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吴建民:如果有第二次生命 我还会选择外交

来源:澎湃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讣文|原驻法大使吴建民:如果有第二次生命,我还会选择外交
吴建民 东方IC 资料
吴建民 东方IC 资料

  经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证实,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外交学院前院长、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于6月18日凌晨在应邀赴武汉大学讲学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

  据共识网编辑部声明表示,吴建民大使原计划19日在北京以主编之一的身份参加由共识网组织撰写的首部《中国民间外交报告2016》的首发活动,原本还准备发表个人讲话。

  吴建民1939年3月生于重庆,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后即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正式进入外交界,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他因此跻身常驻联合国的第一批工作人员之列。

  1991年至1994年,吴建民曾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994年之后,wb 曾被派往荷兰、法国等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担任特命全权大使、中国驻外大使及国际组织常驻代表。

  2003年12月,吴建民当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他是第一位中国人,第一位亚洲人,也是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人士担任这一重要职务。

  置身外交圈47年,外交事务可谓是吴建民大使生命中不可割舍的重要部分。就在不到半个月前(6月6日),他还刚刚在“2016中美大学智库论坛”上做题为“中美关系与世界秩序”的主题演讲”。

  1998年至2003年,吴建民曾在担任驻法国大使期间获得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公开报道显示,在此之前,中法关系一度因为法国对台湾地区出售武器等问题陷入低谷,吴建民在担任大使的5年中,不但一力推动了当时的两国领导人江泽民主席和希拉克总统互访彼此的家乡,更开创出了“中法文化年”互动,这一创举此后也成为了中国外交的一种新模式。

  一直以来,吴建民大使都对外交事业感情深厚,他曾经公开表示:“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还会选择外交。”

  据报道,1955年,当时年仅16岁的吴建民一心想报考北大物理系,但在老师的再三劝说下,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考试,没想到误打误撞竟然获得通过,就此进入了这个之后令其为之奋斗了40余年的外交岗位。

  “我喜欢外交,因为每天都可以接触到新鲜的人和事。做外交官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觉得,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是种很大的奖赏,这样,就不会觉得世界太无聊。”吴建民曾如此说。

  2003年,吴建民卸任驻法大使,但还未来得及喘上一口气,64岁的他就又马不停蹄地担任了外交学院院长一职,开启了他第二个职业生涯——学者,誓要“培养中国最好的外交官”。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青年学者黄日涵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自己对于吴建民大使的去世深感沉痛:“吴建民院长一身奉献于外交事业,为祖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这不仅体现在他作为外交官时本人的贡献,更体现在当03-08年就任外交学院时期,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培养外交后配人才。”

  黄日涵称,吴院长对学生培养很重视,注重强化外交学院的教学质量,提高国际声誉。在担任院长期间,他亲自参与教学案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用书的制定,培养出了一代中国外交人,许多有都已经进入外交部并担任了关键职位。

  “即使在2008年后他从外交学院的院长岗位上退下来,仍继续积极投身于中国外交的宣传中,通过媒体,电视,演讲普及中国外交。可以说,吴建民院长将其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外交事业,为中国外交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黄日涵称。

news.sohu.com false 澎湃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85541 report 1882 吴建民东方IC资料经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证实,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外交学院前院长、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于6
(责任编辑:刘盛钱 UN649)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