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级收入连续三年零增长、入不敷出的“锅底村”到村级收入2016年有望翻番至330万元,摘掉区薄弱村帽子,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富润社区仅花了4年。
“资源缺、资金少是薄弱村普遍面临的困难,用好政府精准扶贫政策,以愚公移山精神去干,就能实现强村富民。”市委农办人士说。
靠“等靠要”,永远发展不起来
富润社区是占地近20万平米、住房2922套的安置小区,前身是孟村村。2011年11月,谢玉平到孟村村任村委书记时倒吸了一口凉气:村委账上仅700元,年底村委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没着落,还欠着大笔外债。他立即多方奔走,向上争取资金给村委工作人员发完工资。
随后,谢玉平就如何发展产业项目向村委班子征求意见。有人表示“不出乱子就行,村里资源不足,也没钱办事,简单点做做吧”。谢玉平立即说:“村级财力不提升,就谈不上民生福祉,不为民谋福,当什么村干部?事情再难,像愚公移山一样盯准了一点点做,总会克服的。”
“等、靠、要,薄弱村永远发展不起来。”我市在2013年开始的薄弱村扶持活动中再三向村、涉农社区灌输“自强”观念。帮扶单位除了给予资金补助,还帮村、涉农社区争取项目,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在此引导下,谢玉平带着社居委干部多方寻找生财项目。2013年,他们凭着愚公精神,和168亩集体所有的工业用地上的37家企业一家家谈,使每亩厂房租金提高了2000元,社区收入就由此提高了30多万元。至去年,该社区财力已由2010年至2012年每年168万元增至290万元。
精准扶贫,“愚公”多了金点子
经过10余年城镇化发展,村、涉农社区可用资源日渐减少。“抓住经济变化节奏,用创新的眼光看待,用灵活的办法对待,就会有新机。”市委农办人士说。今年我市全面推行“一事一议”、“一村一策”等精准扶贫新机制,推动富润等一批村、涉农社区加快壮大集体经济,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了解到社区原有厂房用地约80亩被占用后还没落实相关补偿,结对帮扶的滨湖区国土局等单位人士和谢玉平一起走访企业,并支招:镇工业园区已定型,利用80亩新建厂房不太现实,但一些企业有产能扩容需求,可鼓励企业利用零散地块建厂房,社区收取土地租金。改建到位后,该社区可因此增加年收入80万元。
最近谢玉平三天两头都要到社区旁的空地和工业园区看看。140亩的工业用地上都是陈旧的老厂房,他正抓紧时间和相关企业洽谈厂房改造事宜。社区旁的绿化带是规划用地,却一直未建设。他打算以租金抵建设费的方式尽快建成社区配套用房。他告诉记者,这都是社区在市委农办等帮扶单位推动下确立了“抓产业项目脱贫”思路后开展的,“没资源、想办法找,没资金、想办法以租抵建,总会解决”。项目全部建成后社区财力可突破600万元,成为富裕村。
近年来,我市通过“千名领导干部联千村(社区、企业)、万名机关干部进家”等活动对薄弱村加强帮扶。2013-2015年,仅市级机关单位就累计进村862次,支持薄弱村资金、物品5000多万元,提出建议数百条。
村强才能民安,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富润社居委在民生工程建设方面从不含糊。社居委楼组长王岳明说,像晾晒架曾经有人建议用自来水管,社居委和居民代表商议后认为这样的管子两三年就会生锈,不好,遂多花了10万元建成了钢架式晾晒架。社区刚成立时楼道内满是通下水道、修空调等小广告,社居委了解到此类服务需求较多后,责令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相关服务并加以补贴。到前年,社区楼道里再也见不到小广告了。
“村强才能民安,才能让百姓增强获得感,社区才能和谐,我们才有更多精力投入经济发展。”社居委主任蒋晓东说。三年来该社区已在诸多民生工程上投入60多万元,居民投诉由之前的三天两头就发生转为一年难得遇到一二起。与之相对应的是,谢玉平、蒋晓东等人的办公室里,空调、会客椅等都是用了十几年甚至20多年的。除了上级要求必须增设的服务大厅,五年来社居委没有增添一样硬件设施。
聚焦富民,要深层次开展精准扶贫。市委农办人士表示,今年起我市将对155个村级稳定性收入在20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进行帮扶,由以前的点对点帮扶向借助镇(街道)、区平台,推动薄弱村与强村、薄弱村与薄弱村“抱团发展”方向转变,着力提高村集体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今后五年,我市将争取每村每年组织实施1个以上产业发展项目,并进一步提高农村资金、资产使用效率,增强薄弱村内生发展动力,力争至2020年薄弱村稳定性收入达到200万元。(记者 朱雪霞)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