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南岭以北。局东经108度47分—114度15分、北纬24度39分—30度08分之间。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周邻鄂、赣、粤、桂、黔、渝六省、市。土地总面积211829平方公里,总人口6438.92万。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农业资源条件较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现已发展为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6位,是一个农业大省。 湖南地貌的基本轮廓是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山丘隆起,岗、盆珠串,北部平原、湖泊展布,呈朝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盆地。各地貌单元的组成是:山原山地占51.22%,丘陵占15.4%,岗地占13.87%,平原占13.12%,湖泊水面6.39%, 根据形态成因,全省地貌分为六个类型区。 (一)湘西北山原山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处于云贵高原东北边缘与湘、鄂、渝山地交汇地带。地壳上升强烈,武陵山脉呈北东向斜穿其境,总面积26770平方公里。境内山体、山原高耸,岩溶发育,山峦连绵,河谷深切。海拔最高为壶瓶山2099米,海拔最低为东北部石门县易市在100米以下。地面坡度大于25度以上面积占54%,小于15度面积占18.5%。 (二)湘西山地区。本地位于湖南省西部,包括沅麻谷地和雪峰山地及云贵高原的东部边缘部分,面积56223.9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以褶皱断裂为主,构造地貌明显,包括两个不同的构造带:西北部为沅陵—麻阳构造盆地,呈现低山丘岗地貌;东部为雪峰山复式背斜,形成长200多公里、宽数十公里的雪峰山地,海拔1000米以上,为中山地貌景观。境内海拔最高为雪峰山苏宝顶1934.4米,最低为沅麻盆地在200米以下。坡度大于25度的面积占50%以上,小于15度的面积占15%。 (三)湘南山丘区。本区位于湖南省南部,总面积36554.6平方公里。区内南岭山地横亘,罗宵山脉高耸,东南山峦起伏,山峰海拔1500米以上。西北为湘江河谷平原,中部为丘岗盆地。境内具有花岗岩、变质岩中山为主体并间有灰岩峰林溶蚀盆地组合的山地地貌特征。本区海拔最高为桂东、资兴交界处的八面山2042.1米,丘陵和平原海拔则多在300—200米以下,全区最大高差为1880米。坡度大于25度的面积占35%,小于15度的面积占40%。 (四)湘东山丘区。本区位于湖南省东部,与鄂、赣接壤,总面积2145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50.7%,山丘岗地占36.78%。山地由变质山岩、板岩、千板岩、花岗岩组成陡坡地形,相对高差较大。丘陵除部分有砂页岩、灰岩组成外,其余大多为沉积岩构成。坡度大于25度的面积占50.75%,小于15度的面积占28.55%。 (五)湘中丘陵区。位于湖南省中部,西以雪峰山东麓,北临洞庭湖平原,总面积43831平方公里。该区地貌受燕山运动影响,形成西、南、东山地环绕,向北开口的大型盆地景观。盆中形成厚度200—500米的红岩陆相碎屑堆积,盆缘有二迭系、石炭系、泥盆系的地层出现。丘陵海拔在200—300米以下,岗地在100米左右。境内海拔最高为南岳祝融峰1268米,最低为望城高塘岭32.6米。境内由于岩浆侵入形成了衡山、沩山、紫云山、大云山大面积花岗岩体。本区地势平缓,坡度大于25度的面积占16.83%,小于15度的占42.23%, (六)湘北平原区。为湖南省马蹄形盆地的北面出口,总面积26432.68%平方公里。地貌特点是: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纯湖区海拔在24—45米之间,滨湖区海拔150米以下,环湖区丘陵区海拔小于250米。坡度大于25度的面积占4.84%,小于15度的占68.27%。
|