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海再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当日最高气温达40.3℃,一名84岁独居老人在家昏迷,所幸被钟点工及时发现送医。
自7月20日上海出梅以来,每日最高气温均高于35摄氏度,上海市疾控中心表示,已连续多天接到多家医院的多例危及生命的重症中暑病例报告,大多为55岁以上中老年人。
疾控部门呼吁,2016年上海市防暑工作形势比较严峻,希望市民能够给予足够重视,尤其是对于60岁以上老人,其子女或志愿者每天应该至少两次关注其身体状况,本身患有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老年人用药必须谨遵医嘱。
重症中暑病例多为中老年人
7月2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获悉,当日中午12时左右,一名84岁的老人在家中昏迷,所幸被钟点工及时发现并拨打了120。
这名钟点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老人事发前独居在家,当天中午她赶到家中看到老人躺倒在卧室的沙发边,已经失去意识,她立即将其放倒在地板上,马上开启空调,“在我到来之前,室内很闷热,没开空调也没有电风扇。”
当天中午12时10分,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对老人进行抢救,初步判断老人为中风,伴随房颤、呕吐等症状,随后被送往普陀区中心医院。
7月27日,上海市疾控中心表示,从目前接到的病例报告来看,高温对老年人及高温作业场所、高强度工作的工人最为危险。一些重症中暑的病患为骑自行车途中晕倒,还有一些病患为外出途中晕倒。
疾控专家表示,老年人在高温环境下非常容易出现中暑现象。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有所衰退,皮肤等感官并非十分灵敏,机体适应环境改变能力远不如青壮年,往往自己没有感到热,但是其实身体已经处于中暑状态。另外,老年人往往患有慢性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会使机体在高温条件下更加脆弱,而且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也会干扰正常的体温调节,增加中暑风险。
“从目前来看,轻度中暑和感冒或肠胃炎有时感觉有些相似,会出现头疼、头晕、胸闷、发热、脸色苍白、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但随着中暑病情的加深,较为严重的会出现高热、抽搐、晕厥、意识障碍,这时要考虑是否存在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的可能性,有致命风险,需要紧急送往医院急诊治疗。”上述专家说。
该专家表示,有些老年人身体不适出现类似感冒症状时,会认为吹空调、开电扇不好,会“加重伤风”,但其实中暑的症状往往和感冒很类似,都会头痛、发热、浑身肌肉酸痛。这个时候如果再不注意环境降温,极易出现“热衰竭”,这是一种重症中暑,甚至会威胁生命。
老年人在持续高温天气里,一定要注意室内环境的降温。该专家表示,有条件的话应尽量维持环境温度处于适宜范围。在经济实在无法支持的情况下,应该前往开放空调的公共场所避暑。尽量避免在33摄氏度以上气温天气中外出,避免阳光直射。同时要注意补水,饮水量应为平时补水量的一倍,并注意补充盐类。
长时间高负荷工作易中暑
对于一些高温作业场所、高强度工作的工人,疾控专家表示,炼铁、炼钢、轧钢、炼焦、铸造、锻造车间本身温度就很高,夏天更容易发生中暑,需要在户外接触高温的工种,比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物流工人、电力抢修人员都是高温中暑的高危人群。另外,在降温措施不力,温度湿度高的车间里,工人也非常容易中暑。长时间高负荷工作会使人疲劳,降低对高温的耐受能力,提高中暑风险。
上述专家建议,各单位在安排工作时,要注意高工作负荷会降低人体的热耐受,合理安排休息及排班,高温时段,要缩短户外作业时间。对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物流工人、电力抢修人员等高温高危工种,更要加强防护,补水补盐,少量多次,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疾控部门呼吁,2016年上海市防暑工作形势比较严峻,希望市民能够给予足够重视,尤其是对于60岁以上老人,其子女或志愿者每天应该至少两次关注其身体状况,本身患有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老年人用药必须谨遵医嘱。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