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种方式构建农村信贷担保体系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8月09日09:22 新华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9日电 (记者汤计 刘军)农业进入产业化经营后,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信贷群体,难以提供可用于抵押或为他人担保的财产,而没有抵押或担保,金融部门就会拒绝贷款。记者调查发现,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建立担保体系,开启束缚农村信贷的锁链。
在农业产业化起步之初,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没有龙头企业直接参与的情况下,担保体系的建立有赖于政府和社会的扶助性支持。2002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为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问题,由区党委组织部、政府扶贫办、信用联社三家出台办法,建立干部帮扶担保基金。动员全区干部捐资,共筹集农民信贷担保基金300万元,信用社按1:3比例匹配放贷,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利用这一办法,地处贫困山区的红泥塔村农民得到300万元贷款,同时自筹资金用于发展奶牛养殖业。记者采访时,这个村的奶牛已发展到100多头,并吸引了蒙牛乳业在当地设立了奶站。
产业化有了一定规模,培育或引进了龙头企业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可采用“企业担保、政府贴息”的方式。在这一阶段,大量农户实际上已经成了企业的第一车间,企业与农民之间已被“无形的手”牢牢抓在一起,有共同的利益,有相互制约。伊利、蒙牛乳业是内蒙古农业产业化主要龙头企业。为加快奶源基地建设,农民每购入一头奶牛,除了向企业直接借款5000元外,向金融部门贷款时还可享受企业担保。2002年,内蒙古丰镇市在12个重点村大规模发展奶牛业,当奶牛头数增加到6000头时,伊利、蒙牛乳业先后设立了12个奶站。市政府拿出3000万元扶贫款交给企业,由企业按1:1匹配,建立起农民购牛贷款担保基金。丰镇市畜牧局长郭俊明把这种办法称为“企业但保、政府贴息、银行贷款、奶资偿还”。今年以来,全市又新购入奶牛3800多头。
产业化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相应提高,这时出现的不少专业协会、产业协会就可承担起贷款担保的职能,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的担保公司也初露端倪。记者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看到,准格尔旗巨合滩村养鱼协会、伍家窑村的西瓜协会、常青村的蘑菇协会、察右前旗大庙村的奶牛协会等,农民们都通过向协会集资的办法建立起了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基金,其功能一是用于个体农户小额贷款担保,二是扶助受灾会员。察右前旗大庙村奶牛协会会长李仁义说,一头奶牛一万五六,谁家死一头,就是个不小的灾难,遇到这样的事,我们协会就会支持他再买一头牛,把风险降到最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