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陆战之魂》
这是我军实施改革强军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4月27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中央军委决定,中国陆军以原18个集团军为基础,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番号分别为陆军第71至第83集团军。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这是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的重大决策,是军改迈出的坚实一步。这也意味着,中国陆军18个集团军成了“过去时”,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恰巧此时,我写的《陆战之魂——18个集团军的前世今生》(陕西人民出版社)刚刚摆上新华书店的货架,渐次出现在各种新媒体上。因此有读者朋友说,手真快,这么短的时间就出书了?其实,这完全是一种巧合。我动手写这本书的时候,军改尚未启动,当时我并不知道2014年我国政府向全世界公布的中国陆军18个集团军会成为“历史”。
是几件“小事”促使我要写这样一本书。
前几年的一个暑期,几个朋友相约带了孩子去爬狼牙山。在路上,有个上初中的孩子问:狼牙山五壮士是真的吗?怎么听说他们也偷东西呢?我当时正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军史节目,就给孩子们讲起我所了解的这段历史,孩子们纯真的眼睛里似有疑惑。孩子又问,狼牙山五壮士有后人吗?他们原来所在的部队还在吗?……那段时间里,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上出现过大量“段子”,对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进行解构、抹黑和诋毁。从董存瑞到邱少云,从刘胡兰到黄继光,从王杰到雷锋,几乎没有一个还可以称为“英雄”的。这些东西像病毒一样传播蔓延,就连跟我们重走长征路的一位青年记者也和我探讨“究竟有没有飞夺泸定桥”这回事。我感到,这种思潮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国际背景,目的就是要把我们民族、我们军队的英雄全部毁掉,进而实现“毁我长城”。
还有一次,我应邀去某高校和大学生进行交流,面对那些可爱的90后,我问,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十位大将的名字?得到的回答是,有的能说出一个,有的能说出两个,最多的能说出三位大将的姓名。我想是不是太遥远了,又改口问,同学们知道我们现在陆军有多少个集团军吗?知道你家乡的驻军是哪个军吗?得到的回答令我啼笑皆非,有个同学说,现在还有集团军的称谓吗?那是战争年代的情况吧?
这些事情深深地刺激着我。数十年来,无论是写书、编书还是给电台、电视台和网络做节目,我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党史军史这个领域,甚至还被冠以“专家”的名义。因此,我有义务也有责任把历史的真相告诉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一代,正本清源,“激浊扬清传正声”。当时,我正在电台做一档“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七十个军”的节目,我想,为何不把中国陆军18个集团军的发展历程梳理出来,让广大的读者看看,每个集团军都是从哪里来的?打过什么样的硬仗?受过怎样的磨难?创造过什么样的战争奇观?铸就了何等的辉煌?涌现过什么样的英雄?现在正在履行什么样的使命任务?……
在梳理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战火锻造出来的18个集团军,每个军都有着值得自豪的历史,不仅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戴,也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盟军元帅蒙哥马利于上世纪50年代到中国考察后作报告时说:中国军队从士兵到将军都是最优秀的,我要告诫世界军队,切忌与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
在写作过程中,曾经困扰我的,是用一条什么样的线把一个军的战斗历程、名战名将和享誉中外的人物等内容串起来,同时还要突出每个集团军的“个性”,要写出这支部队的“灵魂”。在反复研读军史资料时,我发现,几乎每个军创建之后的几十年里都经过多次整编、转隶、合并、改建、调防……但是,它的战斗作风、光荣传统却能够一代代传承下来。这靠的究竟是什么?
那天看电视,习近平主席到新疆军区某师视察,在师史馆里看到了珍藏的一份特殊的“家底”——三个箱子里面装着2993块银元、两瓶沙金和一块金锭。创建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这个师,从陕甘到新疆,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严峻,这份家底丝毫未动,分毫不少。习主席说,你们开展的“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建设,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这个做法很好。要发扬光荣传统,永葆老红军政治本色。
一支部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险和磨难,真正能够传承下来的,不正是这种红色基因吗?因此,习近平主席多次对全军部队提出明确要求,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的血脉。
“红色基因”也就成了《陆战之魂——18个集团军的前世今生》这本书中的一条最重要的红线,它也因此成了向军改献礼的作品。
现在,我们这支军队正在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革,军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说,变了的,只是部队的番号;不变的,是我们永远的军魂,是人民军队宝贵的“红色基因”。(董保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