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学诚法师向记者介绍龙泉寺的情况。2005年至今,学诚法师担任龙泉寺方丈。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2016年11月11日,新京报创刊13周年。13年,是风华正茂的又一次启程。
这一年,新京报记录了千万张面孔。他们或是国情大政影响下的“二胎母亲”,凭借一己之力追凶17年的农妇;或是在湄公河行动后坚守边防的缉毒民警,在创新潮头改变世界的创业者,大山深处悬崖村的孩子们;或是大贤村受灾村民,电信诈骗后死亡的准大学生……
喧嚣、复杂的年代,更需要对世界抱有最初的信念和理想,爱与良知。
在新京报创刊13周年之际,我们推出“2016面孔”系列报道。回看这些新闻人物的无奈与疼痛,幸福与欢愉。他们脚下的土地和脸上的光,雕刻着时代的印记,意喻着前进的力量。
本期面孔:学诚法师文|新京报记者付珊 编辑 | 苏晓明美编 | 顾乐晓 郭屹 校对 | 陆爱英
对话人物:
学诚法师,16岁出家,2005年至今,学诚法师担任龙泉寺方丈,并于2015年4月21日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新一届会长,49岁的他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会长。此外,学诚法师还拥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学院院长等头衔。
对话动机:
一句流行语在网上兴起:“天下武功出少林,天下极客出龙泉。”
龙泉寺,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北角的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内。学诚法师用了11年时间,将这座千年古刹,打造成为现代化的高科技寺庙。
龙泉寺犹如一块佛教试验田,在寺院11年的建设中,学诚法师对于中国佛教发展的各种构想在这里生根发芽。
从僧才培养到居士教育,从网络、动漫弘法到各种慈善活动,逐渐开展的多语种微博、翻译事业、国际交流,以及网红机器僧贤二的诞生等,佛教“传承与创新”的时代主题活跃在这个古老而年轻的道场。
“寺庙应该恢复清净的道场”
剥洋葱:有人评价你是一位具有鲜明“互联网思维”的方丈,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学诚法师:互联网这个领域,我一直比较关注。从1989年开始,我就意识到电脑将来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当时我在莆田广化寺当方丈,就开办了电脑培训班,还请了一位新加坡的法师进行电脑培训。
从2006年开通博客,到后来的推特、微博,再到现在公众微信平台的开通,我越来越体会到互联网对弘扬佛法的重要性,更体会到佛教智慧的不可思议。
互联网表面看是一种科技,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无尽的“缘起”之网。它打破了空间限制,实现了跨地域的即时交流。
剥洋葱:你对社会上的新鲜事物和社会时尚感兴趣吗?
学诚法师:就我个人而言,我基本上每天都会上网,除了去了解一些国内外的时事,宗教界、佛教界的大事,还会去了解一些社会评论和舆论。
只要是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新事物和新动态,我都会去关注,包括各种高科技和网络热词,像物联网、动漫、微信平台、人工智能、人机大战等。
这样,我与各行各业的人士之间的交流就没有障碍,就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家庭、职场、学业、情感、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困惑。
剥洋葱:你身边有很多僧俗弟子是在社会上就已获得了博士、硕士或学士学位。有没有统计过龙泉寺僧俗团队中的学历分布?高学历对于研习佛学有何帮助?有没有阻碍?
学诚法师:现在,龙泉寺僧团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法师,基本占到一半以上。这说明,越来越多的高知人才已经意识到了佛教终极关怀的特殊价值。
当然,每个人的善根、因缘以及修行成就并不与学历有直接关系。所以在龙泉寺僧团中,实际上各种学历及阅历的人都有。
当今社会,越来越趋于知识化、专业化、规范化和组织化,社会和寺院也确实需要高素质的僧人团队。现在相关人才储备还远远不够,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佛教事业当中来。
学诚法师于2015年4月21日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新一届会长,49岁的他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会长。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剥洋葱:你曾说,来到龙泉寺以后自己就在思考:究竟寺院应该怎样办,才能够走出一条既符合佛教传统,又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道路。现在你有没有找到这么一条路?
学诚法师:中国佛教要振兴,从主观上来讲,尤其要重视律制。建立一个清净和合的僧团是根本,我的想法是寺庙应该恢复清净的道场,商业应该退出庙门。
我在龙泉寺立了规矩:僧众不发单资,普通僧众不允许拥有手机,用电脑、上网要申请,外出要有人陪同。所有的钱都归公。寮房只有被子、衣服等,不放书、电脑和饮食。需要什么去库房领,特殊需要可以申请,僧团内部按照传统的戒律与清规来管理。
居士的部分,也就是对外弘法的部分,根据开展的诸多弘法形式组建不同的部门,从而达到僧事僧断,俗事俗断,僧俗分开,各有各的活动区域。
“贤二就像我们内心的一面镜子”
剥洋葱:去年贤二机器人走红,贤二给人的第一观感是调皮、可爱,用现在的话说叫“萌”,为什么会以这一风格的形象来阐释佛法?
学诚法师:贤二的形象可以从某个程度上面打破了一部分人对佛教固有的认识——落伍、消极、避世、甚至迷信。
那么就有了这样的一个贤二。可爱、纯真、直白、有些鲁莽。以简单的造型,轻松、活泼的语言来阐释佛法深广的内涵,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与理解。继而对人们的生命有所启迪。
另外,其实贤二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机器人,而是一个符号,他代表了这个时代众生的共性,也许每个人都能在呆萌的贤二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的忧伤喜乐,也是我们的忧伤喜乐,贤二就像我们内心的一面镜子,帮助我们照见心中不容易被触及的角落。
剥洋葱:贤二,用当下流行的词说是一个IP(知识产权),你觉得这个IP以后可以延伸出什么?
