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u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 广西龙滩水电工程:创世界之最 保“西电东送” > 历史地位
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复兴伟业书写辉煌篇章

NEWS.SOHU.COM  2002年03月31日10:56  新华网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赵承 韩振军) 1999年6月17日。古城西安。江泽民同志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3年过去了,号召化为行动,奋斗渐成现实。近700万平方公里的西部大地、3亿多西部人民感受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的激情。路通了,灯亮了,山绿了,河清了,客商多了……

  西部这片热土,正开创着改天换地的世纪伟业。

  一个伟大的战略,一个历史的机遇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优先给予东部优惠政策,沿海地区获得先行一步的机遇,人、财、物汹涌而来。人们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描述西部资金大量东流;用“孔雀东南飞”慨叹西部人才的流失。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实力,加快开发中西部地区的时机已经成熟。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安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拉开了大开发的序幕。

  3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大开发进行了战略部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幅增加西部建设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大力改善西部投资软环境,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土地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西部领域,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推进地区协作与对口支援;制定西部地区吸引人才的政策,发挥科技主导作用,增强教育投入,加强文化卫生建设等。

  权威人士评论说,这些优惠政策力度之大、内容之多,超过了当年国家对东部地区的给予。在政策的影响下,“春水西流”、“孔雀回飞”,西部正在成为招财纳士的宝地。欧美的财团来了、港澳的客商来了、东部的企业来了、西部的业主安营扎寨了,外流的人才又回来了……

  近3年来,外商直接投资西部的合同金额大幅上升。去年,尽管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放缓,但西部地区除西藏外11个省区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仍然达到18.9亿美元,比上年有较大的增长。美国英荷壳牌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联合投资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在贵州投资建设西电东送工程,香港商人在四川投资建设成都至绵阳高速公路,法国公司在成都以BOT方式建设城市供水厂,英国BP公司在重庆投资建设醋酸项目……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工地上,活跃着外商的身影。

  沿海企业开始进军西部。西部中心城市重庆、成都、西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产值和利税正以成倍的速度增长,而其中至少三成以上的高新技术来自东部落户企业。仅深圳企业与西部企业间的合作项目总额已超过100亿元。

  西部的民间资本也在开发、开放浪潮中迎来明媚春天。西安市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激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拉动了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截至2001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20多万户,私营企业集团30多户,从业人员达50多万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近70亿元,销售总额达90多亿元,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的民营企业集团。

  即使是神秘、荒凉的罗布泊,也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浪中成为投资热土。昔日凋零败落、黄沙满途的生命禁区,如今正崛起一座钾盐基地。大型推土机、挖掘机和装载车正夜以继日地挖沟开渠,修坝建堤,一个新城镇——“罗布泊镇”即将兴起,正在从事罗布泊资源开发的建设者们有可能成为第一批居民。罗布泊钾盐基地的副总指挥夏同昶说,他的脑海里已经有了厂房、工地和城镇的模样。

  面对西部开发的历史性机遇,莘莘学子、“海归”人员踏上西征的路途,把西部当作施展才华的新舞台。据广西人事厅厅长孙屹介绍,广西人才流动已由过去的出大于进变成现在的进大于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调进比调出增多。四川省一份抽样调查表明,四川绵阳、宜宾、雅安三市和一些部门引进和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3.25比1,引进人才超过外流人才。

  “每当海外的同学问我,你到西部创业,后不后悔?我的回答是:到今天为止,我还没后悔过!”说这话的,是昆明广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留美博士张杰。仅2000年云南省就从国外、省外引进了187名高层次人才到云南安家落户,进来的超过了出去的。与此同时,全省建立了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进站博士后已有20多名,还有更多的专家和博士以不调工作、不转户口等更灵活的“柔性工作方式”为云南建设出谋划策,尽心竭力。

  一组数据让我们欣慰:目前,全国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中,有35%以上的东部学生愿意到西部发展,有80%的海外留学人员渴望到西部创业。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愿意到西部实现自我价值,新世纪中国经济的腾飞会给我们激情和信心。”

  一块块经济高地在西部隆起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西部是当然的高地——这里分布着太多的高原与山脉。而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版图上,西部则很难以“高地”自居。贫穷、落后、蒙昧、沙化,似乎成了西部的代名词。

  如今,大开发中的西部正在隆起一块块真正的经济高地。

  来自青海循化的撒拉族人韩尚文,说起家乡的路时感慨万千:路,正在改变一个民族的生活。“我家那条40年没修的土路终于铺上柏油了。原先从循化到西宁要4个小时,现在2个小时就到了。路好了,到我们那里旅游、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了解撒拉族的人也越来越多。”

  近3年间,国家不但为西部开发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且把大笔的资金投向西部。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20多个重点工程相继启动,总投资超过了4000亿元。这些纵横交错的巨大工程,正以恢弘的气势在中国大地上,自西向东、从南向北纵横延伸,不但改善着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面貌,而且有效配置了各种资源,扩大了内需,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

  3年来,西部已经修通了3300多公里高速公路,190个乡镇、8687个行政村通了公路。西部地区第一条高等级国道主干线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去年贯通。以前沿线地区不通公路,四川、贵州、广西大山里的百万民工们,年年只能挤火车,今年春运中不少人选择了乘汽车出行,广东省一些地方的企业为民工们包车,直接送他们到家门口。

