”和“科举思维”做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羁绊。因此,要让“状元情结”不再继续发酵,就很有必要让“状元”这个词退出现代生活的舞台,这其实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义之一。(中国教育报 蒲公英评论网联合出品)

1.你认为谁是热捧“高考状元”的推手?

  • 媒体
  • 招录高校
  • 高中母校
  • 社会培训班
  • 地方政府
  • 以上都有

2.你认为高考状元热炒的背后的原因?

  • 媒体吸引眼球的材料
  • 是高校招生的金字招牌
  • 是母校树立荣耀的典型
  • 是地方政府教育政绩的证据
  • 以上都有

3.你是否看好高考状元今后的发展?

  • 看好
  • 不看好
  • 不关心

4.你认为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会去哪里?

  • 出国
  •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 家乡
  • 不确定
news.sohu.com true 搜狐网 https://news.sohu.com/20160612/n454012266.shtml report 8670 你怎么看高考状元调查数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了一份《201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1952-2015年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3000多名省级高考状元展开
(责任编辑:郑江 UN988)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