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唐山抗震救灾老兵:纪念墙上有我背过的两千人

来源:新京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救灾老兵的唐山一日
救灾老兵
救灾老兵
来自全国各地的抗震救灾老兵向地震纪念墙敬礼。
来自全国各地的抗震救灾老兵向地震纪念墙敬礼。
28日上午,来自湖北的抗震救灾老兵在整理他们自制的旗帜。
28日上午,来自湖北的抗震救灾老兵在整理他们自制的旗帜。

  7月28日早上5点刚过,72岁的姜广绪踢着正步从唐山南湖影视基地仿古区的宾馆走出来。

  他头发花白稀疏,表情严肃地给自己喊口号:向后,转!蓝黑色千层底布鞋被两条腿一瘸一拐地踩在地上。

  这是他的“求生秘诀”。22年前的一次意外,使他颅脑损伤。他做了两次开颅手术,“脑袋里装着半块钢板”,差点成了植物人。

  每次想放弃的时候,姜广绪就对自己喊“齐步走”,实在走不动时,他就喊“1、2、3、4”。十多年过去,不听使唤的腿脚竟然可以往前挪。

  “在唐山地震救援的100多天里,我参与了救人、清运尸体和发放物资工作。”他直勾勾盯着前方,被钢板压迫的大脑,导致他面部表情稀少、口齿不清。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0周年。唐山一位56岁的老人田金芳邀请40名曾参与抗震救灾的老兵重返唐山,姜广绪是其中之一。

  田金芳在15岁时遭遇唐山地震。被困一天一夜后,她被解放军扒出。解放军见她头上还流着血,摘下军帽,戴在了她的头上。接下来的半生,田金芳寻找这顶军帽的主人,并将拥军当成人生信念。

  上午几点钟,这群古稀之年的老兵来到唐山抗震纪念碑前,他们面向纪念碑齐刷刷敬出军礼,纪念碑广场响起一阵掌声。

  唐山的年轻人们一边举着手机拍照,一边欢呼:“英雄,欢迎回家!”

  “纪念墙上,有我背过的2000人”

  老兵们行程的第一站,是唐山地震遗址公园。

  姜广绪心情激动。临出发时,他换上了1976年在唐山抗震救灾时的的确良军装。

  40年前,他是38军114师的一名连长,本没有抗震救灾任务的他,写下按着血手印的“请战书”,连夜奔赴唐山。

  到唐山三天后,正值7月下旬高温期,为了防止瘟疫出现,上级要求每个团成立一个运尸队。姜广绪请缨担任运尸队队长。

  “凌晨三点清运尸体,十七八的新兵不敢搬,他就带头搬。”姜广绪的参谋长张可钦说,仅姜广绪一人搬运的尸体不少于2000具。

  因为长期运送尸体,驻扎在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旁的部队士兵,“没人愿意挨着他住”,张可钦记得,姜广绪身上的尸体味“刺得人脑芯儿疼。”

  早上9点,40名老兵到达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前来祭祀的唐山市民很快围了上来。“有24军的吗?”、“认不认识山东野战军医院的老兵?”、“你们有没有在西山口救过人的?”……

  从公园门口到纪念墙,1000米左右的距离,老兵们被人群簇拥着,走了将近小时。

  姜广绪对这段路很熟悉。40年前,一个步兵加强营派出5个连队在公园附近挖了一个埋尸坑。“长80多米,宽6米,深5米。”他开着解放汽车跑遍了唐山市运送尸体,单上海手表就上缴1000多块,金表6块,“大罗小罗一百多块”。

  40年后,面对500米长的黑色花岗石纪念墙,姜广绪对剥洋葱(公号ID:boyangcongpeople)说,这上面有2000人是我背出来的,“无论如何,我得穿上军装看他们。”

  “救出他们,就是给我自己留了希望”

  临近中午11点,太阳毒辣。纪念墙前祭奠的人群熙攘。

  与姜广绪一同被邀请的老兵,还有时任66军197师589团司令部参谋付殿森和38军114师342团的程相合。

  66岁的付殿森仰着头想找当年牺牲的战友。付殿森曾在唐山从军18年,1985年,裁军百万后,他转业至沧州老家,离开唐山已经31年。

  地震发生时,他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唐山赵各庄矿附近,“整个军有一百多名战友在地震中牺牲。”

  二十分钟后,他在三块墙砖上看到了熟悉的名字。“最高处那块砖上,董传章。”他把一台枚红色卡片相机举过头顶拍下来,又放大了看,“这是我们副军长。”

  河南老兵程相合40年来记得的是3个活人的名字。

  上午11点多,高仲云和重组家庭后的爱人得知程相合来了唐山,一路追到了纪念墙。“六只手握在一起,眼里泪打着转,没掉下来。”

