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评论:八国首脑峰会能弥合美欧分歧吗?(组图)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6月02日14:45 中国日报网站 |
|
|
6月1日,布什与希拉克握手寒暄。 |
布什与希拉克各有所想。 |
希拉克与布莱尔在一起 |
中国日报网站特约评论员文章:连日来,欧洲再度成为了世界政治的中心。从俄罗斯庆祝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而举行的有45个国家的元首出席的盛会,到在法国湖滨小镇埃维昂举行的G-8年度首脑会议以及南北非正式首脑峰会,欧洲不仅是国际媒体的聚焦之地,而且,这两次重大的外交聚会所掀动的政治联系,几乎囊括了世界各主要地区和主要国家。世界政治在经历了伊拉克战争的动荡之后,似乎正在为今后的发展寻找新的动力。
布什此次欧洲之行的重点并非“修补篱笆”
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们在圣彼得堡和埃维昂所讨论的问题,几乎包涵了今天国际关系的主要议题:从反恐到促进区域合作,从伊拉克战后重建进程中的合作到反艾滋病的国际行动,从寻找对策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到加强南北对话,从伊朗问题到朝鲜的核危机。然而,在这一堆的议题中,我们似乎难以找到一个本质性的问题,那就是当世界政治因为伊拉克战争而出现了重大裂痕之后,美国如何来寻找缩小分歧以及重新形成大国间协商政治的新架构。
在布什总统5月28日开始欧洲之行时,世界媒体都非常关注白宫如何利用圣彼得堡庆祝活动以及G-8峰会来实现与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以及俄罗斯总统普京见面的关系问题。如果布什能够利用这样的外交机会对这些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陷入对立的传统盟友“重续旧情”,主动揭开美欧关系的新的一页,不仅大西洋两岸关系可能会超越“伊拉克情结”,最重要的是,世界政治可能会由此而开始一个新的“大国协商”的时代。
然而,白宫似乎并没有打算这么做。无论是布什起程之前白宫新闻发言人的吹风会还是布什的行程安排,此次美国总统欧洲之行的重点都不是在平息“不愉快的过去”,重建美欧之间稳定、紧密的政治联系,而是成为了布什进一步宣传其外交战略理念、故意冷落以德、法为代表的“老欧洲”、准备重新构筑大西洋联盟新的同盟轴心以及实现美国处理伊朗、以巴关系等重点外交目标上。美国官员也明确指出,布什总统无意于在此次欧洲之行中进行“修补篱笆”的工作。
因此,在圣彼得堡,布什并没有安排与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的单独会晤。6月1-3日的G-8峰会期间,美国也没有安排与法、德两国首脑的双边会谈。布什甚至不准备参加6月3日G-8峰会的闭幕式,宁可让闭幕式上写有“乔治·W·布什”的桌牌后的椅子空着,而要匆匆赶往中东去推动美国“新中东战略”的进展。布什不参加G-8峰会闭幕式,显然是对其法国东道主的一种刻意“怠慢”。
6月1日,布什抵达法国时,希拉克总统亲自前往迎接。双方领导人微笑着握手寒暄。在那一刻,从电视镜头前的两国领导人脸上,我们都读不出“尴尬”二字。在G-8世界经济高峰会议开幕式上,布什和施罗德的握手似乎也很“自然”。然而,布什与希拉克和施罗德的握手顶多称得上是“马马乎乎”,纯礼节性的。当两位领导人被问及是否能通过会面而“修补关系”时,双方都选择了避而不答的态度。更有意味的是,在6月1日峰会首脑合影时,我们在施罗德脸上看到的表情,如果不能称为“铁青”二字的话,至少也可以说是“紧绷”。
外交的冷落也是一种“惩罚”
布什总统在此次欧洲之行中连“裱糊匠”都不想做,不是因为布什本人个性的固执,而恰恰来源于今天美国对世界政治的基本态度。
