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溯到4年前的今天,7月21日的那场特大暴雨,至今让不少北京市民心有余悸:上百万人受灾,暴雨造成79人不幸死亡,经济损失上百亿元。
就在昨天,又一场暴雨袭击北京,实际上,这场暴雨从前天就已经开始。同样是降雨量大、影响广,持续时间长,同样是暴雨橙色预警,但不同的的是,北京在此次应对汛情中相对多了一分“从容”,尽管城区也有这样那样的内涝灾害,但整体而言算是经受住了考验。这种“从容”背后,是相比4年前应对措施、手段的提升和优化,比如,当地首次与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合作,在启动暴雨橙色及以上预警后,将在手机导航地图里实时显示积水点信息;19座城区下凹式立交桥主路积水超过20厘米,将会商决定是否启动挡水板……虽然我们无法影响暴雨,但我们可以将暴雨带来的影响降低一点再降低一点。
暴雨橙色预警下的北京:白领淡定等外卖3.5小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张雯7月20日,橙色预警级别的暴雨降至北京,不少在北京生活的人突然发现,寻常依赖的智能生活被这场暴雨中断。当然,也有不少人发现,与4年前那场暴雨相比,自己少了些惊慌更多了一份淡定。
“一份快餐,我等了三个半小时,最终通知我取消了。”北京媒体人老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送餐员告诉我,他们已经压了20多单根本无法送出,因为有的道路大水漫到了大腿,他的同事和电动车都被困在路上。”
随着暴雨时间线的刷新,到了下午,积水已经导致北京多条道路阻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丰台区角门地区现场看到,车辆或抛锚在积水最深的十字路口中央,或缓慢掉头,百度地图路况显示,丰台地区多条道路出现重度拥堵。
不过,由于此次暴雨预警在7月18日即提前发布,市民的应对多了一分从容:北京市民小赵告诉记者,“我买好了车内破窗锤,防止被困;家里也存了不少食物,以防外卖难送、饭店难去。”
与此同时,北京市也在今年首次推出了与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的合作,拟在橙色预警时发布实时积水动态。
记者体验:3公里距离难进海底捞
7月20日下午3点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丰台区角门东附近出发,试图前往位于角门西的海底捞,对这段地铁仅一站地、最远距离不过3公里的路面积水及交通情况进行测试。
60分钟后,直接前往、绕远路前往、从中间居民区插路前往等三种方法都测试完毕,测试结果是:三种方式均无法驾车前往,除非下车打伞涉水而过。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位于马家堡西路两端十字路口,均因地势较低造成严重积水,普通轿车进入之后即熄火无法启动,这造成了马家堡西路在两个十字路口两端之外道路的严重拥堵。
在暴雨中,北京多处道路积水,这也给“滴滴打车”等软件带来更大的涨价空间。根据《北京晨报》在7月20日10时左右所做的测算,滴滴快车调价2.1倍,uber调价2.3倍;7月20日中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平时从家里到单位30元左右的滴滴“快车”费用,涨到了60多元。
暴雨之下,互联网+餐饮、互联网+打车纷纷进入“瘫痪”或涨价状态,不过一些快递仍在正常运行。
城区防汛:北京从容应对大暴雨
近300个航班取消,多条线路列车停运,城区164条公交线路采取措施……此次暴雨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方面。
不过,与2012年的“7·21”暴雨相比,这次北京市的防汛更加从容。
20日5时,北京市排水集团的防汛响应由一级升级为防汛特级(最高级别)响应。响应启动后,集团全员备勤。中新网报道称,共出动防汛人员3000余人,应对雨情。
为应对强降雨过程,北京市气象局于19日16时30分将Ⅳ级应急响应升级为Ⅲ级。响应期间,北京市气象局应急办主任、备班副主任24小时在岗带班,应急办备班成员24小时在岗值班。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暴雨多了积水点的动态实时播报,有助于引导人们在线路规划时避开积水及拥堵路段。
据了解,今年汛期北京交管部门首次与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合作,在该市启动暴雨橙色及以上预警后,将在手机导航地图里实时显示积水点信息,目前涵盖北京128个积水点的“积水地图”已上线,供市民随时查询。其中,15个重度积水点可提供实时积水提醒及绕行线路。不同等级积水点用不同颜色区分,红色为重度、橙色为中度、蓝色为轻度。
16时30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检索百度地图APP发现,此前为前往角门西海底捞而经过的积水断路点,尚未显示在百度地图上,除了显示“拥堵”,此处积水点信息尚未实现动态播报。
截至7月20日17时,记者从公交集团获悉,受到降雨影响,共有164条公交线路采取措施,其中甩站措施118条,区间措施21条,绕行措施8条,等停、停驶措施15条,采取扩大措施2条。
