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阿娇”风雨中完美首航 记者体验雨中首飞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马俊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阿娇”风雨中完美首航 记者体验雨中首飞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28日,上海的天空并不作美,阴雨让很多航班被迫延误,航班号为EU6679的ARJ21-700客机从成都起飞比原计划晚了约十分钟。或许因为到得太早,《环球时报》记者在上海虹桥机场懵懵懂懂地刚办理完登机手续,一群机场工作人员就围上来,羡慕地说:“哥们儿,你拿到的可是ARJ21从上海出发办理的第一张登机牌啊。”

  当机场摆渡车慢慢靠近红白色涂装的ARJ21时,记者在激动中略感少了点惊喜:她比常见的波音737、空客320干线客机小了一号,外观上的区别也只是把发动机换到尾部而已,整体感觉“中规中矩”。踏进机舱的瞬间,乳白色的内饰映入眼帘,洗手间、阅读灯、小桌板等客机标配一应俱全,初看上去与普通客机没什么区别。直到在座位坐下才感到不一样:这架ARJ21采用全经济舱布置,共有90个座位,但座位间距比普通经济舱要宽松得多,再也没有一坐下来膝盖就顶住前座的尴尬。

  当客机在发动机的咆哮声中滑上主跑道时,记者兴奋的感觉油然而生:依托两台CF-34-10A发动机的强劲动力,ARJ21的加速性能非常好,能感受到强劲的推背感,飞机滑跑没多远就腾空而起,很快进入9000米的巡航高空,飞行变得平稳起来。记者的座位在机舱中部,普通客机的发动机在机翼位置,而ARJ21的发动机在尾部,坐在中部乘客感受到的噪音相对较小。

  此次首航给记者的一个深刻感受是,ARJ21的设计十分契合“支线客机”的定位。中国支线客机的主要市场是环境复杂的西部地区,那里机场条件相对简陋,客机必须具备在短距离内起降的能力。ARJ21选择发动机“尾吊”布局而非“翼吊”布局,提高了对跑道的适应能力,不过相对而言,在机尾靠近发动机的座位就会感到噪音比较大。

  【环球时报赴上海特派记者 马俊 环球时报记者 屠丽美 任重】

news.sohu.com false 环球时报 https://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6-06/9096325.html report 926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28日,上海的天空并不作美,阴雨让很多航班被迫延误,航班号为EU6679的ARJ21-700客机从成都起飞比原计划晚了约十分钟。或许因为到得
(责任编辑:郝龙 UN654)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