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加文·朗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5年,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曾被部署到伊拉克,2010年因不明原因退役。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鲁日17日发生一起袭警事件,造成警方3死3伤,其中一人伤势严重。警方击毙一名枪手。
这是美国两周内发生的第二起严重袭警命案。
诱警出动再“伏击”
根据警方通报,袭警案发生在当地时间17日上午近9时,地点是距离巴吞鲁日市警察局约1公里的一处加油站。当时,警方接到有人报警,称看到一名持突击步枪的男子。出警后不久,警方遭袭。
美国媒体此后公布的一段17分钟警方通话录音显示,在第一名警官中枪近两分钟后,另一名警官在联络中称仍不知道枪手的方位。大约6分钟后,警方才确定袭击者位置。
大约30秒钟后,有人在通话中称袭击者还在开枪。通话中,出警的警官还呼叫增援。
当地居民乔舒亚·戈德温说,他通过自家窗户看到了嫌疑人,后者当时全身黑色着装,戴面罩、穿军靴、携额外弹匣。戈德温称,嫌疑人似乎在逃跑。
居民迈克·斯普林住在事发地邻近的住宅,当时被一声枪响吵醒,最初以为是爆竹声。他说,这种声音后来越来越响,持续了5到10分钟。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政府消息人士说,调查人员有理由相信,袭击者可能利用报警电话“引诱”警方出动,然后在预定地点伏击警方。
“独狼”生日当天行凶
尽管警方还没有公布袭击者身份,但媒体援引不具名政府官员的话报道,袭击者名为加文·朗,非洲裔美国人,袭警案当天正是他的29岁生日。
警方先前判断,袭警案可能还有两名嫌疑人在逃。晚些时候的记者会上,路易斯安那州警方负责人迈克·埃德蒙森澄清,警方认为此案系一人所为,且袭击者已被击毙。
后续调查中,警方对堪萨斯城一处业主被登记为加文·朗的住宅发起搜查,在树后发现被隐藏的武器。
动机不明 或涉非洲裔男子被警察枪杀案
执法部门现阶段难以确定此次袭警案动机。此前,达拉斯市中心发生自“9·11”恐怖袭击以来美执法部门人员死伤最惨重的单起袭击案,5名警察死亡。
本月5日和6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明尼苏达州接连发生警察枪杀非洲裔男子的事件,引发美国民众对警察暴力执法、种族歧视的愤怒。达拉斯袭警案中,袭击者与警方对峙时声称希望杀死更多白人,特别是白人警察。
值得注意的是,巴吞鲁日袭警案发生前,当地警民关系非常紧张。本月初接连发生警察枪杀非洲裔男子的事件后,数以千计民众曾走上巴吞鲁日街头抗议警方暴力执法,当地警方应对抗议过程中逮捕了200多人。(新华社专特稿)
分析
美国“警民”、“黑白”矛盾多严重?
美国警民冲突、种族冲突由来已久,近期事件频繁,趋于激化,原因何在?新华社前驻华盛顿记者王丰丰、孙浩对此解读。
黑人与警方的对立情绪已到危险地步
对于美国部分警察执法中是否存在种族歧视、美国警察是否经常出现执法失当的情况,王丰丰说,印象中美国警察比较有权威感,做事讲程序,必须按他们的程序来,没有辩解的空间。
在美国社会和舆论中,公然显露歧视会遭到谴责,但种族“潜歧视”则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王丰丰举例说,媒体报道中,黑人聚居区里的犯罪案件有时死不少人,但关注度就相对较小。相反,如果是白人较多的地区发生罪案,关注就会较多。
连续两周发生黑人枪击警察,王丰丰认为,这显示美国社会警民冲突、尤其是黑人与警方之间的对立情绪已经高到了危险的地步,“一些人的极端情绪已经开始通过极端行为来宣泄,并可能引起一些人的效仿”。
黑人比白人更易受到警方“另眼相待”
孙浩认为,一方面不能把美国警察整个职业群体贴上“种族歧视”的标签。另一方面,种族问题从未在美国这个“大熔炉”里真正解决。
“在美国,黑人比白人更容易受到警方‘另眼相待’,这是媒体报道、民调研究乃至普通民众更趋向认同的一个观点,”孙浩说,“有关警察对黑人暴力执法甚至射杀的案例总能成为媒体关注焦点,进而引发较大范围内的争议、抗议。”
孙浩还认为,因为种族问题最易撕裂美国社会,政客们最一致的立场都是“团结至上”,因为即便冲突无法解决,呼吁团结不易惹来争议。据新华社
当局买保险以保共和党大会安全
美国共和党定于18日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举行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名唐纳德·特朗普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就在会议召开前夕,路易斯安那州发生严重袭警案。反对和支持特朗普的各路人马逐渐向克利夫兰聚拢,当地升级安保,高度戒备。
俄亥俄州法律允许持许可证的公民携带装有弹药的枪支上街,加剧了人们对大会期间发生暴力事件的担忧。克利夫兰市政府在大会举办地点速贷体育馆周围竖起2.5米高的金属围栏,封闭街道,部署数千名武装警察。为防止抗议等事件升级造成损失,当局投入150万美元,为安保投了总保额1000万美元的“执法部门职业责任险”。
为防范类似尼斯恐怖袭击事件,克利夫兰市警察局长凯尔文·威廉姆斯说,警方已在当地容易受袭击的地方设置由车辆、混凝土防撞栏等组成的路障。
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人们保持冷静。他说,共和党、民主党召开大会期间,各种政治言论预计将比平时更激烈,“但每一个人……现在应专注于可以帮助这个国家团结而非产生更深分歧的话语和行动。我们不需要煽动性措辞和随意的指责”。据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