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商业航天进入起飞阶段,普通人上太空也不再遥不可及。据《环球时报》11月1日报道,在珠海航展开幕前夕,新成立的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裁韩庆平10月31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的“航天事业新动力”分论坛上公布了中国太空旅游三步走时间表:
![10月31日,中国长征火箭公司总裁韩庆平介绍亚轨道飞行体验项目(图片来源:网易军事)](https://photocdn.sohu.com/20161102/Img472081242.jpeg)
2020-2024年,利用10吨级的亚轨道飞行器,相继实现60-80公里轨道高度的商业载荷飞行和3-5座的商业载人飞行,提供太空观光、短时间失重体验和特殊机动飞行服务。
2025-2029年,利用100吨级的亚轨道飞行器,可相继实现120-140公里轨道高度的商业载荷飞行和10-20座的商业载人飞行。
2030-2035年,利用100吨级组合动力飞行器,提供10-20座、80-90公里轨道高度的长时间亚轨道商业飞行,支撑全球快速点对点洲际航班、商业长期空间飞行等业务的开展。
![红色曲线之上为高于地表62英里(约合100公里)的太空,白色曲线为亚轨道飞行轨迹,可以看做是一种非理想状态下、特殊的抛物线运动(图片来源于网络)](https://photocdn.sohu.com/20161102/Img472081243.jpeg)
亚轨道飞行与轨道飞行的最大区别在于亚轨道不能环绕地球一周。从速度上来说,也就是发射初速度达不到环绕地球所必需的第一宇宙速度,所以抛射体在到达最高点(远地点)之后高度就会一直下降,并且在绕回发出点之前就会落地。所以,亚轨道飞行可以看做一个近地点附近轨道在地面以下的椭圆轨道,也可以看做是一种非理想状态下、特殊的抛体运动。
目前已有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2号及多家私营公司正在进行亚轨道载人飞行研究,而美国第一位航天员谢帕德实际在1961年所做的也是亚轨道飞行。
韩庆平表示,“我们把亚轨道飞行体验视为服务大众的起点,致力于建立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太空经济生态圈”。他说,亚轨道飞行体验,是连接航天与大众消费的关键。
另据网易军事11月1日报道,刚刚成立的中国长征火箭公司总裁韩庆平、长征七号火箭总指挥王小军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长征火箭公司最早将于2020年进行商业载人飞行。王小军表示,商业飞行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实现载人飞行,而是在于能不能在尽可能低成本条件下安全进行载人飞行任务,使得中国火箭公司的“太空游”项目具备国际竞争力。这可能需要突破体制障碍和更强大的技术能力做支撑。
(观察者网综合环球时报、网易军事等报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