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 文/杨震霆 虽然家庭轿车是今年中国最大的消费热点之一,但它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仍然是一个奢侈的消费品。毕竟,在购车的“巨款”和附加的证件税费之外,你每年还要为一辆车交上9种钱,这些钱将成为你的有车生活中抛不开甩不掉的一大笔成本支出。 然而,有车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诱惑,终将大过你对养车生活成本的斤斤计较。 打的还是买车? 有人说,其实买车不如坐的士。的士其实也很方便,不用自己停车,而且费用比自己养车便宜很多。这种想法只会在自己没车的时候会有,等一旦有车之后再坐回的士,感觉就是完全两码事。 每次我一上的士,就浑身不自在:四周到处哐哐哐地响,减震震到你骨头疼,有时司机为了省油大热天也不开空调,或者不理你的不满在旁边抽烟,还要担心他有没有绕远路会不会做手脚。有时感觉坐的士还不如坐空调大巴舒服,假如不是赶时间的话。 不过坐空调大巴也有个要命的问题,就是在公共汽车站等车的时候,因为太多车靠站,那些废气扑脸而来,相当难受。不等车还不知道原来我们对环境危害那么大,所以现在每次停车等人我都把引擎关掉,为环保尽一点点力。我想,这种种感受,就是有车和没车对生活质量的改变吧。 打的不如买车,是因为打的虽然省了不少钱,节约了生活成本,但打的和有私家车的生活相比,完全是两码事,区别度就像恋爱跟结婚一样大。打的节约了物质成本,却超支了精神成本和心理成本,得到的精神享受和心理享受也一定比拥有私家车低。 私家车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 有了车之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变了。 比如不怕刮风下雨,不怕公车小偷,等等。当刮风下雨的时候,开车从路上走过,透过滴雨的玻璃看到路边等车的焦急的人群,心里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尽管有时内心会责怪自己的这种感觉。到了寒冬,当别人徒步走进办公室,一层一层脱掉身上笨重的大衣时,自己却一身西装轻松地从车库出来,那种感觉也是蛮好的。 有车之后,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 没有车的时候,活动范围是市内,有了摩托车之后,活动范围扩大到郊区,有了汽车之后,活动范围扩大到全省,甚至跨省。开着一部车走南闯北是件很惬意很有满足感的事情。 有车还有一个改变就是生活圈子的改变。 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不知不觉中,买车之后自己朋友的圈子改变了?以前开摩托车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尽是开摩托车的,有汽车之后,身边的朋友基本上是有车的。 有车之后思维方式也产生了很大改变。 没车之人指的“方便的地方”一般指去繁华的市区,而有车之人的“方便”是指交通的方便和停车的方便,尽管那个地方在郊区。没车之人出门考虑距离,有车之人出门考虑的是时间——如果走一条路可以开得更快,多走几公里是无所谓的。没车之人的居住地点尽量选择市区,有车之人买房子多数考虑环境……思维方式不同,活动地点也不同,久而久之就会和没车的朋友产生了一些距离。长期没车的朋友买房子情愿买市区60万的房子也不愿意买郊区环境好40万的房子加一部汽车。但是你住郊区的做法却经常会被住市区的人觉得不可思议和“愚蠢”。 有私家车的最大特点,可能还是随时随地随意。 早上起床后看到广告深圳有个新景点,“怎样,老婆,我们今天去玩玩吧?”深夜正在看电视觉得肚子饿,不如我们去宵夜?正在看DVD跳碟,赶紧去换一张。这都是在没车之前不敢想的事情。这就是自由和无拘无束的感觉。 有车和没车的确有极大的不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愿意付出不小的代价去买表面看来和坐的士没什么区别的私家车的原因。 在一些发达国家,汽车不仅带来私人生活的改变,甚至还带来整个社会的巨大改变。例如汽车普及之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会产生明显改变,一些著名的城市例如洛杉矶,所谓“市区”,只有几十栋的房子,街道上经常人烟稀少。汽车的普及甚至使饮食习惯都产生改变:因为有车,所以住郊区,所以每次买东西都要买很多,所以就要买冰冻食品,所以老外的食品基本上都是冰冻食品,而不像中国人大部分食品都是新鲜出土的。 再说远一点,汽车甚至可以影响国际形势的变化。中东局势为什么长期动荡?是因为中东盛产石油,为什么争夺石油的控制权?因为发达国家太多汽车,都需要依赖石油。的确很少像汽车这样的东西,能给全人类生活带来那么大的变化。 如何处置有车生活的副作用 车子也不完全是消费工具,有时候也能够带来一些间接收入,例如开车去谈生意有时比较容易成功,有车之后社交圈子会很自然地扩大等等。 不过总体来说,车子还是一个奢侈的消费品。当然它带来生活质量上的改变是巨大的。