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是知足常乐的典型吗?

  2003年1月20日03:42  中国青年报

  平复

  问:“现代社会应该提倡知足常乐吗?”似乎是一个常辩不衰的话题。除去一些文字上的游戏,是不是也和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呢?

  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有多少人在嘲笑古人生产力的落后,有多少人在惋惜古人物质生活的简陋。然而,我们现代人面对的现实却是,心理压力日益沉重,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人际关系日益淡漠,社会发展急剧变化。

  《老子》曾经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欲望无限膨胀,似乎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占有的对象;在现代社会,对“进步”理解过于片面,似乎任何现状,都需要无限制的破坏;在现代社会,对发展的追求过于盲目,似乎任何资源,都可以肆意挥霍。这种所谓“永不知足”的心态,是造成种种现代病的根源。在种种现代病的困扰下,现代人处于“常不乐”和“乐不常”的状态。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就是基于对现代病的深刻反思。

  问:可是,如果满足于煤油灯,人类就不能有电灯;如果满足于平房,人类就不可能住上楼房。解决腐败的问题要靠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提倡知足常乐恐怕是于事无补吧?

  答:这是很容易想到的疑问,也是惯常的思维方式,可是我们想一想,如果没有体会到煤油灯带来的乐趣,人们怎么可能再去发明电灯?没有享受过住平房的乐趣,怎么有动力去建造楼房?真正知足常乐的人不是拒斥楼房的穷快乐,而是住平房时享受平房的乐趣,住楼房时享受住楼房的乐趣,不会因为从平房搬进了楼房就觉得高人一等,也不会因为从楼房搬进了平房就觉得难以接受。知足常乐不是用楼房来衡量的,也不是用平房来衡量的,而是指向每一个已经实现的目标或愿望。

  制度也好,法律也好,实际上都是要处理人的各种愿望或者需求如何合理满足的问题,自己不能知足,要贪污、要挪用、要受贿,自然要受惩戒,想知足都来不及了。

  问:乞丐似乎是知足常乐的典型了……

  答:不要简单地嘲笑乞丐。乞丐已经一无所有了,如果再失去了知足常乐的心态,他要么会变成小偷,要么会变成强盗。连乞丐都能知足常乐,何况生活有保障的人?

  问:一些企业的老总也常用知足常乐来给下岗工人做工作,而不为他们想办法,找出路,算不算转移矛盾,麻痹思想呢?

  答:的确有一些企业不是没有资金,而是资金被浪费了,被挥霍了,个别企业的负责人自己欲壑难填,贪得无厌,拿了公款吃喝玩乐,请客送礼甚至中饱私囊,他们早一点点有“知足”的心态,也不至于把一个好端端的企业带入破产的境地。就再就业而言,“知足常乐”也是转变观念的重要一环,否则,只能是迷恋于过去的“好时光”,而对现实牢骚满腹,结果很可能每况愈下,走投无路。恰好是那些承认现实,从一点一滴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中找到动力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愿望。

  问:有些工厂很多是因为所谓的“知足常乐”,不思进取,固步自封,才导致技术落后、制度僵化、产品滞销的呀!

  答:知足常乐实际上是要在无穷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之间找到平衡,避免因为贪得无厌而坑蒙拐骗甚至敲诈勒索;同时,也是避免对现有成果的视而不见甚至妄自菲薄。

  可以说,知足是一种智慧,常乐是一种境界。知足常乐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或者固步自封,而是对现有收获的充分珍惜,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对现有潜力的充分发掘和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固步自封恰恰是因为贪图安逸,放纵身心,没有适可而止的精神和知足常乐的心态。

  问:现代社会竞争可以带来快乐,创造可以带来快乐,期望本身也可以带来快乐,知足常乐的价值又从何体现呢?

  答:知足常乐,可以缓解激烈竞争所带来的沉重压力,可以补救疲于奔命所带来的无穷痛苦,可矫正利欲熏心所扭曲的自然本性,可防止“人”被科技所统治的悲剧。《老子》中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健康、有序、文明的竞争一定是依赖于“知足”的心态,否则就会不择手段。创造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破坏,期望不会变成占有的欲望,都需要知足常乐的心态作为保障。知道满足和知道停止是相通的,都是需要勇气的,从中得到快乐,则是需要智慧的。

  问:现代科技的发展,是建立在不知足的精神上的,没有不知足的精神,我们不可能从过去走向现代,从现代走向未来。

  答:知足于简约的物质生活,才能常乐于科学技术的探索;知足于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才能自信地开创新的局面。这是无数历史和现实事例所证明的。一些本来才华横溢的人物都是因为汲汲于争名,热衷于夺利而浪费了大好的时光,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招摇撞骗,从而断送了学术、思想或艺术的前程。

  科技的发展本身是要为人们提供更加满意、更加舒适的生活。从事科技创造的人,没有在现有的成果中获得满足感,也不可能致力于对未来的探索。

  我们并不是反对不知足,而是说“知足”是针对于已经实现的愿望或者目标做出充分的肯定,“不知足”应该以此为前提,否则,“不知足”就会变成否定历史、忽略现实、牺牲未来的破坏性力量。同样,没有“知足”的精神,我们也不可能从过去走向现代,从现代走向未来。

相关新闻: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留言: 您要对您发表的言论之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1、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8号 2、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3、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