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4日电毫无疑问,萨达姆国际机场争夺战是美军攻打巴格达的第一战。在美军完全占领了萨达姆国际机场之后,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巴格达攻城战的下一步将会怎么打了?对此,美参联会主席迈尔斯将军放风说,美国计划下周成立伊拉克新政府,未来几天内美军既不会对巴格达发动全面战争,也不会对其实施常规的包围政策。迈尔斯上将的言下之意是:美军对巴格达既不会大打,也不会不打。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解读迈尔斯的意思呢?
转自搜狐
美特种部队刺探500万巴格达居民抵抗意志,五角大楼尚未决定美军破城方式
转自搜狐
巴格达攻城战下一步怎么打?什么时候打?是血腥巷战?还是围城持久战?这将不是美国五角大楼的决策者们,也不是美军的坚枪利炮所能决定的。《华盛顿邮报》4月4日的报道指出,决定美军攻城方式的将是500万巴格达居民的意志,取决于500万巴格达居民对萨达姆精锐部队的支持程度和500万巴格达居民们的抵抗信心!
转自搜狐
美国军方非常希望500万巴格达市民的抵抗意志会迅速瓦解,因为最近两天来,美军已经在伊拉克南部什叶派穆斯林居民那里看到了希望,因为什叶派穆斯林对美军的态度开始变得不那么敌视了。在纳杰夫城里,当美军指挥官下令炸毁萨达姆的雕像以示庆祝的时候,当地的什叶派领袖呼吁纳杰夫的民众不要干预美军的行动。正因为如此,从东南方向攻向巴格达的美陆战1师非常希望他们的破城之战不会是血腥的巷战,因为整个巴格达东部城区是什叶派穆斯林居民的聚居区。
转自搜狐
对此,美国参联会主席迈尔斯也寄予厚望说:“巴格达城里的什叶派穆斯林居民可能不会对巴格达政府太友善吧!”美国国防情报局伊拉克问题专家杰弗里-怀特声称:“种种迹象表明,伊拉克的秘密警察和巴格达政权的真正组成会子是会跟美军战斗到底,但民众不会。我们实际在入伊以来并没有遇到真正的民众抵抗,遇到的抵抗均属于巴格达政权组成部分。”另外,美国五角大楼和中央总部还是没有放弃伊拉克会在最后一分钟发生政变的可能,这样的话伊军就会自相混战,巴格达之战就可以避免了。
转自搜狐
美军战地指挥官们当然希望有奇迹发生,因为尽管美国政府的政客们非常迫切地要拿下巴格达,但战地指挥官们却不愿意冒着导致平民和美军大量伤亡情况的发生。从客观力量来分析,仅凭一个重武装坦克师和一个轻型陆战师想拿下巴格达是不可能的。
转自搜狐
暂不打算立即向巴格达发动总攻,五种战术为破城做充分准备
转自搜狐
在美军夺占萨达姆国际机场,实现了东西夹击巴格达的战术目的后,美国五角大楼的官员们开始讨论试探巴格达居民抵抗意志的“良机战略”。这种战略的意图就是:摸清巴格达全体居民的心绪意转,探察巴格达居民的抵抗力度。
转自搜狐
实现“良机战略”的具体战术之一是:伺机而动。美国参联会主席迈尔斯上将暗示说,美军不会立即攻打巴格达:“我们现在要做的事之一就是要有耐心,当然,持久围城也不是什么好主意。”迈尔斯上将这番话的理解是:既不立即攻城,也不会坐等,而是“伺机而动”。那么,迈尔斯上将等的是什么时机呢?迈尔斯说:“我们要把巴格达孤立起来,等到一半的人跟萨达姆政权无关时,我们就开始干我们应该干的事了。”当然,美军不希望兵临巴格达城下的等待太长时间,因为等待的时间越长,美国所冒的政治风险就会越大,特别是在伊拉克民众和阿拉伯世界中。
转自搜狐
实现“良机战略”的具体战术之二是:美军指挥官们会对巴格达频频实施装甲侦察,派特种部队摸进城执行突袭任务,用精确制导武器“逐一敲打”眼中盯肉中刺的目标。按英国《泰晤士报》4月4日披露的情况,美英特种部队3日晚4日凌晨已经开始实施这一战术。在美英战机投下的炸弹或者导弹,或者中情局特工安放的炸弹炸毁了巴格达的电力输枢后,美英特种部队以小组为单位借着黑暗的掩护分头潜入巴格达市内核心地区。这些特种战小组由英国特别空勤团(SAS)士兵、美国“三角洲”突击队成员和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组成。特种兵们奉命摸黑侦察巴格达城区的防务,复兴党总部大楼守卫和特别安全局作战中心的情报,同时,他们还要特意观察巴格达街头巷尾市民们的情绪。
转自搜狐
