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9时,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前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公墓大礼堂举行。6月18日4时30分左右,吴建民在武汉遭遇车祸,不幸逝世,享年77岁。
吴建民身边的工作人员透露,事发前一天,曾经打算订下午5点和晚上7点的机票,但是航班均已取消,高铁也没有票。最终吴建民一行搭乘当晚10点55分的飞机赴武汉,航班晚点2小时,到达武汉时已是夜里3点。其所乘的别克商务车在沿武昌区梨园地下通道由北向南行驶至南出口处时,车头撞击路中隔离花坛,发生单方交通事故,吴建民在事故中遇难。
吴建民亲属在告别仪式现场对媒体记者说,吴建民当时虽然坐在后排,但是身上是系安全带的,但由于时速非常快,瞬间冲击力太大,事后他前往武汉时,看到前排安全气囊都打开了,吴建民的身上都被安全带勒出一道印。他说,吴建民逝世前并没有明显外伤,脑部和身体有内伤,初步分析是脏器部位的肋骨拉断所致。
另据吴建民前秘书赵婷婷介绍,刚刚接到武昌交通大队通知,请亲属持委托书去办理车辆鉴定报告手续,报告明确指出二排右座暨吴大使的座位是系了安全带的。赵婷婷表示,自己跟随大使做秘书6年,他上车第一件事就是系安全带,不管坐前排还是后排。她说:“这么多年,有时我没系安全带大使都会提醒我系上。”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外交部部长王毅虽目前在海外出访,但其夫人钱韦来为吴建民送行。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吴建民在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的同事郑必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外交部原副部长、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外交部原部长助理、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刘建超,以及法国驻华大使顾山、荷兰驻华大使凯罗等上午9时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追忆
老友眼中的吴建民:聪明能干、精力充沛、诚实坦率
八宝山公墓大礼堂外挂着“沉痛悼念吴建民同志”的黑色横幅,门口的电子屏幕上,播放着吴建民生前的照片,照片中的他神采奕奕,接待外宾、在外交学院的论坛上演讲、在金字塔前留念……现场没有播放哀乐,而是播放着他生前喜欢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上午9时45分左右,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数百名民众陆续进入礼堂,向吴建民鞠躬、告别,同吴建民的夫人、女儿等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他们当中有吴建民的老同事、各界朋友,以及外交学院自发组织来送行的100余名师生。
“他身体很好,一直到70岁还能倒立,不是这个车祸,肯定是长寿,活到90岁、100岁没问题,很好的身体支持着他一生勤奋工作。”中国驻法国斯特拉斯堡原总领事陈起元谈起自己的老上司,不禁哽咽,他戴上墨镜,仍难掩流下的泪水。
“他活力四射,精力充沛,早晨起来打水、擦桌子,认真做工间操。”曾担任过毛泽东翻译的唐闻生回忆曾一起在翻译室工作的吴建民说,他那时是一个非常积极向上的年轻人。唐闻生认为,吴建民退休后依然如此,事发前夜赶赴武汉,也是为了参加活动,原本回北京还有会,“马不停蹄,很紧张。”她说,其实他已经退休了,没有人要求他做那么多事情,“但是我想他也是出于对外交工作的一种热爱。”
早年,陈起元同吴建民在翻译室是同事,后来二人又一同在法国工作,“聪明”、“能干”、“努力”是他对吴建民最深刻的印象。陈起元告诉北青报记者,吴建民对同事、下属的要求严格,但出发点是好的。“他是很有思想的一个人,对许多国际问题、国际事务,他有独到的见解,这样他和国内报告,也受到了国内的重视,很有参考价值。”
许多七八十岁的翻译室老同事都来送吴建民最后一程,这其中就包括驻也门原大使李留根。他回忆起6月2日,他还同吴建民相聚,一起在端午节前吃粽子,他的突然离世让人“不敢相信”。李留根说,当年他与吴建民虽然语种不同,但在工作之余一起游泳,吴建民那时就游得很好。李留根说吴建民给他的印象是非常诚实,“他有什么想法都诚实坦率地讲。”
法国电力集团中国总代表马识路也来为吴建民送行。他与吴建民相识于约20年前,当时吴建民在法国做大使,吴建民回国后,马识路也于2002年到中国工作,“他为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帮助很大。”
马识路表示说:“他努力理解我们遇到的问题,有任何情况、任何问题,他都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做中国和法国的桥梁。”
文/本报记者 赵婧姝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