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百里洞庭 我的家” --岳阳三峡移民访问记
| |
| |
2003年1月5日15:03 新华网
| |
|
新华网长沙1月5日电(记者 黄兴华)自2001年三峡移民首次搬迁到湖南岳阳后,第二批三峡移民也已经在岳阳生活了整整五个月。岁末年初,他们的生活到底怎样?记者近日走访了他们的家,看到他们现在过着令人羡慕的日子。
走进移民彭家杨的家,你千万不要以为走错了地方。上下两层两室一厅的小楼房,摆设整齐的新家具,64厘米的大彩电,崭新的摩托车,新装的程控电话,新挖的压水井……
“我是去年8月从四川忠县搬到岳阳县黄沙街镇黄金村来的。说实话,刚来时,家里也没有几件值钱的东西。短短几个月时间,我的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自己也没想到。”腰挎手机的彭家杨喜形于色地说。
彭家杨说,他的老家在山区,地少,正常年份也只能收500公斤粮。去年迁到这里,仅晚稻一季就收了近800公斤。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他借了点钱,办起了家庭糖果厂,生产爆米糖、花生糖,几个月下来就赚了钱。家里的这些都是在这里挣的。
岳阳县移民办的负责同志介绍,移民中像彭家杨这种情况的不在少数。他们从老家来时,一般的条件都不好。到这里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在这里得到了第二次创业的机会,大力发家致富。
新墙镇双港村的移民徐登勇兄弟四人,合伙投资购买两辆大货车跑长途,每月能赚两万元。移民组长周健康带头致富,投资2万余元,在自家门前开起了“三峡移民餐馆”,很受107国道过往顾客的欢迎。
“我得感谢当地党和政府对移民政治上的关心,”刚参加完岳阳市五届人大代表会议的移民彭家亮激动地说。“我来这里不久就办起了酿酒厂和一个养猪场,安排了几个移民在这里上班,这本是我份内的事,但当地政府给我提供了办厂的场地,从生产上大力帮扶我。这次我当选岳阳市五届人大代表,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光荣,也是我们所有移民的光荣。”
现住岳阳县杨林乡四龙村的移民罗德顺清楚地记得,刚来时人生地不熟,吃菜也成问题。没想到,联系户许世平主动找上门来告诉他,已帮他种好了一块地的菜。前些日子,罗德顺家没取暖用具,许世平抱来了烤火炉。老罗想种点土豆,苦于没技术,又是老许主动上门来,手把手传技术,还帮了三天工。
“要说这里的邻居,我们移民不知怎么感谢才好。”杨林乡移民罗万忠说,“别的不说,就说我的这个屋地基,这本是村里付湘成花5000元推平的,但听说我要,老付二话没说就让了出来,他自己重新开基。我过意不去,要感谢他,他说他是党员,这点事应该做。”
家住汨罗市大荆镇的移民黄世安说:“前年12月,镇移民办的同志考虑我们初来乍到,现有的耕作习惯及耕种条件与我们原来的有差异,不定期地在移民点举行培训。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当年种的五亩蔬菜,收获了3000多元。去年,他们又派出两名农技员长住我组进行指导。我种的两亩西瓜,就赚了近万元。”
据介绍,移民入居后,各安置点都安排了对口帮扶部门和帮扶户。他们以拉家常、交朋友、送温暖等形式亲近移民,消除移民的寂寞感和陌生感。(完)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