实现“良机战略”的具体战术之三是:探清巴格达城内抵抗力量的实力。在美英空中打击力量的狂轰滥炸之下,据守在巴格达城南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部分被歼,但多数的部队并没有被消灭掉。按这些作战部队50%被美英空中打击力量歼灭的算法,至少还有30000至40000共和国卫队和部分坦克战车仍成功退入城内,加上城里的15000名特别共和国卫队,萨达姆的敢死队,3000名特别安全局的特工和萨达姆的保镖,所有这些力量究竟还有多大的战斗力需要在攻城之前探清。抵抗力量的第二大组成部分是巴格达的居民反应。如果巴格达的居民们支持伊拉克武装力量,甚至直接参战,那么美军将面临着血腥的城市战。伊军军事专家,美军退役上校帕特里克-兰声称:“如果全城的居民们都来跟你作战,而这个城市里又到处是武器的话,那么我们真是遇到麻烦了。”
转自搜狐
实现“良机战略”的具体战术之四是:沿着萨达姆国际机场通往巴格达城区方向的高速公路步步为营向前推进,每推进一段距离,立即建起据点。对据点以及据点四周一定范围内实施禁行令,然后等增援部队跟上来后再向前挪步。这种“蚕食”战术在城市战中可以确保已方稳打稳扎,不会因冒然突进而陷入可怕的城市巷战中。这种“蚕食”战术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一步步掐紧敌方的脖子;二是一旦已方遇到激烈的抵抗的话,可以据守待援,由空中打击力量或者精确制导巡航导弹对抵抗目标实施打击。
转自搜狐
实现“良机战略”的具体战术之五是:全面总攻也是攻核心而非全城。许多防务专家分析说,就算美军最后对巴格达发起总攻,那么也不会占领全城,而是会占领或者摧毁萨达姆政府控制巴格达的重要目标。美军前特种战司令部司令托利-斯科特中将说:“美军极可能以蛙跳的方式攻入城内,抢占巴格达的战略制高点,从而给伊军造成他们已经被彻底包围的情势。这些即将被占领的战略目标都是那些能限制伊军运动或者转移的目标,它们可能会是某幢建筑,也可能是一组建筑。”
转自搜狐
围而不死故意放跑抵抗力量,伺机宣布战争胜利以图瓦解伊军民斗志
转自搜狐
当然,如果巴格达军民抵抗意志非常顽强的话,那么美军唯一能做的事还真是坐等大部队的到来。
转自搜狐
在这期间,美军将对巴格达进行包围,但决不是那种水泄不通的合围,而是故意留下缺口,供巴格达市民和部分武装力量逃窜,一旦巴格达出现大规模出逃浪潮,那么城市将不战自溃。
转自搜狐
一旦这种情况发生的话,那么根据布什政府制定的伊拉克战争战略,即使抓不到萨达姆·侯赛因和他的高级助手,即使伊拉克各地的战斗仍在进行,布什总统依然可以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转自搜狐
据《华盛顿邮报》4月4日报道,虽然布什总统4月3日还声称除了“完全和最后胜利”之外,其它任何结果都是不能接受的。但美国官员表示,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一定要看到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投降的那一幕,期望伊拉克当局接受投降条约。这些官员称,白宫希望看到的是伊拉克军事和政治力量摆脱萨达姆政府和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时刻。直接参与了战争最后阶段计划制订的美高级军官表示,美国的目标并不一定是要“占领伊拉克建筑和领土”,而是要赢得伊拉克人民的心,要让他们自愿接受萨达姆“政权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一事实”。他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地理面积概念无关紧要。”但是,就军事和心理因素而言,宣布取得战争胜利的“时机”非常重要。
转自搜狐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称,布什总统将根据军事顾问的建议“决定何时宣布胜利”。布什政府的很多高级官员都认为,在1991年伊拉克入侵者刚刚被赶出科威特时,当时的总统布什就宣布取得了“胜利”,因而丧失了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机会。目前,白宫称它不会把萨达姆的命运看作衡量这场战争成败的尺度,因为政府不愿看到美国“雄心勃勃”的战后计划被追捕一名伊拉克领导人所左右。但是民意调查却显示,如果美国不能找到萨达姆的下落,那么美国号称的任何胜利在民众眼里都将“大打折扣”。(闻新芳)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