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恐,是目的也是手段
2002年7月16日09:49 人民网
|
裴远颖
能够真正改变美国或其他国家战略的不是一个什么事件,而是国际力量对比。“9·11”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无疑是广泛而深刻的,但是没有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反恐当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但是恐怖主义作为对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大概不会持续20年之久,随着形势的变化,美国对威胁的次序认识也必然会发生改变
事实上,即使在近期内,反恐也不是美的唯一目的或手段。在其他国家建立“民主政权”也是美追求的目的,“民主”、“人权”、“良政”仍然是美强行干预他国内政的借口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惟一超级大国,在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以及软力量等方面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望其项背,美国对外战略的任何调整,必然会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国际关系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美国对外战略是否有调整,有哪些重要的调整?
“9·11”事件并未改变历史进程,只是加快其实现而已
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基本目标很明确:维护和加强一超地位,防止可能的竞争对手出现,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从克林顿到布什都把这一条看作是美国对外战略的核心,没有变。然而,在如何认识当前的国际形势、什么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如何处理同其他国家的关系等方面,布什同克林顿有明显的不同,即使是布什,在“9·11”事件以前和“9·11”事件以后也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决定了他们为实现既定战略目标所运用的理念、方式和手段的差异。如果说美国的战略发生了变化就是在这些方面的变化。
有人说,“9·11”是一个历史新时代的发端,对国际关系的意义相当于上世纪末期的冷战结束,因而美国现在推行的是一套全新的对外战略。也有人断定“9·11”是第四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他们认为冷战是特殊形式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他们看来,“9·11”不仅整个地改变了美国的战略,而且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对于这种意见很难苟同。其实,能够真正改变美国或其他国家战略的不是一个什么事件,而是国际力量对比。对于世界格局而言,就更是如此。“9·11”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无疑是广泛而深刻的,但是没有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什么实质性的改变。“9·11”后,大国关系和地区热点出现了一些令人注目的变化,如俄美迅速接近,美欧隔膜增加,中美关系改善,以巴矛盾激化,印巴局势升温等。然而,只要我们回顾近两年的情况就会发现,这些现象其实在“9·11”以前就已经存在,“9·11”不过是加快了它们的进程罢了。
反恐和防扩散成为美国最迫切的需要
“9·11”后,美国对外战略最大的变化就是对威胁来源的估计。美认定恐怖主义是美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现实威胁。这意味着,美国对威胁的轻重缓急顺序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在对威胁的认识上,美国过去主要是着眼于来自另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军事扩张,政治竞争和意识形态渗透,而现在的威胁则来自“没有领土、没有国民”的恐怖主义组织对美国,特别是美国的本土进行极端的、“飘忽不定”的袭击。也就是说,当前威胁来源,已经从传统的转变为非传统的,或者是二者的组合。恐怖主义分子是利用民航飞机撞毁双子大楼的,假如不是普通的民航飞机,而是携有核武器的飞机,或者干脆是核导弹,那会有什么结果?所以,美国最担心的,是布什总统所说的“恐怖主义与技术相结合”,如果恐怖主义分子掌握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对美国的威胁就更加可怕了。这大概就是美国把反恐和防扩散一起列为美国当前对外首要任务的原因。最近,在美国的推动下,八国集团作出一系列加强反恐合作的决定,其中包括出资200亿美元(美国出100亿美元)帮助俄罗斯销毁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目的就是防止俄罗斯庞大的核武器库流失到恐怖主义分子手里。
