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107岁时 他曾玩笑说“上帝太忙,把我忘了”

来源:新京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107岁时,他曾玩笑说“上帝太忙,把我忘了”

  他曾在107岁生日时开玩笑,“上帝太忙,把我忘了”。如今,上帝带走了这束光。

  周有光

  籍贯:江苏

  终年:112岁

  去世时间:2017年1月14日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职业:语言学家、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2013年1月15日,北京,刚过完108岁生日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2013年1月15日,北京,刚过完108岁生日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周”字怎么读?按直音法,写作“音舟”,即两字读音相同;按反切法,可注为“知勾切”,意为“知”声母zh和“勾”韵母ou……

  如今,我们能在手机、电脑上,迅速用拼音输入“zhou”并打出这个字,归功于一个年代和一个人:1958年,周有光。

  2017年1月14日,112岁生日的第二天,周有光去世。

  很难用寥寥数语,概括这位传奇老人。他通晓汉、英、法、日4种语言,生于常州,长于苏州,学于上海,游历日美,最终落叶归根。50岁,是他人生的对折点。这之前,他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这以后,他转投语言文字,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他曾在107岁生日时开玩笑,“上帝太忙,把我忘了”。

  如今,上帝带走了这束光。

  著名学者为何多长寿?新京报动新闻(ID:xjbdxw)出品

  蜡烛

  不能含糊,不要和稀泥,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周有光

  2016年1月13日,是周有光的111岁生日。在亲友的注视中,他执意要求,生日蛋糕上并排插着寓意“111”的三根蜡烛,只能点燃一根。

  他的外甥女毛晓园回忆,舅舅这么做的理由是,自觉“111岁,还是一事无成,相当于1岁。”与此同时,他还向家人表示,自己以后要“少说空话”。

  周有光曾经公开表示,一生中没有不得不说的假话、违心话。在“谎话连天”的年代,“我就不讲话”。

  生日那天,江苏常州老家的亲友都来了。从1923年入读圣约翰大学算起,他已经离乡90多年了。常州青果巷,这条长不过数华里,曾诞生过瞿秋白、赵元任等一时人杰的小街,成了他永恒的乡愁。

  他吃了不少鸡蛋羹,而没有像往年一样尝上一口烤鸭——2015年1月22日,他的儿子周晓平去世。一个月后,他因胃部大出血、肺部感染等问题住院,3个多月内被3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出院后饮食受到严格控制。

  “我好起来了”。周有光告诉外甥女。网上流传的生日照片上,他戴着寿星帽,面色红润,眼带笑意。

  两天前,周有光112岁生日这天,却是另一番光景。文化界诸多人士去周家拜访,上午10点多,其私人医生蒋彦永送来生日贺卡。“周有光没有戴助听器,几乎吃不下东西,一袋400毫升的营养液打得很慢”,蒋彦永回忆,临走前,自己提出看一下周有光的舌头,周有光已非常疲惫。

  据蒋口述,14日凌晨3点,周有光“情况变得很差”,被送往协和医院急救。凌晨4点左右,周有光去世。

  新闻

  我到了85岁才离开办公室。我的世界小得不得了:半张小桌子,半间小屋子。

  后拐棒胡同的入口在朝内大街南侧。这里距离国家语委约7公里,两地需跨过故宫中轴线,约20分钟车程。

  这是周有光生前上班,日日要走的路。

  胡同的一侧是气派的银行大楼,另一侧则是临街小卖部,用纸板做成门牌标识。往里走,能看见一栋淡黄色外观的老楼房,这是语委的宿舍。

  楼的外观有重新刷漆的痕迹。在关于周有光的报道中,这栋楼曾被描述成“灰色小楼”。一提起周有光,门卫熟稔地用手指了指,“就在那儿,你跟着他进去就行。”