北京公交集团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为应对暴雨,北京公交集团将增配各市区线路的机动运力,在满足工作性客流通勤需求的基础上,着力缩短上、下午低峰以及晚二次高峰的雨天行车间隔。
北京多举措防桥区变“积水潭”破解“大拉槽”成城市防涝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冯彪
时隔4年后,7月20日,北京再遭暴雨袭城。当车轮从积水中破水而出,水波四溅,场面既颇显“霸气”,又折射出城市防涝的尴尬。
一则“北京暴雨,车主在北京南五环桥下被困,直播求打赏修车!紧急扩散!”的微博在网上广为流传,视频中清晰可见车主的汽车一半被淹在淤积的雨水中。
对于城市防涝来说,最大的软肋便是地势低洼的下凹式立交桥下,由于其低于正常路面,被市民俗称为“大拉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自2012年后,北京启动包括改造排水泵、制定应急方案等多项措施应对下凹式立交桥的积水问题。然而,此次暴雨仍造成多处桥下积水。
积水多在“大拉槽”
此次暴雨来袭造成北京部分路段积水。20日11时50分,记者查看全市积水地图,发现重度积水点位达到13个。
重度积水点位主要包括丰台区会城门桥南铁路桥下、海淀区西三环北路紫竹桥、海淀区杏石口路、海淀区杏石口路南辛庄路口、杨庄路、海淀区砂石厂路铁道桥下、海淀区田村东路铁道桥下、海淀区旱河路阜玉北口北铁道桥下、丰台区丰台西路洪泰庄路口、丰台区程庄路程庄路南口、顺义区白马路马坡桥下、怀柔区迎宾路南华公铁立交桥、怀柔区北房路安各庄村南公铁立交桥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重度积水点大多位于桥下。有数据显示,在2012年北京“7.21”暴雨中,37处交通中断,其中27处系由桥下积水所致。2015年,北京共有437座下凹式立交桥,无疑为城市防涝带来难度。
昨日的暴雨仍将下凹式立交桥的防涝软肋展露无疑,个别立交桥变身“积水潭”。
以丰台区羊坊桥为例,记者注意到,此地积水已淹没过一辆保时捷轿车车轮的2/3,并导致该车熄火。该车司机向记者表示,车已经在水中浸泡超过3小时都没有叫到拖车。
丰益桥积水同样严重,据新京报报道,丰益桥附近20辆车被困。北京交管局官微称,造成丰益桥积水严重的原因之一是强降雨造成马草河河水倒灌。距丰益桥1千米左右的丽泽桥积水约10厘米,行人均靠着墙根行走,多辆轿车行至此处掉头,单行道变成“双行道”。
多项对策迎“大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下凹式立交桥区域积水此前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并制定了专门的应对方案。
据了解,早在2011年,北京市相关部门就开展了对立交桥增设调蓄池的研究,针对每个立交桥进行具体分析。
2012年遭遇“7·21”暴雨后,北京还启动了立交桥排水泵站改造工作,同时还在石佛营、来广营西等9座桥区还将修建蓄水池,今年5月29日,北京市交通委对2016年北京市道路交通防汛工作进行部署。这次会议专门提及下凹式立交桥区域的防汛安排,具体包括:
在莲花桥、六里桥、木樨园桥等共19座下凹式立交桥区设置挡水板,并由市水务局、市公安交管局、市交通委路政局各指派一名工作人员组成三人指挥小组。当19座城区下凹式立交桥主路积水达到20厘米,且积水仍再继续上涨时,市水务局牵头采用现场三方会商机制,决定是否启动挡水板。
启动挡水板的同时,要立即向市公安局交管局报告,由市公安局交管局启动桥区疏导方案。
上述方案还规定,公安局交管局要依据下凹式立交桥区20厘米、27厘米积水线的有关规定,及时封闭交通,防止泡车。
而在去年,北京市规划委还制定了新版的《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专门规定了下凹式立交桥的排水能力,将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级别分别明确设定。
根据征求意见稿,在中心城区,一般道路下凹式立交桥排水能力要抵御得住20年一遇的暴雨;重要道路和特别重要道路要抵御得住30年一遇的暴雨。
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应该说此前的各项措施还是起到了效果,这次暴雨时间甚至比2012年长,虽然个别下凹式立交桥仍有积水,但积水点并不像2012年那样多。从另一个角度看,北京防涝工程还应该加快。”
气象专家:北京此次暴雨强度不及“7·21”持续时间超当年两倍
每日经济新闻实习记者 张怀水
7月20日11时30分,北京市预警中心、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此前,19日7时30分北京市曾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随后在20日清晨升级为“黄色预警”,随着再度升级为“橙色预警”,这已是北京当天第二次升级暴雨预警等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自2005年国家气象部门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北京发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的情况并不多见。而4年前北京“7·21”暴雨事件(2012年7月21日),气象部门发出的同样也是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分析,此次强降雨天气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加强北抬,副高外侧有强盛的暖湿气流,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水汽,这些水汽在华北、黄淮一带与冷空气剧烈交汇,造成了强度较强的黄淮气旋,从而导致了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和发展。
