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特别策划:历届三中全会回眸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0月11日至14日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纵观中共党史,历届党代表大会之后的三中全会往往留有特殊意义,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性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做出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全面拨乱反正

  随着揭批林彪、“四人帮”斗争取得伟大的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全国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我国革命道路上又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中共十一大

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

议题: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
  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
  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必须采取一系列新
  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
  真的改革。

增选:陈云为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政治局委员

增补:黄克诚、宋任穷、胡乔木、习仲勋、王任重、
  黄火青、陈再道、韩光、周惠为中央委员

  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
●审查和解决了中共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其中包括关于1959年庐山会议对彭德怀等人的错误批判和错误结论、关于薄一波等61人案件、关于“反击右倾翻案风”和天安门事件的错误文件,以及对邓小平1975年工作的评价。>>>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2日)

人民日报社论:一项重要的迫切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分明确地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有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还必须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当前,组织路线中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注意培养和选拔好各级领导班子的接班人。>>>

十二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1984年10月20日

  坚决地系统地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的新局面。  

两个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全文)

  阐明加快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全文)

  决定于1985年9月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议题(一)讨论和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纲要的建议;(二)增选中央委员会成员等组织事项。

人民日报社论:
满怀信心夺取改革的全面胜利

  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在深刻总结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是最近几年城乡经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贯穿在这个决定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表明我们党对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决定》在许多问题上,特别是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这些大问题上,冲决“左”的思想束缚,澄清了在许多人中间存在的模糊认识。>>>

 

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84年10月20日)


十三届三中全会

——治理整顿 深化改革

  

  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时间:1988年9月26~30日

报告:《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
  三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议国务院在今后5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根据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并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可能逐步地、稳定地组织实施。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建立在厂长(经理)全
 面负责下的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体制;从实际出发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
 任务和内容;积极稳妥地向新体制过渡,不断总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经
 验……
>>>

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88年9月30日)

 

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

主持:中央政治局

出席人:中央委员182名,候补中央委员128名。有关负责同志54名列席。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深化对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
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  >>>

江泽民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会是开得成功的,也是有历史意义的。
  会议通过的《决定》,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具体化,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发展,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这是我们在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可以预计,这次全会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93年11月14日)

人民日报社论:架设通向新世纪的宏伟大桥

  这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一个战略决策,是实现从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过渡的宏伟蓝图,是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不失时机地加快改革、加快发展的行动纲领。>>>

十五届三中全会

——建设新农村

  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全会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

主持:中央政治局

出席人:中央委员185名,候补中央委员148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负责人列席。

增补:曹刚川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中共中央
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农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经验
●坚持十条方针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
●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98年10月14日)

人民日报社论:努力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这是一次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会议,对于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对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对于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十六届三中全会

——新任务 新起点


时间: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议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等问题。

●把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列为全会的第一项议程,表明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的最新努力。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从议程安排到制度安排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报告工作制度将向地方各级党委延伸扩展。

●同报告工作等制度相配套的党内监督条例、党组工作条例,以及经补充修改的党的地方委员会和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相关具体制度必将走向成熟、应运而生。>>>

进入专题:十六届三中全会

相关链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事记

  最新消息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产生 胡锦涛任总书记(图)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 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