  唐山大地震后,在保定看守弹药库的程相合,在开往唐山的汽车上咬了指头肚,“写了血书请战”。

  到达唐山后,他所在的班被分配到现在的唐山抗震纪念馆附近救援。从当时开滦煤矿倒塌的宿舍楼里,他们班9个人先后救出了高仲云、高向军父子和檀义民4人。

  “可能因为天气炎热,檀义民被救出时一根线都没穿。”程相合一直记得这个细节,却并不知道他的名字。

  抗震救灾结束后,他从部队编发的“抗震救灾英模集”上第一次知道三人的名字。1980年元月,他转业回河南南阳老家,与他们断了联系。

  36年间,他在乡政府任职,5个行政村的事务让自称“片长”的他奔忙不已。

  来自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缅甸地震的消息间歇性刺激着他,“总是想知道在唐山的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2015年,程相合到北京给大儿子带孩子,他复印了在地震中立功的材料,第一次想去找救出的3个人。

  儿子和儿媳给了他最大的惊喜。儿子小时候从家里翻出压箱底的英模集,知道了他的故事,听说他要“寻亲”,“百分之百支持。”

  2015年,通过登报,程相合找到了高仲云、高向军父子和檀义民4人。

  高仲云问:老程,你这些年为啥不来唐山?我们每年周年都到纪念馆、纪念墙周围去找你。

  程相合到唐山的时候,檀义民叫上了“家里所有活着的亲人”去火车站接他,拉人的出租车司机了解了情况,说什么都不收钱。

  “那么大的灾难,救出他们,就是给我自己留了希望。”程相合对剥洋葱(公号ID:boyangcongpeople)说,一辈子都忘不掉了。

  “那时的唐山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迎来了非常特殊的客人。”下午3点,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志民向到访的老兵致欢迎词,他说,“虽然我不是解放军救出的,但我身边有太多被解放军救出的亲戚和同事,唐山人民感谢你们!”

  老兵们纷纷敬起军礼。

  在付殿森的印象里,震前的唐山是黑色的,马路上的煤灰四五厘米。城市顺着运送煤炭的火车道延伸。虽然部队驻地——赵各庄,距离唐山市区有35公里远,但因为是矿区,公交通到部队门口,“仍然算是市区”。

  这次回唐山之前,他在微信上收到一条老战友转发的信息。那是一组世园会的照片,“非常吃惊。”

  在付殿森的印象里,震后的唐山,仅有的一处城市绿地是凤凰山公园,“城市都塌平了,就凤凰山的亭子是完好的。”

  因为凤凰山公园有一个广场,震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凤凰山下被躲避余震的市民盖满了简易房。

  如今,核心区规划面积达540公顷的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已经超出了老兵们的想象空间。

  让付殿森和程相合惊诧的还有市中心的建筑。下午5点,老兵们到达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

  付殿森看着新华道对面的唐山百货大楼,足足四五秒钟没有动。“比震前的新市区商场大了不止3倍。”

  地震中,唐山市最大的百货商店——新市区商场坍塌。震后两个月,付殿森所在的部队在新华道和建设路交叉口的位置建成了简易房,新市区商场在简易房里恢复营业。

  百货大楼在付殿森的心里拥有特殊的地位。到达唐山市的第三天,天津的邮车开上了唐山的马路,“谁有信就递过去。”付殿森从马路上捡了半张肥皂盒纸片,写了六个字:我还活着,放心。他将这张纸片寄回沧州老家。那时,他结婚两年,孩子出生半年不到。

  寄出信后,他踏下心,又和战友建成了唐山市工人医院的简易房。东北运来的木料,荆笆片搭起来,“很快成了唐山当时第一家可以收治伤员的医院。”

  程相合和付殿森背对背,他们长久凝望着唐山抗震纪念馆和纪念碑。那是他和战友们曾经日夜奋战的场地。

  2015年,在檀义民的带领下,他才找到当年的地方,40年前,他赖以从废墟中辨识方位的大树和岗楼都没了。

  “那时的唐山一去不复返了。”程相合对剥洋葱(公号ID:boyangcongpeople)说,他觉得,33米高的纪念碑“特别庄重”,而周围崛起的高层建筑,“不可想象。”

news.sohu.com false 新京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ODExNzg5OQ==&mid=2653609972&idx=1&sn=6a6e963ea9407b93b74ab3c23d477879&scene=1&srcid=0729HB4DUqm5R8cP2ps5QDFm&pass_ticket=hR1zhYeQHXV6YVmZ6A6JBsS7SBcQmv63y2CqKTmo%2FnnGPbvI8kWIEseGXJxlOjnT#rd report 4606 救灾老兵来自全国各地的抗震救灾老兵向地震纪念墙敬礼。28日上午,来自湖北的抗震救灾老兵在整理他们自制的旗帜。7月28日早上5点刚过,72岁的姜广绪踢着正步从唐山
(责任编辑:郭彪 UN832)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