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多位专家解析今年最大范围重霾天气成因(组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多位专家解析今年最大范围重霾天气成因(组图)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24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超过50个城市启动橙色以上预警,多地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京津冀鲁多家企业限停产……16日至20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相继陷入今年最“灰暗”天气时段,多个城市因严重雾霾天气频繁“爆表”。20日,多位气象和环境领域专家详解了此轮重污染天气的成因、治理措施等。
12月20日,北京持续霾红色预警,建筑物若隐若现。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12月20日,北京持续霾红色预警,建筑物若隐若现。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重污染天气高发主因:污染物排放强度大

  “大量的观测分析和模式研究都表明,京津冀大气重污染主要是本地积累加上外地传输导致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20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对PM2.5污染的贡献约为70%左右。冬季采暖期间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是重污染天气高发的根本原因,一旦气象条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院士认为,京津冀区域性大地形“背风坡”弱风区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气象条件变化特征,以及该区域周边大气污染输送等,在某些时段也可能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京津冀地区重污染频发,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地与周边区域污染物排放状况。
12月20日,北京持续霾红色预警,建筑物若隐若现。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12月20日,北京大雾、霾预警双发,局地能见度不足50米,整个京城仿佛置身于“仙境”,分不清雾和霾。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抗霾主要靠风?天帮忙还需人努力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书肖对记者解释说,污染的产生不是一时一日,污染的治理也难一蹴而就。京津冀区域正处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过程叠加的时期,燃煤、工业、机动车和居民生活排放量都处于高位,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还很艰巨。目前京津冀区域的污染治理处于第二阶段,即污染的发生发展受自然边界条件的影响显著,比如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期间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情况下,这个表现就更加突出,一旦气象条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是重污染天气高发的根本原因。要彻底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必须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天不帮忙的时候,人就要更加努力”。王书肖说,我们要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过程有耐心。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全社会共同减排,重污染天气就会越来越少,环境空气质量就会越来越好。
12月20日,北京持续霾红色预警,建筑物若隐若现。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12月19日,山东济南的民众在雾霾中出行。当日,山东省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和霾橙色预警信号,多地出现重污染天气。中新社记者 张勇 摄

  治理雾霾需多管齐下

  根据北京市大气PM2.5污染源解析结果,在PM2.5的本地污染源贡献中,机动车排放占比为31.1%,燃煤占22.4%,工业生产占18.1%,扬尘占14.3%。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程水源对记者表示,在本地污染源中,机动车排放占比最高,因此北京市重点控制机动车污染十分必要。但北京市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还实施了很多其它重要措施,包括大力压减燃煤、民用散煤清洁化、燃煤小锅炉和“散小乱污”企业的淘汰治理、建筑施工扬尘管控等。

  专家表示,针对大气PM2.5污染治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市,持续推进散煤清洁化替代、燃煤小锅炉“清零”工程、“散小乱污”企业关停淘汰任务、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等措施,减少燃煤特别是冬季散煤使用量,提高工业企业治污效率,降低燃煤、工业、机动车和居民生活的污染物排放。
news.sohu.com false 中国新闻网 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6/12-20/8099930.shtml report 2618 中新社记者阮煜琳24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超过50个城市启动橙色以上预警,多地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京津冀鲁多家企业限停产……1
(责任编辑:肖武岗 UN845)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