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离婚案引粉丝力挺新片 王宝强能否最终受益?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离婚案引粉丝力挺《大闹天竺》 王宝强能否最终受益?

  王宝强离婚事件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由此也带热了将于今年年底上映的其自导自演的新电影《大闹天竺》。自从王宝强在微博发布离婚声明后,大量粉丝纷纷表示,要多买些票“力挺宝宝”。

  业内流传《大闹天竺》以10亿保底发行,那么,低成本投资的《大闹天竺》投资溢价率达300%。这样,不仅背后的两大投资方会在上映前就收入几亿元,若再创票房神话的话,发行方同样也收益颇丰。

  不过,王宝强最终是否真的受益,《大闹天竺》保底发行能否大卖,以及保底发行这种模式究竟怎么样,还是一个未知数。

离婚案引粉丝力挺《大闹天竺》 王宝强能否最终受益?

  粉丝力挺新片

  《大闹天竺》是由王宝强首次自导、自演的现代题材动作喜剧电影。

  影片讲述唐宇及手下吴天、陈杰一同前往印度寻找父亲留下的遗嘱,在新德里遇到美女沙丽,沙丽受熟人之托绑架他,危急时刻吴天营救了唐宇,两人在陌生的印度展开一场冒险之旅,而遗嘱之所以放在印度,更是隐藏着秘密,四个小伙伴印度一路上经历种种磨炼,最终修得“正果”的故事。

  “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成片,但从两大点基本有成爆款的基础,一是《大闹天竺》编剧启用了《泰囧》的老班底,二是影片从超级大IP《西游记》汲取了很多营养,又充满印度风情,再加之王宝强首度跨界担当导演,这些都符合一部贺岁档电影的基本口味。”一位今年已经做过其他影片保底的发行方的副总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但就目前发展态势,离婚案似乎充满着不确定性。”上该人士表示。究竟向什么方向发展,人们都不得而知。这当然也会影响《大闹天竺》的保底发行价格,如果离婚案有反转,影片票房会什么走向?发行方有信心吗?等等都是问题。

  《大闹天竺》目前公布的投资方中除了光线传媒外,就是王宝强的公司北京宝亿嵘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影视项目研发、策划、制作、宣发、艺人经纪为一体的综合性传媒公司。

  北京宝亿嵘已有《唐人街探案》、《奔跑吧!兄弟》、《不可思议》等多部电影,收益已不错,而其主投主控了王宝强最新电影《大闹天竺》,如果《大闹天竺》保底发行10亿成功的话,一部电影就会让王宝强收益达几亿,不仅会让“宝宝”一夜进入10亿俱乐部,而且在电影销售模式上成为今年电影界的翘楚。

离婚案引粉丝力挺《大闹天竺》 王宝强能否最终受益?

  而如此,受益者仅会是王宝强吗?

  宝亿嵘影业原股东为马蓉和王宝强现任经纪人任晓妍,马蓉出资1500万,任晓妍出资500万。

  今年3月25日,该公司曾发生过一次股权变更,在这次股权的变更中,原本持有公司75%股份的马蓉,在变更股权后比例为0,原本持股为0的王宝强则改持62%的股份,原本持股为0的王宝强前经纪人宋喆改为13%。而公司另外25%的股权持有人为王宝强现任经纪人任晓妍,在此次股权变动中未显示股权比例有作更改。

  4月19日,公司股权再度发生了更改,变成了以王宝强为唯一自然人股东、共青城宝亿嵘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法人股东的合伙公司,而共青城宝亿嵘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是一家今年4月8日成立的新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宝强。

  但隶属于婚内财产,不管股权如何变更,马蓉依旧可以获得一定的相关收益。即便《大闹天竺》能以高价保底发行,那么王宝强应该会考虑到发行方的利益。如此,盛传的王宝强财产之战纠结而复杂。

  保底发行行不行?

  所谓“保底发行”,就是发行方对于制片方的一个票房承诺——对于看好的影片,发行方进行早期的市场预估,制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即使实际票房没有达到这个保底票房数字,发行方还是要按这个数字分账给制片方,但超出保底数字的话,那分账比例会对发行方更有利。

  保底发行流行于2014年,北京旅游与中影股份北京发行分公司为《心花路放》保底5亿元,最终票房达11.7亿元,大赚一笔。博纳影业曾为《后会无期》保底3.5亿元发行,影片票房超过3.5亿元的部分博纳拿40%。该片最终票房6.3亿元,想必也是赚了一笔。而随着中国票房的不断翻涨,除了传统的发行公司以外,不少资本方也将眼光投向这一炙手可热的行业。

  然而,“这也是一场赌博。”两位今年已做过其他影片保底的发行方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咨询时给的答案,之所以对今年流行更甚的保底发行模式持有保留意见,根本是《美人鱼》的成功并不容易复制。

  2015年,周星驰的《美人鱼》的保底票房16亿元,史上最高,一度引发山呼海啸般的质疑。但这部影片最终以33亿的票房拿下了中国电影票房冠军。然而,这样的合作必定是有赢也有输,保底失败也有先例。

  《一步之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让子弹飞》的成功,让不少人在影片未上映时对其前景一片看好。没想到最终上映时却引起巨大的口碑争议,最终票房止步5亿,让一开始就做了巨额票房保底的发行方简直“哭晕过去”。

  这些失败的案例还有,《太平轮》8亿元保底仅得6亿元票房、《叶问3》10亿元保底只获8亿元票房,以及3亿元保底的《梦想合伙人》只收到8000万元票房等失败案例。

  “我不看好保底发行,这个是非理性的行为,往往在保底发行中出现破坏市场规则的行为。”有互联网巨头旗下影业公司电影业务部总监表示。

  诸多资深电影人认为,今年几部保底发行同样表现不佳,除了电影市场本身遇冷的诸多问题外,保底发行对影片的宣发费用降低也是一个问题。按照常理,一部电影的宣发费用基本与制作成本是1:3,有的不相上下,若影片保底发行,所以压力就是拿出提前支付票房的保底发行方承担,已付出高价的发行方会不会再拿出巨资去做营销就得看对影片与整体环境的考量。

  中国电影目前普遍的分账原则是除去3.3%的特别营业税以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基金,剩余的91.7%为电影的可分账票房。在可分账票房中,作为放映场所的影院拿走57%,制作方和发行方拿走43%。然而这43%,还需扣除发行代理费、营销成本等,剩下的才是可供制片和投资方共同分享的净收益,而且具体能分到多少还需要由各自当初的投资金额决定。

  一般情况下,发行方会拿到2%-6%的可分账票房。而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即发行方跟制片方签订一定金额的保底合同,由发行方预先垫付票房,保证在任何票房情况下制片方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票房超出预期,发行方在票房达到一定基数的情况下得到的可分账票房比例较高,出品方获得的就相对较少。

  这样的模式使得赌博一般保底发行方也会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将影片的收益率做到最大,这也就是《叶问3》最终疯狂的真正原因。

  单就《大闹天竺》而言,营销费用似乎可以省去很多。该片之前定档12月24日,目前档期并未受到影响,据媒体报道,王宝强离婚案开庭时间在三四个月以后,那时候恰好属于《大闹天竺》上映期,而一部电影上映的宣传期基本是上映前两三个月。

news.sohu.com false 第一财经日报 https://www.yicai.com/news/5064854.html report 3411 王宝强离婚事件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由此也带热了将于今年年底上映的其自导自演的新电影《大闹天竺》。自从王宝强在微博发布离婚声明后,大量粉丝纷纷表示,要多买些票“
(责任编辑:钟庆辉 UN660)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