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内地”在哪里? ◎秦朔 不久前,为着准备一组重头稿件,我到深圳采访,其间抽暇与几位大学同学畅叙别情。 朋友问我现况如何,未来向何。听我介绍完毕,均叹曰:“你怎么这么满足现状,不求进取?!” 我大吃一惊,因力我一直自认属于“进取一族”。 朋友开始给我“洗脑”:“你看看你,住两室一厅足矣,老婆有工作足矣,生了女儿足矣,办办杂志足矣,月入不到两千足矣,说来说去都是自满自足,似乎一辈子如此也足矣。你就从来没想换个活法,活得轰轰烈烈有滋有味有产有业?!这种样子,跟内地有何区别?” 我并不认同朋友的观点,但朋友们对我言谈举止的评价,突然使我意识到:自己已是一个自我设限的人。安于现状多,想象未来少。满足现实多,力求改变少。在人生的坐标中,我不是被未来的愿景牵引着走,而是在既往的轨道上延伸着走。就如一只自我陶醉的鸟,“身在笼中而不知”。 我反过来问朋友的现状和未来。一个朋友当年在内地一家省报当记者,妻子在市工商银行。1994年夏天,不安分的妻子非要到举目无亲的深圳看一看,闯一闯。他是被迫而来,当时“巴不得妻子找不到工作而回”。没曾想这一来就没有再回去,几经周折,两个人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目前月入双双逾万元。从过去租房子到现在同时“供”两套房子和计划买车,不过是三四年光景。业余时间夫妻俩还经常参加成人培训课程,研习投资理财英文电脑,渐入佳境。另一个朋友原在内地某地区体休改委当科长,住房百余平方,月入千元以上,他也非常满足。后来有一次他岳父出差深圳,回来告诉他:“那里是年轻人的世界,值得一搏。”岳父“逼”著他去闯世界,折腾了一年多,通过了深圳市的考试,进了户口,现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 听完朋友的讲述,我颇不解:“说来说去,你们不满足的不就是一个‘钱’字吗?” 朋友大笑:“你又错了。第一,你把‘钱’看低了,钱有什么不好?当然越多越好。钱是自由的凭证,钱可以买来精神享受,环游世界见多识广总比你在书斋里电视上看世界真奇妙好得多吧;第二,为了钱不满现状,不断幻想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就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目标定得越低,往往越难达成,因为很容易实现,你就不会着急,没有紧迫感;目标定高些,反而越有可能实现,因为它能激发出你全部的潜力;第三,挣钱越多,对社会贡献也越大。有贡献才有回报。你有能力挣一百万却只挣十万,那么你对社会就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我目瞪口呆,却终于发现了和朋友的真正区别:我总是考虑自己已有什么,而他们总在考虑还没有什么;我觉得人生能找到一个喜欢的行当场干下去就心满意足了,而他们认为人应该永远在路上、在选择和追求中,哪怕不知道前面究竟是顺是逆,也敢于先告别过去打碎旧我。 在深圳的几天里,我被更多的朋友们类似的观点和信息冲击着。深圳的美,是一种有活力的美,一种时刻充满变数与可能性的美。它恍如烟火,你看得到它凌空一飞的轨迹,但却无法猜到它绽开的是什么花朵你永远不知道青春生命的下一步在哪里,你只能感到它在飞! 就在这时,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特区”的特质。而作为一个已入户广州八年、一直认为“站在改革开放潮头”、比内地大大领先的广州人,我也忍不往要说一句:和深圳相比,广州也是中国的“内地”。这样说也许会得罪很多广州人,那么,就请你去比较一下两座城市的空气、道路、环境、住宅小区、企业素质,还有最重要的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吧! 我并非说深圳是我们唯一的榜祥,深圳人自己也在反省其潜滋暗长的“内地化”倾向。但我以为,深圳所展示出来的那种不断探索、创新、超越自我、向现代化和园际化标准看齐并落实行动的精神姿态,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天地之化日新,事物之间是可以转化的。我们该丢掉“内地即封闭,沿海即开放;内地即保守,沿海即进取”的截然二分的思维方式了。在浩浩荡荡的全国全方位开放进程中,沿海地区倘若小富即安,自大不前或耽于既得利益而不再改革创新,与传统意义上的“内地思维”有何区别?而地域上属于内地的地方,只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又何尝不能创造“后发优势”,在内地建设起几十新“特区”?! 变化不等于进化。但没有变化,则决无进化。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