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人口形势急转 常德计生一票否决力度低调放缓

来源:澎湃 作者:赵孟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世界人口日|人口形势急转,常德计生一票否决力度低调放缓
怡天苑养老服务中心现在已经住进了180多人,仅今年就来了50多人,床位开始告急。

  怡天苑养老服务中心现在已经住进了180多人,仅今年就来了50多人,床位开始告急。

  作为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措施的发源地,常德连续近30年在全省计划生育综合考评中保持先进位置,这一直为当地计生干部津津乐道。

  原常德市委书记卿渐伟在纪念计划生育《公开信》发表30周年时说:“常德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地全面发展,与人口计生部门担当的责任密不可分。尤其是近些年来,常德城乡发生的巨变,人口计生部门立下了汗马功劳。”

  常德长期坚持严厉的“一孩”政策,即使湖南于1990年在全省推行“一孩半”(农村地区第一孩为女孩,可生育第二个子女)政策时,常德仍坚持“一刀切”的独生子女政策。

  常德 “一票否决”措施如何发端并推广? 常德“一省两策”的局面如何形成?常德将如何破解目前的老龄化难题?

  曾作为标杆的常德,如今在解决由此衍生出的新难题时,面临的压力也巨大。4月初,澎湃新闻记者寻访多位常德“一票否决”亲历者和现任决策者,并查阅相关史料、数据,试图厘清当地这一重要管理措施的发展过程和目前难题应对之策。
随着老年人逐年增加,怡天苑养老服务中心床位告急,正计划新盖一座住宿楼。

  随着老年人逐年增加,怡天苑养老服务中心床位告急,正计划新盖一座住宿楼。

  “天下第一难事”

  1988年4月,原常德地区行政公署递交给湖南省委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对“一票否决”给出定义: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即其他地方工作突出,而计划生育工作未达到要求的单位或个人,不能评先、评奖或提职晋级。

  尚未公开出版的《常德人口与计划生育志》记载,1982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将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写进文件,规定各单位抓计划生育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这个单位全面工作的重要指标。若计划生育没有达标,就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当时,控制人口数量成为首要的考核目标。1983年,常德市普遍推行“一票否决”措施。

  澧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宣教科科长陈哲对这段历史有过研究,他向澎湃新闻提供的一篇文章中记录了澧县推行“一票否决”的经过:

  “1983年3月的一天,由县委书记陈彰嘉主持的县委常委会议的主题就是讨论计划生育,原计划的两小时的会议开了整半天,刚到山东参观学习归来的县委常委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彭信梅、县计生委主任李爱莲分别介绍了荣成‘三为主’的计划生育先进经验、参观感受。会议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受‘三为主’启发,推陈出新的‘一票否决’终于被提到讨论议程。”

  如今,刘光华、陈彰嘉、李爱莲等参与政策制定的亲历者已经离世,70多岁的彭信梅也已经退休。彭在电话中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已退休多年,不愿意对当年的历史做出评价。对于制定“一票否决”的经过,“具体经过记不清了”。

  这项制度的另一位亲历者——原澧县计生委副主任任修书,向澎湃新闻回忆“一票否决”的来龙去脉。任修书1979年进入澧县计生委,历任计生专干、主任科员、副主任等职务,直到2011年退休,他笑言“一生都献给了计划生育”。

  任修书于1979年被招为乡镇计生专干,1981年进入澧县计生委。“开始只有我一个人,后来增加到8个人。” 任修书说,当时澧县有几十万人,要从多子多福的观念转变为“只生一个好”,压力不仅来自老百姓的不理解,许多单位领导工作积极性也不高,“你压一下,他就做一下”。

  任修书回忆,彭信梅带队去山东、江苏等地考察回来后大受启发,组织召开会议。当时的县委书记陈璋嘉给各单位施压,说“你一个人做不好,单位所有人都会受影响”。而当时的背景是,各单位领导“各管一块,没有形成联动机制”。

  “当时我们想,老百姓就怕罚款,干部他怕什么呢?你有岗位责任制,你的工作我怎么考核很重要,那就要给各级干部上‘紧箍咒’,让你每个干部非把这个事抓起来。因为干部有个评先评优,既然你计划生育搞不好,我就不给你评,然后延伸解释,就成了‘一票否决’。”任修书说。

  澧县也因此是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执行的典范。任修书告诉澎湃新闻,计划生育一直是“天下第一难事”,推行“一票否决”后,则变被动为主动,“各单位都把计划生育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澧南镇敬老院平时住着三四十人,大都是农村孤寡老人。

  澧南镇敬老院平时住着三四十人,大都是农村孤寡老人。

  “尚方宝剑”