学诚法师:现有的贤二系列产品,都是以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示新时代的佛教。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漫画书,服饰、文具这些周边产品,它们都是外在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这些产品来体现佛法的内涵,让人们回归自己的内心。
这也是佛教跟科技的合作,这个知识产权的意义是不同的。
剥洋葱:但很多人会把佛法和科学对立起来看。
学诚法师:科学和宗教都能够解释世界。科学的优势在于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佛教则在认识和改造精神世界方面有一套完备的方法。二者虽然立场不同,但目标方向一致,让人们能够越来越幸福。
贤二是我们的出家法师以及义工们共同创作的,用来认识、了解、实践佛法,服务社会。
剥洋葱:科技对你治理寺庙有多重要?
学诚法师:现代科技影响着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佛教徒应该接受和欢迎所有先进科学,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时代,排斥和孤立肯定没有力量。
在龙泉寺,由寺院法师自主开发的挂单(登记入住)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寺院挂单管理的难题。
信息中心开发的几十种外挂程序,大幅提高了大藏经的校勘及戒律书的排版工作效率。翻译工作也使用了专业的辅助翻译软件和语料库及术语库系统。龙泉寺图书馆十五万册图书典籍,就使用的寺院法师带领义工研发的图书管理系统,条码、防盗、检索、编目系统一应俱全,同时还能满足对社会开放借阅的功能。
为了保护佛教古籍,图书馆还建有保护书籍的恆温系统;生活方面,废污水净化回收再利用系统,有效地节省能源,并用于有机菜地的灌溉。寺院的建筑设计也融入了科技的便捷;另外寺院还参与一些科研项目,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建的虚拟世界《全景龙泉寺》APP等。
学诚法师把龙泉寺打造成为现代化的高科技寺庙。新京报侯少卿 摄
“富豪、名人信佛是很正常的现象”
剥洋葱:当下,食品安全问题、电信诈骗、拐卖孩子等各种社会问题频发,有人说根本原因是现代人信仰缺失,你怎么看?
学诚法师:社会道德危机的症结可以说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评判体系,形成这种道德意识结构的根本原因是真正的宗教信仰的缺乏,或是真正传统文化精神的失落。
信仰是人的性格中一种稳定的力量,文化实际上也是一种信仰,有信仰的人会从内心自发地规范和约束自己。信仰的失落使个人无法找到终极关怀,无法实现生命的根本转变,从而沉沦于各种欲望中永无休止,个人利益的追逐就变成生命的唯一意义。
社会道德建设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硬约束,但仅仅依靠硬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信仰和伦理的正信,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因而,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归口,复兴我们的传统文化,意义就非常重大。
剥洋葱:现在时常曝出官员迷信的新闻,还有官员堕入腐败深渊后,他试图靠祈求神灵保佑,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你怎么看?
学诚法师:佛法不讲风水。佛法认为,命运是通过自己的发心与造作决定的,不是由外在环境决定的。如果自己心存善念、正念,自然能够感得好的“风水”。反之,若心存恶念、邪念,即使已得好的“风水”也会被改变。
所以,真正庇护自己的不是外在的神灵,而是自己所造的善业和当下的善心善念。
剥洋葱: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内地三分之一的顶级富豪自称是佛教徒,同时也有很多名人信奉佛教,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学诚法师:这是个很正常的现象,其实佛教在中国传播、弘扬的数千年中,一直都是社会各阶层所普遍欢迎的宗教。历史上,佛教虔诚地信仰者,不乏王公贵族,士大夫,乃至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企业家等,不胜枚举。
在大环境上来说,越是历史上国家稳定、繁荣的时期,佛教发展得往往都比较兴盛。因为这种精神信仰是物质层面乃至学识所无法满足的。
佛教正是从人的心灵入手,建立起健康积极的生活理念和发展模式。开发我们内心无穷无尽的慈悲与智慧的宝藏,让自己的生命质量得到不断提升。这或许是越来越多人学习佛法的原因之一。
同题问答
新京报:去年一年,你自身是否感觉发生了变化,怎样评价这个变化?
学诚法师:去年我当选为中佛协会长,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中国佛教如何健康发展,中华文化如何复兴传播,社会人心怎样净化祥和,世界人类怎样和谐共生,这些都是我时常考虑的问题,也是我的人生责任之所在。
新京报: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如果有遗憾的话,是什么?
学诚法师:出家,是对自己满怀希望,对世界满怀慈悲。出家人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珍惜把握当下,才没有遗憾。
新京报: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
学诚法师: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新京报:你未来最迫切的期待是什么?
学诚法师:中国佛教在当今时代因缘下,培养契应时代发展需要、具有佛法正信和传统文化底蕴的高素质、综合性、专业性的出家僧众和在家护法居士,是目前佛教界面临的紧迫、重要之事。
新京报:你最希望社会今后在哪方面做出改变?
学诚法师:从佛教的眼光来看,所有问题的根本都汇归到人的心。社会问题就是人心问题。尤其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强调以心为归、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信仰,更具有净化人心、觉悟人性、安定社会的作用。时代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启发人心的善良,共同营造良性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进步、健康发展。
END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