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17日,驻美大使崔天凯在人民日报撰文,谈南海仲裁案所谓裁决一事。
崔天凯说,中国解决南海争议的外交努力也不会被仲裁的一张废纸和几艘航母阻挡。他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系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那些可能幻想搭便车牟利的人,不妨到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去看看结果。中美不存在领土问题,南海争议不应被视为中美的“战略竞争”,美方应作出正确选择。
南海仲裁案裁决前夕,美军“约翰·斯滕尼斯”号和“罗纳德·里根”号航母在菲律宾海进行联合行动。
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详细阐明南海诸岛的历史归属、中菲有关南海争议的来龙去脉和事实真相。此前,中国外交部发布声明,表明中方不接受、不承认菲律宾前任政府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所谓裁决的严正立场。外交部还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这些重要文件郑重阐述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和政策,也是对有关仲裁裁决的有力回击。
中国长期以来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前从未受到质疑。但自那时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岛礁被他国非法侵占,这是当前南海争议的根源。即便如此,南海局势相当长时间依然是可控的。中国和其他地区国家努力管控分歧,并且总体上不断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同东盟国家达成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共同开发方面也曾取得很有意义的进展。
然而,南海的局势在大约五六年前开始出现紧张,与美国推出的“转向亚洲”政策大致同步。过去几年,南海地区争端加剧、关系紧张、互信削弱。这些问题占据了国际和地区议程的太多时间和精力,而这些时间和精力本可用来促进合作。
毋庸置疑,菲律宾单方面就南海争议提起仲裁,背离了仲裁需建立在国家同意基础上的通行实践。《联合国宪章》呼吁成员国“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本身则开宗明义要求坚持“互相谅解和合作的精神”。这起仲裁案的提起并非基于上述善意,将法律当作政治工具的意图昭然若揭。
仲裁案还为国际上滥用仲裁程序打开了大门,将损害和削弱各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的努力,引发对抗甚至冲突,并将最终损害国际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中国坚决拒绝仲裁案既是维护自身利益,也是坚持国际正义,履行捍卫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责任。
与这出仲裁闹剧同时上演的还有军事胁迫。例如美国不断以“航行自由”为借口派驱逐舰、航空母舰、战略轰炸机和侦察机到南海炫耀武力,这是典型的“强权即公理”的表现。
商船在南海的航行自由从来没有问题。南海航道是中国和许多地区国家的经济生命线,当然应该尽一切努力确保该海域的商业流通不受阻碍,坚决反对任何扰乱地区局势的企图。但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原本就是意在针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的反制行动。事实上,许多缔约国都认为应区分商用和民用船只的航行自由以及军用舰只的“航行自由”。人们担心的是美方在南海集结大量军舰、军机、先进武器,将真正危及各国商用和民用船只的航行自由。如此大规模集中武备,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紧张的根源。
中国维护自身权益及国际正义的意志坚定不移,不会屈从于任何压力,也不会拿核心利益做交易。同时,当前形势下,争议直接当事方谈判协商仍是唯一可行和有效之道,中国对此抱有信心。中国已经与14个陆上邻国中的12个划定了陆地边界,也与越南完成了北部湾的海洋划界。短短几十年内,与如此众多邻国成功解决长期存在的边界问题,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很难再找出类似的案例。中国解决南海争议的外交努力也不会被仲裁的一张废纸和几艘航母阻挡。
应该看到,领土和海洋争议只是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关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部。我们与东盟国家已经做了千百年的邻居,实际上已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转向”到世界任何其他地区去。
那些可能幻想搭“转向”进程便车并从中牟利的人,不妨到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去问问那里的人结果是什么。
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建立伙伴关系,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冷战思维解决不了当今世界的问题。中国致力于与美国建设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之间不存在领土争议,南海争议不应成为中美之间的问题,更不应被视为中美的“战略竞争”,我们绝不能任由其定义中美关系。当今世界上,美国是需要合作伙伴,还是想象中的“敌人”?希望美国能作出正确选择。(原文标题为:美国需要作出正确选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