  政策的压力至上而下,层层传递到村一级,他们基层的村支书往往成为对“一票否决”感受最直接的体验者。

  为了保证每个村的考评不因计划生育工作被否决,不得不费尽心力保证本村不出现超生。

  李远方是原澧县宜万乡花瓦村的村支书,在他印象中,1982年之前政策尚有回旋余地,他自己的两个孩子,正是在这之前“想办法生的”,但1982年后,政策很快收紧。

  李远方说,那时农村有三大任务,即控制人口、上缴缴纳农业税和公粮。即使全村税收和公粮都缴纳齐全,只要有一例超生,就将取消“双文明村”的评选资格。

  李远方说,乡里每年进行三四轮检查,有些是上级抽检,有些则是村与村之间互查。“上面的人一来,我们看到有人晾小孩尿布在外面就紧张”。

  按当时的要求,第一次工作不达标主要领导取消评先评优,第二次就将取消提拔,如果有第三次则直接撤职。如果领导自己违反政策,也将直接被撤职。

  花瓦村出现过一起“典型案例”。妇女主任李宽琳穿着宽松的衣服,把腹中的二胎藏了好几个月,但最终没能瞒过计生干部的眼睛。孩子尚未降生,李宽琳就离开了妇女主任的位子。

  为了保证妇女不会计划外怀孕,李远方不得已采取一些“过激手段”。当地规定已婚妇女必须每年进行四次孕检,对于在外地无法回来的妇女,他收取每人200元的“押金”,每寄回一次孕检报告返还50元。

  《常德人口与计划生育志》记载,1983年到1987年,常德全市有77个单位被“一票否决”,被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全市有87名乡级以上干部因工作不力被调离,降级使用的有12名。

  常德的做法得到了上级肯定。1987年,湖南省委下达有关计划生育的意见中,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计划生育工作和经济工作放在同等地位,列入议事日程”,坚持“两手工作一起抓,要像常德地区那样,在评先、评奖中由计划生育把总关,实行‘一票否决权"。

  《常德人口与计划生育志》记载,1988年6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推广“一票否决”,“自此,常德首创的计划生育‘一票否决’逐渐在全省、全国推广运用。”

  由于管理效果明显, 多年来,“一票否决”的清单不断拉长。1991年,社会综合治理被纳入“一票否决”的范围;2005年,各地又把信访添加到“一票否决”的清单上。

  一份常德市卫计委的内部资料在评价“一票否决”的效果时称:“强化了人口计生工作的特殊地位,犹如一把‘尚方宝剑’,督促常德市、县、乡各级领导以极大精力来抓人口计生工作”。
澧南镇敬老院平时住着三四十人,大都是农村孤寡老人,食堂的厨师也已年过五旬。

  澧南镇敬老院平时住着三四十人,大都是农村孤寡老人,食堂的厨师也已年过五旬。

  一省两策

  1990年,《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颁布,在全省“开小口”,规定“夫妻双方系农民,有一个子女,家庭确有困难,可以照顾生第二个子女”。这项被称为“一孩半”的政策,逐渐在全国农村地区铺开。

  但常德担心“开小口”后收不住,向湖南省政府请示,继续执行城乡“一刀切”的独生子女政策。至此,“一省两策”的局面在湖南形成。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乔晓春分析,按照行政惯性,某个地方如果因为某种观念的提出,而被上级肯定并获嘉奖,后继者一般会下大力气保住这份荣誉。作为“一票否决”发源地的常德,自然不愿意因为“开小口”,而丢失计生先进单位的称号。

  常德市从上世纪80年代就被誉为“十面红旗飘洞庭”,至少连续17年在计划生育考核中保持全省先进位置。

  多家新闻媒体曾刊发《七届书记一个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天下第一难事》的报道,介绍常德澧县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的经验。

  而为保住这份荣誉,常德的计生工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澧县车溪乡原党委书记龚陈荣回忆,1995年,他所在的乡因上年度出现两例计划外生育瞒报,被县委追踪否决,受到责任追究的人员达15人之多。“此后我痛下决心,彻底整顿全乡计划生育秩序,第三年就扭转了被动局面。”

  在不少常德人的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是计划生育最严的时候”。

  “满街都是标语,电视广播天天宣传。”61岁的失独父亲钟良平对当时的氛围记忆犹新,他在领取结婚证时,被要求先签订“一孩承诺书”,否则不予办理结婚手续。

  45岁的龚平茹是一名医生,1991年她生下第一个孩子后,两年后又怀上了第二胎。当时龚的丈夫正在部队服役,获知她再次怀孕后惊恐无比,告诉她 “这比天上掉下一架飞机还危险”。

  这意味着,如果他们选择生下第二个孩子,夫妻二人的工作都将不保。对于都是来自农村的夫妻二人来说,丢掉“铁饭碗”的代价过于沉重。像大多数公职人员一样,“几乎没有犹豫,就放弃孩子了。”龚平茹说。

  乔晓春上世纪90年代年曾到常德做过调研,他向澎湃新闻回忆当时的经历:一位基层计生干部晚上敲开了他的门,抱怨老百姓抵触情绪太大,不少人跑到了临近的湖北。常德的计生干部跑去“抓人”,却被湖北那边的老百姓拦下,质问为何两地政策不一致。

