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江山 转自搜狐 抗击非典,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转自搜狐 4月17日,吉林省出现第一例输入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起,目前还没有出现隔离圈以外的病例,没有造成社会传播和无法控制的局面。 转自搜狐 这一成绩的背后,蕴含了流调人员的多少汗水、泪水。 转自搜狐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中国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这在医学上称之为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业内人士称,流调是预防控制非典的“关口”,流调人员是前沿阵地上的“侦察兵”。 转自搜狐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面临被传染的危险,苦口婆心,耐心劝导……这就是非典前线的侦察兵。 转自搜狐 4月20日18时,吉林市疾控中心接到了北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发现非典疑似病例电话报告。按照职责划分,应由区级疾控机构负责流调。但这是吉林市首发病例! 转自搜狐 吉林市疾控中心主任唐竹村当即率领有关人员奔赴现场,展开流调。但是,由于患者不配合,调查询问工作异常艰苦。次日凌晨1时,其他情况尚未摸清,只了解到该患者的籍贯和来吉林市的目的。 转自搜狐 经过5个多小时耐心细致的说服和劝导,患者终于道出了在北京被传染的经过及其密切接触者。 转自搜狐 4月22日,经过9名专业流调人员整整一天的拉网式跟踪调查,10名密切接触者终于一一被查到,并于当晚把他们约到指定地点。经历了长时间苦口婆心的劝导,特别是宣传有关法律条款,直到下半夜10名密切接触者才同意入院隔离观察。 转自搜狐 流调工作意义重大,但工作难度却超乎想象。 转自搜狐 长春市疾控中心的流调员廖凯,在近一个月的流调工作中饱尝艰辛,但从未向困难低过头。 转自搜狐 今年50岁的老廖,4月18日起就一直奋战在流调第一线。在20多天的时间里,他只匆匆回家一次。来不及进屋喝口水和家人唠唠家常,让妻子把换洗的衣服从门缝递出来,就又急匆匆地离家而去,投入工作中了。 转自搜狐 由于一部分患者和家属对非典传染性的严重认识不够,对入院隔离观察心存疑虑,对流调工作采取了拒绝和不配合态度,甚至有的还隐瞒线索,贻误了传染源的及时控制,导致了新的病例发生。但廖凯每次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转自搜狐 在工作中,廖凯吃过闭门羹,手中的流调登记表被抢走过,甚至挨过患者家属的拳脚……但他无怨无悔。 转自搜狐 在抗击非典的前沿阵地上,每个从事流调工作的“侦察兵”都有一连串让人感慨的事迹。 转自搜狐 截至目前,围绕吉林省6条线索,全省共出动流调人员4700多人次,流调对象达1100多人。全省没有出现隔离圈以外的病例,流调人员立了大功!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