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22日报道 外媒称,随着围绕电影多样化问题的争议愈演愈烈,与有关非洲裔美国人在电影业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方式的长期危机一样,针对好莱坞忽视亚洲主题和演员的一再抗议声也开始产生反响。
据英国《卫报》网站10月17日报道,负面评论似乎集中在两部电影上:一部是改编自日本漫画并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动作电影《攻壳机动队》,另一部是讲述李小龙1964年与武术大师黄泽民之间一场重要对决的《龙之诞生》。
《龙之诞生》的制作团队说,被卷入争议令他们感到“痛苦”。这场争议还涉及到更加广泛的“黄脸戏”和“白人救世主叙事结构”等问题。围绕《龙之诞生》的具体争议始于该片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期间发布的一段网上预告片,而争议的原因是片中除了李小龙和黄泽民之外,还加入了一个虚构的学习武术的年轻白人学生角色。网民——包括已经看过成片的IMDb用户——批评制作团队把李小龙变成了“漫画人物”和“自己传奇中的配角”。他们说:“白人们,不把自己塞进所有电影里会死啊?”
《龙之诞生》的制作人之一迈克尔·伦敦认为这些争议“令人痛苦”。他说:“大家想做的无非是在东西方相互坦诚开放之际纪念李小龙。”
《龙之诞生》选取的题材是李小龙早年在美国旧金山生活期间的一次重要比武事件。制作团队使用的素材是迈克尔·摩根1980年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详细列出了对这一事件的不同版本描述:例如,李小龙本人曾写道,他在几分钟之内就令人信服地获胜,而黄泽民则说,那场持续了20分钟的比武旗鼓相当。文章还认为,那场比武是不同武术风格与哲学的一场象征性对决,为李小龙日后成为超级巨星奠定了基础。虚构的白人角色名叫史蒂夫·麦基,由比利·马格努森饰演,在片中是李小龙与黄泽民的中间人,协助安排了那次比武,并把与黑社会活动和武术宗旨相关的次要情节串联在了一起。
影片导演乔治·诺尔菲的最著名作品是科幻惊悚片《时间规划局》。他认为,麦基这个角色对于“代表西方”是必要的,而且显然是参照酷爱武术的演员史蒂夫·麦奎因(20世纪六、七十年代著名的好莱坞硬汉派影星——本网注)构思出来的——当然,麦奎因在现实生活中与李黄二人的比武没有任何关系。诺尔菲说:“那场比武的起因是因为在将功夫引入西方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以一个正在学习功夫的西方人的视角来表现它,是编剧们一次绝妙的别出心裁。”
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担任电影专业讲师费利西娅·陈(音)博士并不那么容易被说服。她说:“李小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偶像,在东西方都有着近乎神话般的地位,并不需要向观众‘解释’这个角色或人物……把李小龙变成配角来描述他在西方拥有的巨大‘影响力’,这既不合逻辑也令人啼笑皆非。”
她还说,不管怎样,“李小龙对西方的黑人武术和黑人观众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继续将‘西方’等同于‘白人’,这完全是一种曲解。”
《龙之诞生》陷入的困境加剧了围绕“黄脸戏”的广泛争论。“黄脸戏”是“黑脸戏”一词的变体,指的是白人或非亚裔演员饰演亚裔角色的现象。米基·鲁尼在《蒂凡尼的早餐》中饰演的日本人或许已经成为历史,但斯嘉丽·约翰逊在《攻壳机动队》中饰演的主角和马特·达蒙在张艺谋执导的《长城》中饰演的“白人救世主”角色,则令更加不易察觉的“文化挪用”形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中国活跃度的上升——票房影响力和参与制作好莱坞作品的意愿——也是一个因素。例如,《长城》由以拍摄过《蝙蝠侠》三部曲和《宿醉》系列电影而著称的好莱坞传奇影业公司制作,而后者现在的拥有者是中国财团万达。费利西娅·陈说:“我个人认为,中国对好莱坞电影的投资更关注利润,而不是‘再现政治’。他们似乎很乐于投资像《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 》和《功夫熊猫》这样的电影。中国国内的中国人不需要向西方观众证明他们的文化身份,如果有助于商品销售,那么他们很乐于兜售刻板形象。”
她说:“对于‘黄脸戏’和‘洗白’造成的真正伤害和不公,在西方生活和工作的亚裔群体、演员和专业人士有着最为强烈的感受。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他们所了解的唯一的家乡、历史和文化。”(编译/王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