这一轮降雨持续时间更长
提到北京“7·21”暴雨,虽已时隔4年,但不少人仍心有余悸。2012年7月21日当天,市气象台连发5个预警,暴雨级别上升到橙色预警,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
北京市气象局还将本轮降雨与2012年“7·21”特大暴雨进行了对比: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共同点为过程雨量大、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区别在于,今年的降雨是受到了黄淮气旋北上的影响,雨强相对较小。
但北京“7·21”特大暴雨一共持续了17个小时,而本轮降雨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持续36小时,并且仍将持续。
有气象专家表示,北京受到新生冷涡影响,这个冷涡比较强势,和偏东风带来的充沛水汽输送一结合,就酿成了“透雨”,但冷涡移动有点慢吞吞,导致了本轮降雨“战线”很长。
北京城建集团高级工程师张金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暴雨并不是最可怕的,暴雨过后城市排水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7·21’事件当中,很多事故都是因为城区内或者立交桥下低洼处积水无法排解或者积水倒灌所导致的。”
“与南方相比,北方地区降雨量虽然比南方地区要小,但也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北方遭受降水的频次少,特别是强降水的频次。因此公众对于暴雨天气的防范意识比较薄弱,遇到暴雨以后,缺乏减灾意识。此外,不同城市的地形地貌、城建特点也不尽相同,这对于降雨以后的排涝也是有所影响的。”马学款说。
北京市防汛部门表示,今年设置了100处积水点固定站监测信息,已挂账督办42处积水点,并研究推进下凹式立交桥排水治理,切实改善下凹式立交桥积水状况。
此次北方降雨现两大特点
在7月19日10时,中央气象台就将暴雨预警升级为橙色,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以及湖北中部、湖南西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
中央气象台称,20日到21日,雨带继续东移并向东北方向延伸,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东北部、山东中北部、湖北东部、安徽中部、河南东南部有中到大雨,其中辽宁、吉林、安徽、湖北等地有暴雨天气。
“此次北方降雨过程有两大主要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广,二是持续时间长。本次强降雨天气过程从18日开始自西向东先后影响了西北3省(甘肃、宁夏、陕西)、华北2省(山西、河北)2市(北京、天津)、黄淮2省(河南、山东)以及长江流域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苏皖北部等地,明天开始还会影响到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等地。这次降雨过程成为今年入汛以来影响北方范围最广的降雨。”马学款说。
中央气象部门表示,此次降水的强度较大,主要体现在雨量上。从目前的监测来看,受降雨影响的区域,普遍出现了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局地出现特大暴雨。例如四川盆地东部、湖北中部和西南部、山西中南部、河南中南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100毫米以上降水,湖北中部、河南北部局地超过300毫米。
截至7月20日下午2点30分,天津中心城区累计降雨量达201.35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大沽北路地区,累计降雨量达292.1毫米。强降雨造成中心城区广开四马路、北草坝、芥园西道等50处地区积水。
今年6月以来,南方多个省份因暴雨导致城市内涝,给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北京此轮暴雨,会不会和南方及长江流域一样造成洪涝灾害和损失?
马学款介绍说:“相较于南方地区,北方城市在排水设施、城建特点、城内河湖蓄水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更需留意短时强降雨导致城市内涝。同时,太行山区、桐柏山区等地应特别留意防范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