  3年来,特色经济正在西部地区“长大”。棉花、水果、肉类等特色农副产品增产,水电、天然气、有色金属、钾盐、磷矿、稀土等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增加,陕西杨凌、四川绵阳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西部地区企业改造、改组和改革的力度加大,有关部门安排西部技术改造贴息项目275个,兼并破产企业420多户,核销银行呆坏账约270亿元。

  3年来,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可喜变化。在中国的西北角,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包括榆林市的靖边县、定边县和安边镇,俗称“三边”,过去经常“一阵狂风起,不辨昏与昼;山秃穷而陡,四野无锦绣”。而如今,进入视野的是平展的公路,繁华的城镇,林立的井架和密布的林网。在几乎被黄沙掩埋的长城残垣两旁,正在腾起新的绿色长城。擅长编写顺口溜的当地老百姓这样形容今日的“三边”:“沙漠变绿洲,青草满山头;钻机昼夜吼,集镇分布稠。”治沙模范牛玉琴说,受风沙侵袭,榆林城区曾3次南迁。通过三北防护林建设,如今榆林的林草覆盖率已经由1978年的2%高到25%,粮食亩产从不足150公斤跃升到500公斤,昔日“花钱靠救济、吃粮靠返销”的苦甲之地正在变成国家商品粮基地。

  宏伟的工程刚刚“破题”,释放出的能量已让人惊叹。青藏铁路的路基刚刚向前推进100公里,这条“铁龙”的起始地——青海省海西州的经济增长就窜升了18个百分点。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永红说,在海西的历史上,变化最大的就是去年,这是青藏铁路带来的。海西州曾是人烟稀少、经济长期滞后的地区,去年城市居民收入一跃进入全省前列。

  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委主任杨道喜为西电东送算了一笔细账:龙滩电站建设期内每投资100元,广西经济就获得132元的增量,按龙滩工程总投资243亿元计算,相当于每个广西人增加了近700元的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龙滩全部机组投运后,对广西当年全区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为8.3%。在国家投资的支持下,西部地区正在进入新的增长期。

  一组数字最能说明西部的变化,在1979年至1995年的17年间,我国经济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速度为9.8%,其中东、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2.8%和8.7%,东部高出西部4.1个百分点。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3年间,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速度。特别是去年,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明显加速。就连全国经济总量最小的青海省也首次突破了300亿元,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更为重要的是,西部地区布局的工程,正在实现从东到西、从南向北的对接和相连。从西宁到拉萨,从新疆到上海,从广西到广东,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点工程正在打通中国经济的脉络。路通、水畅、气充、电足,后发地区的经济迅速增长,发达地区将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从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到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实现共同富裕,中国不但成功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个大局”,而且顺利实现了“第二个大局”的良好开端。

  开发潮激活西部人

  大开发的浪潮,不仅激活了西部经济和社会,更在西部人的头脑中掀起一场风暴;不但要使西部山河换新颜,更要深刻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

  踏着西部大开发的鼓点,西部人激荡的心潮迅速化为前进的足音。在开发大潮下奋起,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正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东行取经、南下觅“宝”,推销自己、引进外资,行色匆匆;谋划发展大计,确定改革思路,殚精竭虑;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扎实工作,步履坚定。特别是随着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随着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西部地区干部群众的思想面貌焕然一新。

  黄土高坡一个山沟沟里的优秀党支部书记郭秀明,带领群众向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向贫穷挑战,向歪风邪气挑战,初步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今,郭秀明精神正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成为激励西部人民为西部大开发奋斗的鼓角。

  在开发热潮面前,西部人冷静思考。西部大开发,需要国家统一部署、全国人民共同行动,更需要西部人解放思想,埋头苦干。只有把外部的政策优惠与西部自身的体制创新结合起来,进一步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才能发掘出推动中西部发展永不衰竭的内动力。

  东盛科技,陕西一家民营企业,在西部开发中迅速成长壮大。3年来,他们连续兼并了6家省内企业,最近又兼并一家有名的东部企业。从害怕与东部企业竞争,到将东部企业成功兼并,西部人的观念发生了巨变,西部人的信心变得更为坚定。如今,“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正在西部深入人心。

  效率低、刁难多、乱收费多,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创业环境不够理想,曾是影响资金、人才流向西部的重要原因,也是阻碍西部大开发的“梗阻”。如今,西部地区各级政府越来越多地把改善发展环境,吸引资金、技术、人才放在重要位置。一些地方政府对过去制定的文件进行了清理,废止了一批陈旧、过时的规定,加快了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步伐,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服务意识,整顿市场秩序,整治重点窗口地区和行业,政风为之焕然一新。

  如今的西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正在减少,“您好、请坐、您有什么事”成了机关日常用语;过去要盖上百个公章,拖上一年半载的事,现在有的地方只需进一个门,盖一个章就行;政府出台规章、法规前,要公开征求市民意见……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开局喜人,任重道远。在江泽民总书记发出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性号召3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西部需要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用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乘潮而起,乘势而上,使西部大开发更上层楼,书写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完)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