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酒三六九,小酒天天有。”这是前几年在贵州省安顺市辖内的农村,广泛流传着的一句俗话。
俗话的背后是名目繁多的各种酒席。在安顺,除了婚丧嫁娶外,满月酒、搬家酒、剃头酒、参军复员酒、生日酒、升学酒、开张庆典酒等酒席名目层出不穷。被这些酒席裹挟的邻里之间的礼尚往来渐渐变了味儿。
为了塑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2015年起,安顺市着力整治国家公职人员违规操办酒席的同时,进一步将滥办酒席的整治范围向辖区内的村(居)延伸。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安顺市文明办了解到,他们已出台明确规定,除了婚丧嫁娶酒席之外,搬家酒、升学酒、剃头酒等其他酒席一律禁止操办,婚嫁酒席时间也从原来的3至5天缩减为1天。
帮村民算账:办一次酒损失2万元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是一个的贫困村,2013年,塘约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
造成塘约村贫困的一个原因是滥办酒席盛行,送礼把村民的钱袋都送空了。
塘约村村民张小林记了一笔账,从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的39个月里,他们家一共参加酒席182次,平均每个月近5次,累计送出的礼金2.73万元,平均每年8400元,占家庭全年收入的一半。
“打工一年一万三,回家吃酒荷包干。”这句顺口溜成了张小林的真实写照。而张小林的情况并非孤例,大多数村民都曾反映,名目繁多的酒席吃请已经变成一种压力,让他们背上“人情债”。
塘约村村支“两委”还帮村民算了一笔账:在外务工按每人每天100元工资计算,平均办一次酒席回来帮忙就要耽误10天,20个人回来帮忙的话,办一次酒席就要损失约2万元。
再加上办酒席本身的花费和各类礼金,一年下来,村里因为滥办酒席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00万余元。
普定试点:“456”模式规范民办酒席
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只是一个缩影。为了改掉农村的这些吃请陋习,减轻农民负担,把村民从“酒席风”中解放出来,安顺市相关部门开始探索治理村(居)民滥办酒席的有效途径。
2014年,安顺市将普定县列为治理村(居)民滥办酒席的试点县。随后,普定县积极探索出一套“456”模式,规范民间操办酒席工作。
这套模式于2015年在安顺全市范围内获得大力推广。
所谓“456”模式,指的是“组建4支队伍,着力5个明确,突出6个强化”。
4支队伍包括“酒席文明”宣传队、“酒席文明”互助队、“酒席文明”纠风队和“酒席文明”巡查队。其中,宣传队由村(居)党支部书记任队长,村(居)委会主任任副队长,“两委”其他成员为成员,制定《村(居)规民约》,组织宣传发动,对违规办酒席的村民进行问责。
而纠风队则由乡镇分管领导任队长,采取乡(镇)、村(居)互动的方式,从各办、所、中心抽调人员,配同村(居)支“两委”推动《村(居)规民约》的贯彻执行,纠正违规办酒席行为。
“着力5个明确”则明确了酒席的范围、规格、流程、标准和主体。安顺市文明办明确规定,除了婚丧嫁娶酒席之外,搬家酒、升学酒、剃头酒等其他酒席一律禁止操办,婚嫁酒席时间从原来的3至5天缩减为1天。
此外,根据各地实际制定了较为明确的礼金和酒席标准,礼金控制在100元以内,酒席控制在120元以内,桌数控制在30桌内,酒席前须将预算表报村(居)委会审核。
而“6个强化”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强化督促检查。安顺市、县两级文明办牵头同级纪委、组织、督查督办、公安消防、市场监管、卫生等组成联合督查组,采取定期督查、重点抽查、明查暗访等机动灵活方式,进行督促指导、分析调度、考核评价。
治理成效:户均送礼减少4000元
澎湃新闻从安顺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通过开展规范酒席办理工作,安顺各区(县)乡村节俭办酒蔚然成风,促进了民风良性发展,村寨文明程度大大提高。
“村民们节省了开支和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奔小康上。”上述负责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
据安顺市文明办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安顺市办理酒席的户数比上年下降了78%,户均少送礼金近4000元。
节俭办酒席的规定,让安顺市普定县猫洞乡和谐村村民王成文受益不少。2015年3月,王成文举办了婚礼,一共摆了25桌酒席,每桌费用不超过120元,酒席总消费约3000元左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