而且汽车消费对国民经济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它带动了机械、电子、化工、维修、金融、保险、基建等等数十个产业的增长。所以我们不应该限制汽车进入百姓家。 至于城市交通的堵塞,不应该一味责怪汽车的增长。在美国,光是洛杉矶就超过1000万辆汽车,但是当地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都配套建设得好,并不见得有灾难性的后果。关键是城市规划不能用旧的思维方式。比如兴建卫星城市,把工厂郊区化,就可以解决部分交通问题。 有车之人都会认同一个感受:开惯车之后,一旦没车,就浑身不自在,感觉到生活完全是两种滋味。 今年年初,我刚辞掉公司的工作,并且把从公司租来的车退还给公司,之后天天在家,本来我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去一些平时没去的地方,做一些平时没做的事,拜访一些平时没空拜访的朋友,但是结果因为没有车,变成哪儿都不想去,每天想到的只是怎样去车市看车,尽快买到车子代步,好像没有汽车,就像没腿一样,走路都不会了。结果那一个月,我几乎天天呆在家里——除了去车市。 我也碰到很多朋友,原来开摩托车,一说起买车,就有很多不买的理由,例如塞车啦,停车贵啦,贬值啦,开摩托车效率高啦。但是等到这些朋友一旦开汽车之后,在他们没车的日子(例如维修等),就再也不会去开停在家里的那辆摩托车了。出门情愿坐的士,也不会去开那辆原来觉得“效率高”的摩托车。 人真是一种贪图安逸的动物。 养车要交9种钱 有私家车的好感觉背后,是对车的经济支出。 在中国,养一部车子是一个大的支出项目。这很多是因为中国的用车环境比较差,人为造成的。例如从广州去一趟顺德,区区几十公里,要交几十元路费桥费。停车费也是,很多地方在马路边划一条线请个保安就向你收钱。向房地产商买了房子之后,除了交昂贵的管理费外,还要交昂贵的停车费。 你在开车,车就在开销你。每个月,你至少要为它交9种钱,这属于你的有车生活成本: 1.停车费。 很多人买车都有个误区,就是比较关心油耗。其实养车成本中停车费反而占最大头,这在广州尤甚。在广州,一般住宅要350元/月的停车费,单位多数在商业区,要600元/月。有些停车场更高。这样下来一个月就1000元了,可以供一般车走3000公里左右了,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汽油消费。还不算每天出街的临时保管费。当然,各城市对停车费的收取标准不同,在中小城市,停车费能省下不少。 2.汽油费。 汽油费因车因人而异,所以变化较大。按每升97号油3.1元计算,一般人一个月开1500公里的话,大约500多元。 3.保险。 一部20万左右的车,每年保险假如买全保的话,大约5000元左右。 4.保养费用。 车跑到一定里程就要换机油、换轮胎,机油连机油滤清器费用大约400元一次,轮胎大约1600元/4条。此外还有其他保养费用。 5.其余的税费。 交给国家的养路费:1100元/年;车船税:240元/年。如果是广州车,还要交年票,980元/年,合共2320元/年 6.洗车费用。 这个很容易给人忽略。中国多数地方都比较脏,车要经常洗。而在美国和加拿大,很多人几个月才洗一次车。按每周洗车(连吸尘)一次、打蜡一次计算,一年洗车费用520元,打蜡费用300元,加起来820元。 7.维修费。 这个就是无底洞了。视乎开车技术和运气怎么样。有些人很多,有些人很少。但是车子开了两年以后,就逐渐增加。两年以后,每年的维修费起码超过1000元,3年以后起码超过2000元。 8.路费、桥费。 一般有机会出城上高速公路的话,总有收费站在等着你。 9.交通罚款。 很多人都难以避免。一年可能要1000元左右。(在深圳,假如给电子摄像拍到了,一次要罚款500元,广州罚款?元)。 我的有车生活是:今年2月6日买的宝来,排气量1800cc,带涡轮增压,自动档。迄今开了19300公里,平均每天开90公里左右,在上下班一族来讲,是个用车频率比较高的车主。这是因为我家在广州,工作地点在深圳,每周来回广深一次(来回240公里)。除了来回广深,平时用车主要是市区行驶,走得不多。 以我目前的情况来算养车成本的话,一年的养车费用大概3-4万元。除了保险、交给国家的税费、洗车费、维修费和交通罚款这5项费用如上所计,其余费用为: 停车费——在深圳,公司停车费330元/月(室内),住宅120元/月(室外);在广州的家每月大概呆8天,散停,每天10-15元,每月约共100元;平时出街大概停车费150元(按平均每天出街一次,5元计算)。这样我的停车费大约是700元/月,一年合计8400元。深圳的停车费比广州便宜,所以才这么低。 汽油费——我每个月行驶大概2700公里左右,耗油约270升,按每升97号油3.1元计算,油费920元。因为我每月都要来回广深4次,所以油费比重比较高。我的车子因为排气量不大,所以平均油耗是每百公里11升,比较省油。 保养费——以我来说,每年走3万多公里,起码要换2次机油,一次轮胎,所以保养费用加起来一年3000元左右。当然我的车跑得比较多,所以费用较高,一般人减半左右。 路、桥费——高速公路费广深来回120元/次,一个月480元。有时去一下番禺顺德,一年大约6000多元路费/桥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