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新闻 > 高层动态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一部成功的地方史书——《通镇往事》读后

来源:千龙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一部成功的地方史书——《通镇往事》读后

  千龙网讯 今年年初,多亏仙桃报社刘国才同志送我一部《通镇往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我是个读书成癖的老者。得到《通镇往事》之后,我是焚膏继晷,手不释卷,从它的“弁言”到“后记”,55万字,半个月时间,一字不漏地读完了。掩卷沉思,获益非浅。

  《通镇往事》是记载仙桃市通海口镇的地方史书,它重点记载了从清朝末年到1956年间,通海口发生的真人真事,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弥补了《通海口镇志》和《沔阳县志》之不足,确实值得一读!

  全书80篇文章,分十二类进行排列,语言朴实无华,故事生动形象,是一部頗具文学性、史志合一的小镇百科全书。我感到有三个明显特点:

  第一,故事性强。所有文章,都是按总纂顾绍柏先生规定的“讲故事,溯历史”的体例行文的。文章的作者,绝大部分是年逾古稀的老人,热爱并熟悉通海口是他们的共同所长,但年龄不饶人,器官老化、记忆减退、行动迟缓、力不从心,成了他们做文字工作的困难和障碍。然而,他们41人,克服诸多困难和障碍,细采访、勤笔耕,不厌其烦地修改,最后按“讲故事,溯历史”的要求锤炼成文。全书读完,的确篇篇是故事,篇篇是历史,篇篇是有名有姓的真人真事,都符合“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六项要求。许多文章,我读了几遍还想读,因为它的故事性太强了,太有吸引力了。比如,顾总纂亲自写了10篇文章(不含他的内文按语),都具有故事性强的特点。他的《洪灾》一文,从标题看是写水灾,而实际是写水灾中发生的故事。大水淹没了良田,大水摧毁了房屋,大水造成人与蛇争干地。而顾总纂在该文中写了在水灾中参加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写了在转移“一级保护动物”(书中语,指家养的猪)时被蛇咬伤。升学考试被录取后又乘船颠簸在惊涛骇浪中去仙桃镇沔阳中学就读。作者在《洪灾》故事中,交代了水大而汹,干部帮助群众转移物资,关心群众安全,关心群众健康,政府在水灾中坚持组织中考,保证群众的孩子坚持上学读书,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人民办实事,与人民同甘共苦的政策方针和鱼水情深的干群关系。其他79篇文章无论是写个人,写社会,还是写政治斗争,写从医从教、务农经商,抑或是赶街赶场,看戏说书,都是按“讲故事,溯历史”的风格行文记事,没有一篇不是故事,没有故事离开历史。所以“讲故事,溯历史”,是《通镇往事》的成文法规,这种按法规成文的史书,可读性强,避免了一般史书枯燥乏味的流弊!

  第二,图文并茂。“往事”起于清末,止于1956年。时间跨度大,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以往普遍存在的,现在消失了;原来没有的,现在出现了。为了使出生于新中国的年轻人看得懂“往事”,若少了插图的文章,确实难以读懂。顾绍柏先生深谙此道。他收入书中的80篇文章,配有四百余幅图片,极为生动地达到了“图文并茂”的要求。“敌忾篇”10篇反映抗日战争的文章,配有29幅图片,有日寇用刺刀戳杀中国人、活埋中国人、在中国强征慰安妇的照片,有中国人拆毁日军碉堡、日寇在投降书上签字的照片。这些照片是日寇侵华的铁证,也是中国人不当亡国奴愈战愈奋的明证。有些内容是反映通海口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的,不配照片,现今人也是读不懂的,照片就起了文字解释和说明作用。例如,在通海口乃至在沔阳、在中国农村存在了几千年的“纠(读‘九’,绕的意见)把子”,现在农村不烧柴禾了,多数烧液化气,过去“纠把子”的材料——秸杆都成了工业原料,哪还需要“纠把子”呢?顾先生就亲自作图对什么是“纠把子”进行解释。还有民俗文化踩高桡、玩蚌壳精、拍渔鼓筒等都有配图说明。

  顾先生现如今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受过新旧两个时代的教育,可以说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他是文学方面的资深研究员,年轻时参与过全国大型工具书《辞源》的修订、定稿工作,他能站在读者立场提出的编书撰文要图文并茂是极为正确的。有图有文,相辅相成,文助图解,图助文明,顾先生编纂之策,实在高明,只有阅读全书,才切有感受。

  第三,翔实精准。资料翔实,语言简练,史实准确,是《通镇往事》的第三大特点。《通镇往事》是一部地方史书,入书之文皆真人真事。有些事件社会评价不一,书中并存各说。为了对人对事对社会对读者负责,向读者传递正能量,总纂者顾绍柏以“按语”方式适当而准确地作了说明。全书附“按语”21条,简介型按语15条,考证型按语3条,解释型按语3条,都使所叙事实更加精准。

  《通镇往事》是一部史学与文学价值并存的上乘之作,从正式启动,历经八个寒暑。作者们不是闭门造车,不是想像虚构。他们为了传真知于后世,进行了艰苦的调查访问,翻阅数百年的典籍史册。为了正确地反映国军“一二八”师在通海口抗战史实,他们向早年移居台湾的“一二八”师上士文书唐祝三先生约稿,搜集到了了移居美国加州的“一二八”师第六旅少将旅长侯若愚的回憶文章。为了充分展现通海口文化名人史王樵先生的爱国精神,顾绍柏总纂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曲折婉转找到了史公之子史凡、史公之原配崔之源女士,意外获得了大量文字资料和图片,在此基础上,纠谬正舛,重写了“史玉樵生平”。

  为了弄清通海口沿革和名称来历,他们翻阅明朝至清朝的各代《沔阳州志》,为了如实撰写旧社会私塾教育,他们查阅了民国元年至解放前夕的报纸和教材原件。

  为了补充旧照片之不足,顾先生聘请三大报社出版社的资深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以及通海口本地的画家,这些专家随文创作了数十幅具有时代感和地方特色的插图,帮助读者阅读史文,了解文义。

  总而言之,《通镇往事》是湖北仙桃市文史方面的上乘之作。这些作品来自于编写者的辛劳,来自于报社、出版社的认真编辑,特别是总纂者数年如一日的考核订正、刮垢磨光,才使众人之作如出一人之手。

  初读《通镇往事》,感慨万端,故不揣固陋,聊表对作者之敬忱!

news.sohu.com false 千龙网 https://beijing.qianlong.com/2016/0917/935954.shtml report 2606 千龙网讯今年年初,多亏仙桃报社刘国才同志送我一部《通镇往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我是个读书成癖的老者。得到《通镇往事》之后,我是焚膏继晷,手不释
(责任编辑:郭彪 UN832)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