如果说老布什和克林顿政府还非常注意大西洋两岸协商一致的重要性,很在乎德法这样的传统盟友对美国对外战略的反应与支持,那么,布什政府今天处理大西洋两岸关系的基本方式则完全是强调美国的主导地位。有意冷落德、法两国是白宫希望最终建立起大西洋两岸关系的新模式:欧洲国家可以发表意见,但在最终如何行动的问题上必须听美国的;美国在对外采取行动时,欢迎来自欧洲国家的支持,但美国不会在究竟提供什么样的支持问题上,与有独立意识的“老欧洲”讨价还价;如果在最终的决定和如何行动的重大问题上不听美国的,或者“和美国过不去”,那么,美国就将以各种方式予以“惩罚性的回应”。这是布什总统此次欧洲之行继续给予德、法两国以“脸色看”的最大原因。
布什5月28日首访的欧洲国家选择了波兰。这既是对波兰政府在伊拉克战争中全力支持美国的一种“政治奖赏”,更是美国今后准备将大西洋两岸军事同盟的重心向“东转移”的重要动向。今年3月,当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指责德法为“老欧洲”时,就称美国将更多地依赖东欧的新盟友。对“新、老盟友”采取不同的态度,既是为了体现美国现在对外行动中的利益需要,也是布什政府今天对外战略调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雄心勃勃地准备改造伊拉克、改造中东、不惜为了防止武器技术扩散和美国的安全利益而随时愿意“大打出手”的布什政府来说,像波兰这样的新盟友不仅与自己“观点相似”、“看法一致”,关键是愿意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共同行动。用中国人的话来说,“新盟友”好使多了,美国为什么不在态度上向“新盟友”实质性地倾斜呢?
美国如果继续疏远德、法等欧洲大国,不仅将继续损害世界政治中“大国协商一致、共同行动”的理想准则,对于国际关系的历史性进步也将带来消极的影响。法国作为此次G-8首脑峰会的东道主,一再表示应该将发展世界经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作为峰会讨论的主题。但布什总统带着美国作为世界领袖的气势开展此次欧洲之行时,其外交活动的重点却是反恐、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中东和平等国际安全议题。布什在与普京总统5月31日举行的首脑会晤中,呼吁欧洲国家和美国加强反恐合作,对于如何反贫困等全球议题着力甚少。目前在法国和瑞士所出现的对G-8峰会的抗议行动,深刻地说明了安全与发展不能偏废。这两大议题应该是今天世界的大国领袖们共同承担责任、加强行动而不可或缺的关联领域。
G-8峰会很可能深化美欧矛盾
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对德法在外交上的“故意冷落”不会导致法德对美立场在短期内出现实质性的变化。很多国际分析家将希拉克、施罗德与布什之间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已经一个半月以后依然难以走出“阴影”的关系,归咎为三国领导人的执拗的个性。比如说,希拉克身上延续了法国人的执着与法兰西民族的骄傲感,而布什出身美国西部,素有“牛仔精神”。因此,这两人碰到一起,似乎难以迅速和解。
但说到底,美法矛盾在今天依然难以揭开,最重要的是,各自对国际事务的未来和国家利益的不同认识,以及所采取的追求国家利益的不同方式。面对来自美国咄咄逼人的霸权势力,希拉克在6月1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再度重申,他本人“对国际局势的多极化目标深信不已”,并将继续努力来推进“多极化”进程。白宫发言人弗莱舍则对此回应道,“盟国彼此之间应该以‘伙伴’相待,而不是彼此视为是‘极’”。这种我们可以称之为不同的“世界观”,是目前大西洋两岸关系出现紧张的深刻根源。
6月2日,希拉克将与布什总统举行会晤。双方都在“减弱”这次首脑会晤的重要性,并重申各自的立场。白宫表示,安排布什与希拉克的单独会晤是出于“礼节性”的要求;而法国总统的发言人则强调,在会晤中,法方不会对当时的反战立场做出任何解释,将会继续提出伊拉克问题,并努力“捍卫国际法”。G-8峰会将是美法外交一场新的对决。(中国日报网站特约评论员 朱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