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若为什么能够醒来?
2002年8月13日09:53 广州日报大洋网
|
大洋论坛
大洋网讯 南京市计划在“十五”期间投入20亿元,用于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和“120”急救系统等近30个项目的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老百姓的就医条件。南京市这样做确实值得赞赏,广大市民无疑都会从这笔巨额投资中受益。然而另一篇报道又使我担忧,南京某市级医院医生称,很多进口的医疗器械根本没有正规的许可证,在使用过程中会否产生副作用,甚至连医院都不清楚。看来像医生的素质、对待病人的态度,诸如此类的软环境建设更值得关注,医院建设不能偏废,应该“软硬兼施”,否则医疗器械的“副作用”只能转嫁到患者头上。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刘海若的就医经历就证明了“软硬兼施”的重要性。刘海若5月10日在英国火车事故中严重受伤后,昏迷不醒。当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凌锋教授接到赴英国为刘海若会诊命令的时候,英方已经认为刘海若是脑死亡。伤者如果是脑死亡就会有两个结果,一个就是立刻放弃抢救,不再浪费资源;第二个就可以用她的健康脏器作为移植脏器给别的人。但是凌锋教授在做了一系列的诊断之后,认为刘海若并没有脑死亡,而她的家人最后也同意将刘海若从英国转回国内治疗。
经过北京宣武医院两个月来的悉心治疗和不懈努力,海若终于苏醒,现在甚至可以开口说话。她不但记得自己及亲友的名字,还能阅读文章,并且主动要求看电视财经节目,反差是如此之大。我想,英方除了对中国传统医学知之不多之外,在整体医疗水平上至少不会比中国差。为什么一个被英国医院宣布为脑死亡的病人,在中国经过不长的两个月的治疗,就能逐步醒过来并逐步恢复语言和记忆能力呢?这大概与医院对待病人的态度关系很大。无庸讳言,海若在中国的知名度要比在英国大得多,她在宣武医院得到的关注,在英国是万万得不到的。
大家的经济条件是不一样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凤凰卫视那样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所以短期内人人都享受到最先进的治疗也许不现实,但是最起码,医院在对待病人的态度上,应该一丝不苟、一视同仁,也只有这样,医患关系才能和谐,我想这也是就医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江南时报 高志虎)(大洋网 www.dayoo.com)(编辑:天行健)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