  昨天下午,胡同里来了不少媒体记者。他们鱼贯而入,挤在周有光家所在楼层的一米宽楼道里。

  “访客太多,一天能有七八个。”在邻居和老同事看来,持续不断的来访,对老人家的身体是个挑战。

  他的创作却未受影响。事实上,周有光一生笔耕不辍。百岁高龄时出版《百岁新稿》,104岁完成《朝闻道集》,110岁时仍有《逝年如水》和《从世界看中国》两本新书问世。

  生前,他每天都要读几份报纸,国内外的大事小情,往往都要评论一番。堆在案头的报刊,他都用红笔密密麻麻画线标注了。毛晓园记得,舅舅时常跟自己说,“今天又有一件新闻”。

  而在昨天,他的去世,成了“新闻”。

  拼音

  汉字为主、字母为仆。字母的任务是侍候汉字,不是代替汉字。

  周有光回忆,1950年之前,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有很多争论。究竟是用国际通用的字母,还是根据汉字来创造字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写了本书,叫《字母的故事》,讲述世界各国字母几千年的历史。“后来就决定采用罗马字母。因为我们要走向世界,一定要采取世界共同使用的东西,就是字母。”

  上世纪50年代,汉语拼音曾遭很多人的反对。“当时有人认为中国有五千年文化,干吗要用帝国主义的字母。”据媒体报道,周有光曾谈道,反对最厉害的就是JQX,“有人说我姓邱,那我就是阿Q先生了。我们跟他说,不要怕,英文里面的皇后也是Q开头的。”

  26个字母,花了三年。直到1958年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国才有了自己的标准。同年秋季开始,《方案》作为必修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

  周有光也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也于1961年出版。

  1979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波兰华沙召开文献技术会议。周有光在会上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

  据媒体报道,周有光提出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出台,不仅使华夏五千年的汉字语言从此有了标准、规范的读音,还使学龄儿童能够提前两年开始阅读名著。

  错位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周有光的人生轨迹,原本应沿着一条截然不同的轨迹展开。

  他的曾祖父既做官,也兼营实业,家中阔绰。道光年间,太平军起,曾祖父守城未果,投水尽节。到周有光1906年出世,周家早已中落。这是他一生错位之始。

  1923年,他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在亲友的“众筹”下,17岁的周有光凑齐200元学费,从苏州启程,踏上了东去的列车。和多数江浙同乡一样,他选择专研经济学。

  毕业那年,按学校传统,他应该去美国继续深造。但其时,周家并无法承担这一费用。最终,在岳父赞助下,他和妻子张允和东渡日本,继续深造。

  周有光晚年回忆,自己本打算投帖京都大学经济学家河上肇门下,这一计划随对方因“左倾”被捕而不得不修正,改为专攻日语。

  这是他的第一次错位。

  一年后,因妻子怀孕,夫妇二人回到上海。在友人推荐下,周有光进入银行工作。之后,他辗转上海租界、纽约华尔街,俨然“金融才俊”。

  1949年,上海解放,身在美国的周有光一家随即回国。在他看来,从事金融行业多年,正可为新中国经济工作出力。

  迎接周有光的,又是一次错位。1955年,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他,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会议后,突然接到通知,调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

  “当时我说,自己是业余搞语言学、文字学的,是外行,留下来恐怕不合适。领导回答,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就这样,我离开了经济学界,到了语文学界。”周有光回忆。

  那年他50岁,“半路出家”,一头扎进语言学中。

  这一次错位,便是大半生。

  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煜 曾金秋(李佳钰对本文亦有贡献)

news.sohu.com false 新京报 https://mp.weixin.qq.com/s/AXtMoNkSeLnMmaPcWSBzhA report 4072 他曾在107岁生日时开玩笑,“上帝太忙,把我忘了”。如今,上帝带走了这束光。周有光籍贯:江苏终年:112岁去世时间:2017年1月14日去世原因:病逝生前职业:
(责任编辑:窦远行 UN833)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