  王铁桥的妻子刘月是湖北公安人,刘月娘家的四个兄妹中,每家都有两三个孩子,只有她生了一个。“回娘家都抬不起头,后悔嫁到这里来。”王铁桥说。

  龚平茹说,为了保住工作,她身边的不少朋友,都有流产经历。

  政策并轨

  “一票否决”之下严厉的“一胎化”政策,在为常德赢得荣誉的同时,也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压力,并让少子化、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早在2004年,常德市委政研室联合常德计生委为政策接轨做过一次调研,这份《关于农村独女户生育政策的调查与分析》引述被调查对象的观点称,“农村独女户‘一省两策’的做法,使我市特别是边界县、乡计划生育干部常常处于‘理屈’的一方……农村独女户未经批准生育二孩,一直成为各级领导和计生干部心头永远的忧患”。

  但直到2008年,常德才结束持续近30年的“一刀切”独生子女政策,与湖南省政策并轨,允许农村第一孩是女儿的家庭,再生育一个孩子。但此时,人口形势已经发生大变。

  两年后的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常德0—14岁人口为75.63万,比10年前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减少36万人,其占总常德人口比重为13.23%,分别低于同期全国17.26%和全省16.60%的比重。

  人口学上,通常将0-14岁人口划为少年儿童组,其占比决定着未来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按照国际通行标准,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20%—23%为正常,常德的13.23%为超少子化。

  事实上,常德市有关部门早有察觉。原常德市计生委主任、现任石门县副县长的车立平在2012年常德市“两会”期间,就提交建议,希望各部门高度重视常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常德卫计委宣教科科长杨善军告诉澎湃新闻,从总体数量看,政策并轨后,一票否决力度有所放缓。以澧县为例,2008年,澧县被“一票否决”的村和居民委员会为50个,2009年为35个,2010年为33个。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三个月后,湖南通过修正后的《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杨善军表示,国家人口政策调整的步伐很快,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只有不到两年时间,远远超出了基层的预期,说明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我们制作的单独二孩标语还没有挂出去,全面二孩又要重新做标语了。”他说。

  计划生育工作方式如何转型

  全面二孩新政在多大程度上能提振生育率,缓解常德人口形势,尚待观察。

  杨善军告诉澎湃新闻,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常德的申请人数占目标人群的三分之一,略低于湖南平均水平,计生部门对外称“基本符合预期”,但“我们都知道是遇冷了”。

  “就像你请10个人吃饭,只来了3个人,你还能说不是遇冷么?”他分析,全面二孩可能也难逃遇冷的命运。

  杨善军说,由于独生子女主要是“80后”和“90后”,2013年年底出台的单独二孩政策已经让这部分人受益,全面二孩的受益人群主要是“70后”,而他们普遍已进入生育高龄,正在丧失生育能力。

  常德卫计委办公室主任邹立新告诉澎湃新闻,政策虽然调整及时,但生育观念一时难以变更。由于常德独生子女比例高,许多人从小到大都生活在一个孩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习惯了只生一个孩子。

  邹有一位家境殷实的女同事,符合生育二孩的政策,但即使给她“做工作”也不愿意再生。

  常德市妇幼保健院VIP产科主任罗莲珍告诉澎湃新闻,不管是单独二孩还是全面二孩,医院接待孕妇数量都未出现外界想象的“井喷”。在护士长刘蓉晖印象中,妇产科每个月接待分娩孕妇约200人,“没有明显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计划生育的工作方式是否需要调整也引起关注。

  最近几年,包括新华社在内的许多媒体,不断批评“一票否决”有违法治精神,其的清单内容也随之压缩,但计划生育一直是核心事项被保留。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计划生育工作方式如何转型,引发学界和民间热议。

  回首往昔,任修书坦言当年的工作方式“有些粗糙”。但他拒绝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评价。他说,“一票否决”是在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手段,如今人口形势已经大变,相应的管理和考核方式也应该做出调整,“我认为一票否决没有必要存在了”。

  乔晓春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一票否决 ”、“基本国策”等口号之所以继续被提及,是因国家卫计委担心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会放松。但他认为,愿意生三孩的育龄妇女比例不到5%,继续执行严厉的生育政策已失去意义。

  任修书说,卫生和计生两家单位合并后,计划生育的工作内容也应该与卫生部门配合,转变到为老百姓服务上来。前几天,他看到一则新闻,四川某地计生部门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不定期体检,他认为这才是计划生育工作未来的方向。

  “如果还要搞‘一票否决’,就应该把这些服务考核纳入。”他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铁桥、龚平茹、钟良平、刘月、周云为化名)

news.sohu.com false 澎湃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95330 report 7440 怡天苑养老服务中心现在已经住进了180多人,仅今年就来了50多人,床位开始告急。作为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措施的发源地,常德连续近30年在全省计划生育综合考评中保
(责任编辑:钟庆辉 UN660)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