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幼鸣 一套关于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Social Accoutability 8000)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通用。来自国际采购巨头的信号越来越清晰,中国如果达不到保障劳工权益的硬指标要求,产品将逐步为国际市场所抵制,中国将难以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世界工厂”。 SA8000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触动SA8000发端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跨国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在第三世界国家大量雇佣童工、迫使雇工超时工作、所设工厂劳动环境恶劣等事件的暴光;它们引发了消费者对这些企业产品的抵制浪潮,于是,一些上游采购商开始制定约束供应商行为的社会责任要求;一些非政府组织对之也高度重视,设立专门委员会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最终诞生了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IA),并由该组织制定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 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社会责任属于伦理学范畴,比较高屋建瓴、比较宏观判断。西方思维传统注重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作为企业产品来源保障标准的“社会责任”,在SIA手中,被细化地制定为了对制造商行为的具体要求。SA8000标准涉及童工、强迫性劳工、健康与安全、组织工会的自由与集体谈判的权利、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管理体系等方面。SA8000达标的企业由认证第三方信誉担保,其不存在“劳工权益”问题,产品符合“社会责任”要求。 略加分析不难发现,道德力量和经济理性共同作用提供了SA8000出台动力。以雇佣童工、超时劳动、支付法定标准以下工资用工等方式组织生产是不道德的,于是在西方社会引发了大规模示威抗议和消费抵制;零售业巨头销售“不道德商品”效率低下,并且门前总有人举着抗议标语牌走来走去,自身品牌形象受损,于是不得不对制造商产品是否道德进行第二方审核;鉴于势在必行,有组织和机构出头制定普遍适用的审核标准,第二方审核又极不经济,于是导致了使用国际标准专事审核的认证机构出现;接着,也就是现阶段,一套关于制造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及认证程序开始流行;最后,如一些专家所预测,SA8000有望与ISO9000体系和ISO14000体系一样,获得国际企业界广泛采纳。 提出中国制造业需要重视SA8000有现实迫切性,一个实用主义的理由是,社会责任标准已经开始产生贸易壁垒作用。到目前,德国进口商协会已经要求其会员按照SA8000标准审查供应商社会责任行为。法国、荷兰等欧盟国家进口商协会也可能较快做出类似要求。其实,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保证所采购商品“干净”,一些跨国公司已经按照自定标准,开始对中国内地企业进行审查。已有一些国内企业因为“劳动保护”问题被跨国公司剔除出采购清单。比如,在珠江三角洲,去年夏天,一家鞋厂就因为发生女工中毒事件,遭采购商全部撤单。现在SA8000开始流行,对国际采购巨头来说,更方便的做法就是让中国企业提供权威第三方出具的认证文件。 无法否认,自上世纪80年代区域性制造中心由香港向大陆转移以来,大量雇佣农民工的大陆制造企业“劳工权益”问题十分凸出,恶性事件曾经连续见诸媒体,一些导致“打工仔”、“打工妹”上百人伤亡的案例触目惊心。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产品价格优势相当比例部分来自于对劳工利益的侵蚀。近期,有媒体抽样调查显示,一家东南沿海地区的中型外贸工厂,仅仅不让工人加班加点,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一项,全年就会增加成本300万元,加工费竞争优势荡然无存。 当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沿海地区乃至内陆腹地转移,这无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必须清醒地看到,与此同时,一股发源于西方消费者价值观的社会责任约束浪潮,已经在国际产品与服务领域兴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管中国制造业是否情愿、是否主动,都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那些牺牲劳工利益得到的优势部分将做减法,产品的综合竞争力需要重估。 大势所趋,如果社会责任不能达标,“中国制造”在经济上将不能成立。这将逐步促使中国企业法人,首先是外向型企业法人依照SA8000条文,一一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技术层面上,依据自身具体处境,一些企业还必须购买权威第三方提供的SA8000咨询与认证服务。 保护劳动者、善待劳动者、尊重劳动者是社会文明进步应有之义,忽视、牺牲、侵蚀劳动者权益获得的经济增长本身不合人类共有道德标准。经济全球化无可逆转,由SA8000从上游约束“中国制造”是一件好事。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