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暂停征订政策出台后,国内大部分报纸纷纷以研究改革方案会取代发行征订会
按照往年惯例,目前正是报刊征订“如火如荼”的黄金时期,但是今年各报却纷纷暂停了每年举行的发行会议,转而开会研究改革方案。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报刊出版单位暂停征订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根据中央关于制止报刊摊派工作的总体部署,决定除科技期刊外,其他报纸、期刊的出版单位自即日起,至2003年9月底,暂停2004年度一切报刊征订活动。这是中国报刊征订活动首次延迟。
据报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人士表示,此举主要是为了遏制报刊摊派,但同时也是为继续整顿报刊市场作一个铺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暂停报刊征订是即将到来的改革的前兆。记者就此采访了多家报纸负责人。
接受采访的负责人虽然对具体改革措施言谈十分谨慎,但都坦言正在进行“种种准备”。全国妇联所属《中国妇女报》卢总编告诉记者,按照新闻出版署的文件规定报社征订工作已经暂停,原本定于6月份召开的发行会也被上周末召开的编委会改革吹风会所取代,近期报社还要召开部主任以上会议,探讨报社今后的发展策略。“现在的中心任务是改革,在政策正式出台以前,我们还有一定的时间来谋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所属《中国劳动保障报》总编室有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目前该报的征订工作已经暂停,并且正在研究下一步的办报思路,“我们依托自己的优势办了《职业导刊》,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今后还要继续增强竞争力。”记者了解到,在新闻出版署等三部门联合通知的要求下,大部分报刊目前都不同程度地暂停了报刊征订,转而研究改革举措。
多数报社负责人都认为这对报社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发改委所属《中国经济导报》有关负责人说,该报从1996年就开始实行市场化改革,目前已经实现了经费上完全自负盈亏,“我们以前进行的只是些许的尝试,大规模改革开始后,还要进一步拓宽市场化思路,提高办报质量。”一家国家部委所属报纸的社长告诉记者:“靠所属单位下拨人头费、事业费的日子不好过,不但人事管理上要被制约,每天还要拿出大量版面报道上级领导的活动以及单位的内部活动,这样的报道对普通读者没有意义,降低了报纸的竞争力,发行时只能靠硬性摊派,这种做法在市场竞争中太不可取。”各媒体普通员工也感受到了随之而来的压力。一家行业报记者说,“以前的很多工作就是编发下面报上来的工作简报,发行时再把任务摊派到下级部门,今后这样的做法肯定行不通了。”(马宁)
提问焦点
■提问:《北京青年报》记者马宁 ■回答: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喻国明
问:暂停征订冲击最大的是哪一类报纸?目前这类报纸的生存状况如何?
答:受到影响的是各机关、单位所属行业报。在全国2100多家报纸中,这类报纸大约占到了一半,它们在征订发行过程中行政摊派的色彩比较浓重,市场存活能力较差,缺乏改革的动力。在以往的计划体制下,行业报往往成了政府机关行政体系职能的延伸。随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弱化,行业报纸承载的信息权威性也在下降。从目前情况来看,计划色彩越是浓重的行业,其行业报的生存就相对容易一些。舆论研究所已经受多家报纸委托为他们进行市场调查及办报策划,我本人也多次受邀进行有关讲座和咨询,其中有些就是行业报。由此也可以看到他们感受到了压力。
问:暂停征订政策出台的背景及意义是什么?
答: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公平性的承诺,禁止报刊发行动用行政手段将是大势所趋,预计近期有关报刊市场结构调整、资源分配、市场效益等一系列规划近期都会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这将是有史以来最深入的一次改革。对于整个社会和读者来说,这将大大提高社会信息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敏感性,提高报纸质量;对于报纸本身来说,则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及严峻的挑战;对于广大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行业报人员来说,竞争环境更加严酷,如果不能提供适合市场需求的新闻,他们将有可能面临失业、下岗的境地。
问:对于受到暂停征订冲击最大的众多行业报来说,走怎样的道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是否会有相当一部分报纸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答:在大众化方面,行业报很难具备与大众媒体抗衡的实力。但是在各自所在的领域里,它们却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信息优势。按照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彻底摒弃过去那种自说自话、卡拉OK式的内容,覆盖特定的人群,行业报非常有可能办成本领域的权威媒体,目前比较成功的《中国汽车报》就是一例。在用人方面,行业报则应该大胆起用懂经营的专业人士担任领导。总之,一切都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在当前报纸刊号还比较珍贵的情况下,预计被完全淘汰的报纸不会太多,实在经营不善的报纸可能较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