美国已经认定恐怖主义是最大的“现实威胁”。那么,“现实”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认为至少要持续20年。愚见以为并非如此,“现实”的意义很清楚,就是指当前的,而不是指长远的。反恐当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但是恐怖主义作为对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大概不会持续这么久,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轻重缓急顺序也必然会发生改变。
为了应对来自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威胁,美采取了以下四项具体措施:一是下决心退出反导条约,同时积极研制导弹防御系统、发展高科技进攻性武器,谋求建立攻守兼备的战略力量系统;二是致力于核武器的小型化、精确化,降低核门槛,以便在反恐战争中必要时使用;三是推出“先发制人”主义,强调在恐怖主义威胁和核扩散威胁形成之前,要先行出击,从而对美一贯采用的“遏制”、“威慑”战略作出重要调整和补充,为反恐下一阶段军事打击做“理论”准备;四是创立“国土安全部”,确保本土安全。
更主动地调整大国关系、关注地区热点
美官方提出的新力量平衡论和整合主义认为,冷战后国际政治重建行将结束,大国对抗有望终结,非传统威胁和传统威胁交织成为新的挑战,应注重国际合作,将其他国家组成符合美利益和价值观的世界新秩序。这说明美认识到,反恐需要改善和稳定同大国的关系,确切地说,是整合同大国的关系。
美对俄罗斯在反恐和防扩散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新的评估,加大了拉俄的力度,同俄签署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和两国关系联合声明,还促成北约同俄建立“新型关系”;同时不忘弱俄、遏俄、融俄。对欧盟,力图弥合分歧,发展合作;同时强化控制,打造新北约,使之成为美实现对外战略的工具。对中国,稳定双边关系,加强战略对话和反恐合作;同时利用台湾等问题对中国进行牵制。
美加强了对地区热点的介入力度。在南亚,加强同印度、巴基斯坦的关系,斡旋印巴关系,避免双方冲突扩大,影响反恐大局。在中东,确定伊拉克为打击目标,威胁孤立伊朗,同时推出新的中东和平计划,为下一步的军事打击创造条件。
美重视大国关系和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是否意味着放弃或者弱化单边主义?答案是否定的。美在阿富汗战争中得手后,单打独斗的单边主义迅速膨胀,虽表示需要国际合作,特别是同大国的合作,但也多次强调,美不会参加对美不利的多边机制,不会为了保全合作而迁就其他国家,声称在不能达成国际共识的情况下,美有权单独行动。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充其量也不过是在多边主义掩饰下的单边主义而已。美提出的大国合作,实质上就是在美主导下的世界体制。有人形象地把这种体制喻为“在美指挥下的大国交响乐队”,我觉得是非常恰当的。
反恐的多种打算
对于美国来说,反恐似乎是目的,但是从深层次看,它又像是手段。
应该肯定,美国的确受到恐怖主义的严重威胁。“9·11”事件本身不用说了,“9·11”以后,关于恐怖主义袭击的传闻不断,美国上下一日数惊,连国庆日都过不安稳。为了保障美国安全,美的确要认真对付。在这个意义上讲,反恐是目的。
但是从另一面看,反恐又是手段。
在美国国内,反恐是争取民心的手段。“9·11”给美国人心理上的冲击是很大的,他们失去了在本土上一贯享有的安全感。强调反恐,可以得到民众更大的支持,有利于塑造当局的形象。
在国外,反恐是推行单边主义的强硬外交政策的手段。在反恐的名义下,可以打击一部分国家,威慑一部分国家,整合一部分国家,有利于建立美所希望的世界秩序。同时反恐也是抢占地盘,扩展势力范围的手段,美已先后派兵到中亚、外高加索等欧亚轴心地带,甚至伸手到东南亚和北非。
事实上,即使在近期内,反恐也不是美的唯一目的或手段。在其他国家建立“民主政权”也是美追求的目的,“民主”、“人权”、“良政”仍然是美强行干预他国内政的借口。
“现代帝国”梦难圆
美国对外战略目标能实现吗?看起来是不可能的。美国是强大的,但是也有弱点。
建立单极世界和世界霸权,像建立所谓“新帝国”、“现代帝国”梦想一样,“好梦”难圆。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各国的强烈要求,谁也回避不了。
恐怖主义是要坚决反对,但是同时要正视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贫穷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不平等是罪恶萌生的渊薮。要在世界范围内根除恐怖主义,就要着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致力于和平与发展。
崇尚武力和使用高压手段从来不能解决国家间的问题,这是为无数历史事实所证明了的。“兵乃凶器”,穷兵黩武不会带来什么好结果。美国四面出击,树敌很多,连自己的盟友都不满意。“十个指头按跳蚤”,美国虽强,怕也很难顾得过来。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会顺应现实状况和历史的潮流吗?
《环球时报》 (2002年07月11日第四版)(责任编辑:王京)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