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狐新闻资讯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缓解塑料快递包装污染,亟待理顺谁来为环保买单?

来源:搜狐新闻
  • 手机看新闻

  当“光棍节”已经成为“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后,“快递”也就由线下采购的补充渠道变为了公众最主要的购物方式之一。根据邮政系统的数据,在这个刚刚过去的11.11,由邮政、快递系统处理的快递总件数为4.16亿件,同比增长25.68%,再创历史新高。

  2017年,中国的快递包裹量已经达到惊人的400.6亿个,雄踞全球第一。

  2018年呢?预计量,是490亿件。

(塑料快递包装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环保和公共卫生问题)
(塑料快递包装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环保和公共卫生问题)

  在剁手的欣快渐渐褪去之时,这些曾经被我们顺手扔掉的塑料包装袋,正在成为一个巨大且难缠的环保和公共卫生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它们可能最终以我们绝不期待的方式,再次回到我们身边——甚至是体内。

  快递污染:被填埋的塑料袋,最终又被我们吃了下去?

  安全运送一个商品到剁手族的手上,到底需要消耗多少包装资源?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可以给我们一个宏观的概念:2017年,全行业使用了约110.5亿个塑料包装袋、8亿条中转用塑料袋、48亿个封套、以及4亿卷胶带。有人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把这些塑料袋一个一个排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280圈;摆在一个标准足球场上,则可以盖出14000层的大厦——而中国最高的大厦只有100多层。

  “包装垃圾的总体回收率不到20%,”北京印刷学院青岛研究院副院长朱磊表示,“而像快递包装中的填充物、胶带等塑胶成分,回收率更近乎于零。”据了解,快递包装的环保问题集中在塑料制品(包装袋、胶带等),因为其回收价值极低。在各大城市,对塑料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

  “塑料快递袋很难降解,即使降解了,仍然会对土壤构成污染,”已经与快递包装较真了两年的王曦这样说道,“微小的塑料颗粒也可能渗透进入地下水系统。”2016年,留学回国的王曦发起了环保项目VLOOP蔚路循环,希望用推广可循环使用环保袋的方式,减少一次性快递塑料袋造成的污染问题。

(一个投放在某大学校园内的环保循环袋归还试点)
(一个投放在某大学校园内的环保循环袋归还试点)

  同样在担忧塑料快递袋的还有各国的研究者:近期,一份汇集了17国数据的《海岸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报告显示,塑料微粒的表面除了吸附有机污染物外,还会吸附金属元素、纳米颗粒等对人体有害物质。

  换句话说,这些我们所埋掉的塑料快递袋,在降解进入自然界的水循环系统后,最终可能又以我们看不见的微粒形态被我们吃进嘴里——顺便夹杂着其他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

  这种可能是迫在眉睫的吗?

  不要有侥幸心理,国际上已经发现了这样的先例:奥地利近期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多个国家的试验者体内发现了多达9种的塑料微粒,这看起来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全球性问题。

  那么,到底危害有多大?

  联合国环境署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对于塑料微粒本身的“毒性和影响的研究尚且不足”,但显然,塑料微粒“表面可以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从而影响人们的健康。

  或许是一个巧合——还有一份近期发布的研究则显示,自1970年以来,全球男性的精子数量与塑料制品产量呈反比关系。

 

  在看了这些研究报告之后,相信没有人希望,我们的城市被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所包围。

  社会共治:明确环保成本付费机制是关键

  塑料包装袋统治快递产业的现状,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在某电商网站上,看起来质量尚可的塑料快递袋,批发价格可以卖到只有1角钱,甚至几分钱。

  从卖家和消费者的角度而言,既然塑料快递包装的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要让他们转而使用可循环包装,似乎确实是一件“经济上不合算”的事情。

  “目前的难点在于,环保总是有成本的,哪怕是一个可循环快递袋也是需要花钱的,”一位行业研究者这样分析道,“那么谁应该来支付这个成本?政府、企业还是消费者?社会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

  有一种声音认为,根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这个成本应该主要由企业承担。“由企业为环保买单,有利于把环保成本内部化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来自德国的欧洲议会议员Reinhard Bütifkofer这样说道。欧盟在这方面最为激进,其2018年初公布的最新“限塑”方案要求,到2030年时将实现“所有塑料包装实现可再次利用或可回收”。然而,这一方案引起了相当多的欧盟企业抱怨,飙升的环保成本会让他们在与亚洲和美国的同行竞争中处于下风。

  由政府来为环保成本买单的观点,也一直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中国这样政府调控能力较强的国家,由政府提供的专项资金被不少人看做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依靠。“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河南日报》评论员叶祝颐在一篇评论里这样写道,“不能把治污成本推给民众吧?”

  站在经济学的角度,由于环境具有明显的公共品性质,只有“让所有受益人的支付意愿等于提供该公共品的成本”时,最优提供才能实现。从这种观点出发,主张由受益人——即最终消费者来直接买单的观点,也在近年来愈发获得认可。“政府的投入资金也源自于公众缴纳的税费,企业的投入必然要求从产品的售价上得到补偿,”环保经济研究学者尚红敏在一篇论文里这样分析说,“因此,公众才是最终的环境责任承担者。”王曦所发起的蔚路循环项目,正是希望实践此种理念:消费者需要为循环袋缴纳一次性押金9.99元,并在每次归还时缴纳0.5元使用费。“只要合理,不少消费者是愿意为环保付费的,”王曦有些感慨的说道,“毕竟,你不买单,我不买单,谁来为环保买单?”

  媒体报道显示,京东、苏宁易购、阿里等电商平台的物流系统已经开始在全国多个城市推动不同类型的可循环快递包装,其中一种普遍被采用的模式是由快递员当场回收快递包装。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由于这种模式需要快递员等候用户现场归还包装袋,需要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不低。“如果可循环快递包装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比如无人值守的快递包装回收箱,推广起来也许会更容易,”王曦所发起的环保循环袋项目此前已经在一些高校试点,快递袋归还率可以达到70%左右的水平,“前提是消费者为环保付费的模式得到普遍认可。”

  管理部门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长远重要性。

  2017年底,国家邮政局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要在“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上取得明显效果。

  今年年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提出2020年底前在全国城市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一系列制度的出台,为凝聚社会共识提供了全新的依据和新的起点。在学者尚红敏看来,归根结底,只有明确公众在资源与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定位,“才能促使其通过环保付费的方式自愿承担环境责任”。好消息是,今年双十一前,某门户网站所做的“消费者是否应该为环保袋付费”网络调查显示,超过45%的网民认可消费者直接为环保付费的模式。

  这或许意味着,年轻一代消费者对此议题的认知程度正在不断加深。(文/庞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news.sohu.com true 搜狐新闻 https://news.sohu.com/20181120/n555870175.shtml report 4467 当“光棍节”已经成为“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后,“快递”也就由线下采购的补充渠道变为了公众最主要的购物方式之一。根据邮政系统的数据,在这个刚刚过去的11.11,由邮
(责任编辑:李俊鹏)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