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来自两部委的信息令人感受到中央对于去产能的决心。14日,发改委和国资委的发布会,均透露出一个讯号:去产能势在必行,国企应当成为排头兵。
发改委强调,已经确定的去产能目标任务必须完成,没有完成任务的都将被严肃问责。
国资委则明确表示,计划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压减中央企业钢铁、煤炭现有产能的15%左右,其中,2016年中央企业要压减钢铁产能719万吨,压减煤炭产能3182万吨,使专业钢铁、煤炭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电煤一体化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其他涉钢、涉煤企业原则上退出钢铁、煤炭行业。
显然,在去产能面前,国企改革是一个突破口。归根结底,去产能只是表象,实质上是要通过去产能,来达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目的。这一点和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吻合的。
从今年上半年的形势分析,情况也确实如此。截至5月底,中央企业粗钢产量、玻璃产量、电解铝产量分别同比下降5.9%、17%和24.1%,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17.4个和22.4个百分点。
从去产能的重点产业分析,重化工业一直是去产能的重点、难点和焦点,国企在这一行业的绝对多数地位使得去产能从某种程度上看就是对国企的考验。
以钢铁业为例,今年7月份,宝钢和武钢宣布了战略重组的消息,这为国有钢企兼并重组改革拉开了帷幕,也为钢铁业去产能提供了思路。根据光大钢铁的数据,“宝武”合并后将在取向硅钢及汽车板材的市场份额大约在60%至70%。按产量计算,合并后的“宝武”将至少具备6000万吨的年粗钢生产能力,变成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超级巨无霸,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5%。
分析师认为,“宝武”重组后,后续一定会有一个去产能、减量发展的过程。不可能越兼并,产能越大。同时,宝钢和武钢在物流配送方面的互补,形成产业链相互融合,也将有助于双方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当然,两家企业的融合还将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包括企业文化、重复生产线、员工安置等问题都将产生磨合成本。但这一战略重组无疑为当下的去产能打开了一条新思路——将国企改革与去产能相结合,边改边去,使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去产能从根本上倒逼企业进行研发升级。而国企在研发升级转型上的投入,显然要比民营企业要丰厚得多。国资委不久前首次表示,要设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和“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目的是优化调整国有资本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集中。有了基金的托底,国企改革与去产能的脚步必然会更加迅速。同时,国企的研发团队,可以让企业在去产能的同时,也寻找到转型升级的途径,从而更好地安置员工和土地等生产要素。
当然,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去产能都面临较大的阻力。去产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利益博弈,不是关门大吉就能解决问题的,因为既涉及地方和企业利益,也涉及职工个人利益。但是,去产能是必须过的一道坎,过不了这个坎,中国经济就不能脱胎换骨,重拾升势,国企也难以瘦身健体,更难以做大做优做强。
(赵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